关于《鹤唳华亭》结局的解读,我迟迟不肯下笔,既不是因为心中万千沟壑无话可诉,也不是手中之笔无从点墨之处。

整整3天的时间,《鹤唳华亭》大结局我琢磨了不下数十遍。乃至一字一句,一桢一画都反复推敲,希望寻找到答案,无奈可解脱处依然没有出现在神佛与山水之间。无从解惑时便拜读前辈们的高见,但都与心中所想还有些距离。

鹤唳华亭大结局的别样解读是什么?(鹤唳华亭大结局的别样解读)(1)

武德侯被皇帝所害,顾逢恩知道真相后逼迫前去扶灵的太子谋反,太子忠孝不能两全于是和顾逢恩双双自尽,陆文昔也在生下孩子后随太子而去,这样的结局基本上还原了原著悲剧的收场。而主流的解读大体也与上述一致,但小可心中却有另一番天地。

众口难调,也许编剧正是因为预见了这一点,所以才会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局,给大家想象的空间。毕竟这种爱而不得的境界怎么也得让观众感同身受。

武德侯以长州之危逼迫皇帝在太子与齐王之间做出抉择,最终的结果就是齐王被降为郡王,远赴齐地就藩。而长州之危也在半日间就被武德侯化解。

鹤唳华亭大结局的别样解读是什么?(鹤唳华亭大结局的别样解读)(2)

解除长州之危后,顾封恩凭借军功被皇帝封为河阳侯,长州镇守副都督,顺利的接过了武德侯的衣钵。皇帝是忌惮武德侯在军中的势力,但这样的安排也是无奈之举。在当时的局势下,想要彻底消除长州之危必须依靠武德侯所率领的顾家军,如果此时撕毁与武德侯二十年前达成的协议,很有可能导致家破国亡的结局。晋封顾封恩一是因为他确实有功,理应嘉奖;二是向武德侯纳的投名状,再次言明卿不负国,国定不负卿的承诺。

所以经过一年的艰苦作战,武德侯才终于大获全胜,收复全部失地,击敌百里。皇帝收到的战报乃武德侯亲书,在太子晨定时候皇帝才告诉了他这个消息,由此可以推断出此报必定是前一日送达到皇帝手中,而第二日太子晨定时又收到了加急战报,说武德侯回城途中遭遇敌军袭杀,为国捐躯。哀报传来,这才圣天子震惊,太子更是急火攻心,口吐鲜血。

鹤唳华亭大结局的别样解读是什么?(鹤唳华亭大结局的别样解读)(3)

武德侯到底被谁所害?很多观众一口咬定是皇帝密令李明安在武德侯回城途中所为。但是仔细研究下剧情,却发现其中的不合理之处。皇帝是忌惮武德侯兵权不假,但是想要杀死这样一位纵横边疆数十年的将领又谈何容易。

此前皇帝调天长卫划拨李明安统筹不光是解除李柏舟手中的兵权,也是借机制衡远在长州的武德侯。但是经过两次长州之危,天长卫的军队已消耗殆尽。长州一直牢牢的掌握在顾家军的手中,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耳目,所以李明安根本无兵可派,也无人可用。万不能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袭杀回城的武德侯。

鹤唳华亭大结局的别样解读是什么?(鹤唳华亭大结局的别样解读)(4)

而从武德侯所呈的战报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失地已全部收复,但依然击敌百里。其中便大有深意:既然已全部收复了失地,何故再击敌百里。兵法有云:穷寇莫追,武德侯深谙兵法自然是知道这个道理。但还是率军深入敌境,目的就是是想直捣皇龙彻底解决朝廷威胁。却不成想中了敌人诱敌深入的诡计,回城途中被数倍于我的敌军袭杀,这才导致了壮烈殉国。如果仅凭李明安派出的刺客就能万军中取上将首级,那也真是可笑至极。皇帝有一万个理由除掉武德侯,但也绝不会选择这个时候。“飞鸟尽,良弓藏”的做法除了导致顾家军的倒戈相向,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取之处。所以说皇帝是武德侯之死的幕后真凶就尤为牵强。

如果真是皇帝暗害了武德侯,那么派太子去迎回灵柩,难道就不怕纵虎归山,放龙人海,到头来后患无穷吗?在去往长州的官道上,王翁的出现显得很突兀。作为东宫的内侍,此时着便服出现在官道上,有人猜测这是王翁在跟太子作最后的告别,也有人猜测这是王翁要告老还乡。其实真实的原因并没有这样复杂。

鹤唳华亭大结局的别样解读是什么?(鹤唳华亭大结局的别样解读)(5)

那日晚间太子回到陆文昔身边告诉她明日一早要去长州,当时所在的地方并不是东宫而是故人之家,也就是卢尚书之前的府邸。王翁一定是知道消息后才特地在官道上等候太子。自始至终太子都没有再回东宫,而是于次日清晨带着殿帅等一干控鹤卫直奔长州。王翁作为宫人,私自出宫是犯了大忌,所以才会换上便服以掩人耳目。太子久居宫中,如今远赴长州,王翁从小看着太子长大,待太子的感情自然也异于常人,长州雪山腹地,天寒地冻,所以才特地在此等候好将手炉相送,作取暖之用。就是希望太子边塞重地能够好好保护自己,全了主仆之间的情谊。

鹤唳华亭大结局的别样解读是什么?(鹤唳华亭大结局的别样解读)(6)

太子此去长州达八个月之久,按照前后的日子推算应是在太子去长州之前陆文昔便已有孕在身。她的那番在佛像前的自白很多人解读说是太子已死,再一次无法兑现承诺,陆文昔的无后顾之忧是说她生下孩子后要随太子而去。

结合上述的分析我反到认为故事的结局应该这样:之前武德侯在敌镜那场战斗,虽斩首三万,但自己也伤亡两万有余,未伤及敌军根本,所以才有了敌军主力袭杀武德侯的可能。太子奉旨前去长州,正好此时敌人挥军南下,再次兵困长州城。于是太子与顾家军并肩作战长达八月有余,终于再次解了长州危情。当然也误了与陆文昔之间的承诺。陆文昔知道太子兵困长州后,每日在佛像前祈祷太子与弟弟能够早日归来,如今听到他们胜利的消息。所以才会说出无后顾之忧,今后可以相伴太子左右的话来。

鹤唳华亭大结局的别样解读是什么?(鹤唳华亭大结局的别样解读)(7)

顾逢恩的冷漠自是有他的道理。他与太子自小一起长大,两人之间亲密无间。但是经过战争的洗礼,年少的顾逢恩摆脱了稚气,开始渐渐懂得了君是君,臣是臣的道理。所以才会在太子到达长州后没有扶太子下马,而是牵马而去,顾逢恩明白自己再也不是太子的玩伴,而是作为他的臣子鞍前马后。他与太子之间君臣有别,只有恪守君臣本分,才不会重蹈覆辙,换来天子的猜忌。太子当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才会没有喊他逢恩而是顾将军,三秋不见,二从皆有所成,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身份。

鹤唳华亭大结局的别样解读是什么?(鹤唳华亭大结局的别样解读)(8)

结局的彩蛋,许昌平在太子林的话语似乎还憋着大招,很多人猜测定是有第二部才会在结尾留下可待的提示。但第二部的主角很有可能是皇帝的爱恨交加,毕竟这一世的太子实在是太苦了,如果继续虐下去,很多人又会愤愤不平要给编剧寄祝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