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再次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讲财务自由之路,昨天我们说到了财务保障,财务安全和财务自由三种状态,那么今天我们再来说说策略,昨天老齐已经给了一个简单的策略,1500万就可以过很幸福的财务自由的生活了,那么今天我们看看作者给出的策略是什么呢?其实也大同小异。

首先,财务保障计划一定要无风险策略,也就是不能承担任何的风险损失,而目前的市场无风险收益率就是5%,所以你必须要留足一年的消费支出,放在货币基金或者国债里面,这笔钱是要随时支取,随时就要用到的。比如你一个月花1万,你至少要准备12万,放到货币基金里面,这样你的生活才不会出问题。

其次是财务安全计划,这笔钱你可以按照442排阵,什么意思,就是说在你实现了财务保障的前提下,也就是那12万存好了,你就需要把40%的钱放在货币基金里面,40%的钱放在中等风险收益产品里面,比如中证红利指数,或者是信用债市场,余下的20%,就是前锋,要把他们用在收益率最高的地方,也就是投资股票市场,可以大小盘均配。于是你的财务安全计划就有了,比如你月支出1万元,那么你的财务安全至少要150-300万,这里面不算那12万财务保障的钱。我们按上限30万给你算,这笔钱你可以拿出120万买货币基金,60万买信用债。60万买利率债,30万买大盘股股票比如沪深300,然后30万买中证500,这就构筑了一个最简单的财务安全组合。月支出1万块钱的日子,你可以过一辈子了。每个月你都可以从货币基金里拿出1万来过日子,货币基金15年后见底了,就先把债券的钱挪进去用,此时债券由于年化差不多7%,所以已经有300万了,而股票的账户已经有227万,所以你的总账户已经是520万,可以再按照442的排阵,进行一次资产分配,当然你的生活水平也可以提高到1万5一个月,以对抗通胀的影响。以此类推,你的生活可以一直维持下去。

作者说,财务保障的钱不要有收益期待,但其实这部分钱至少可以有4%左右,而财务安全的钱,作者给做了12%的投资收益,这其实有点乐观了,估计最后总体收益也就7-8%的年化,至于财务自由的账户,应该可以维持10%以上。太高的收益,比如超过20%,遇到更好,但如果没达到,也不要太失望,理财就是这样,把期望放低,最基础的保障做好,这样才不会措手不及。钱富裕了,总比钱不够要强的多。

有两种声音,一类人说靠投资可以实现财务自由,但另一类人说,8成实现财务自由的,都是企业家,所以要实现真正的财务自由应该建立自己的企业,这两点都很对,至少说明靠劳动是无法实现财务自由的。无论是投资还是做企业,其实都不容易,需要你有超越常人的知识和经历才行,做企业也并非那么保险,大量企业的业务并不稳定,随时随地会死掉。老齐认为做企业比投资更难,至少我可以选择最好的企业去投资,但我自己做企业,未必能做成最好的企业。我们这个圈里的人都这么想,能投资了谁还愿意去做企业呢?大的企业家也都愿意去当投资人,很少说一个知名的投资家去回去做企业了?反正老齐是从来没听过。

老话说的好近朱者赤,如果你自己觉得财务自由的路走不通,一定要找一个人带路,而这个带路的人必须是自己实现财务自由的人。而不能是某某培训机构的老师或者顾问。我们找到一个偶像,然后学习他模仿他,逐渐走上正途。作者说他的导师就是亿万富翁,他在这个富翁身上6个月所学到的东西比他之前10年学到的东西还要多。老齐也说,如果现在巴菲特说要用助手,不给钱不管饭,我相信一大堆人都会抢着报名。给巴菲特干上一年,比你上10年商学院,读到博士后都有用。

另外,一定要多听取比你强的人的建议,而少受平庸的人影响,老齐朋友聚会,从来不聊股票,我说的别人肯定不同意,他们要真同意了,我反而觉得自己的判断出问题了。所以听听就好,还是遵循内心的看法,只跟行业内的牛人去讨论投资的话题,主要为了向人学习,修正自己的思路。有人可能要问了,你平常不爱理别人,那么别人爱理你吗?我平常也没不爱理别人,在同行之间探讨还是必须的,我只是说跟非专业人士,应该少交流,他们很容易把你带沟里去。

作者说他当时为了找一个好的导师,就不断的去参加各种高端论坛,然后终于发现了他的导师,他冒昧的交换了名片,然后就不厌其烦的骚扰他的导师,让对方看到了他的诚意,答应跟他见面。一开始对方也是很不屑,但后来作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跟他一起成就一番事业。共同创立一家公司,这正好也是他的导师想干的。老齐插一句,要想结交富人,你一定要想想,你能为对方做什么,如果他有需求,正好是你可以做的,那么你就有了结交富人的资本。比如你是医生,律师,美食家,或者是供职于某些平台机构,都有可能成为你的资本。老齐当年就是以媒体人的身份和背后的平台结交了不少富人,这确实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约个专访很容易,对方也很开心,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之后我们也建立了很好地关系。

在人生路上遇到创造财富的自己(重要的是找一个人为你导航)(1)

当然,很多人又要说,富人就什么都好吗?这话我可没说,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他们有成功的地方,而我们只学习他们成功的地方,对于缺点,就不要苛责太多了。作者说你要有目的的去建立你的专家网络,在各行各业的专家,都应该去主动结交,并跟他们保持联系,这点其实媒体人通常都会这么干,原来在电视台,每个记者手中都有一个专家库。一遇到什么新闻,就会快速的找到专家进行解读。如果没有媒体的背景,建立这个专家库可能会比较困难,但是起码你用的到的,或者是本行业的专家,应该是可以找到的。

人这一生,钱不是目的,生活幸福才是你的根本出发点,而钱只是达到幸福的工具,那么如何使用钱其实也很重要,光挥霍也并不一定就会产生幸福。在马斯洛的需求曲线中,最高一层是自我实现,花钱可以让自己赢得尊重,无疑才是最快乐的事情。但现实中很多土大款,总是被笑话人傻钱多,他们花钱很多还土得掉渣,并不能赢得尊重,所以其实并不能得到最高的需求,而越希望得到尊重往往越是适得其反,比如老齐见过最傻的行为是,书房的装修,摆了一屋子假书做装饰,这简直就是让人笑掉大牙的事。还有的书房里为了展现有文化,摆上了全套的线装书,整整齐齐看起了倍儿漂亮,但一看就知道这哥们根本就没文化。真正看书的人的书房根本就不这样。所以这些尊重是拿钱买不回来的。你们家即使拆迁补偿了再多,你在人家眼里也是没文化,而这些财富,最后你也会终将因为没文化而失去。

在人生路上遇到创造财富的自己(重要的是找一个人为你导航)(2)

有了钱之后,不如做一些好事,多想想能给这个社会留下点什么?比如资助点贫困生,办个养老院,捐个图书馆,这些都是分享财富的方式,也能让你获得最大的快乐。同时你也可以通过捐款,跟一些有文化的人建立一些真正的联系,慢慢改变你的价值观。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才是财富的最终体现。

这就是这本书的全部内容了。大家要知道,富人始终是少数,在中国,不算房产,拥有1000万可投资资产的富人,一共也就180多万人,差不多千分之一,其中超过5000万的有30万人,在这里面超过1个亿的还有15万,越往上走,人越少。所以这就告诉我们,真正能够实现财务自由的不会超过千分之一,这个社会就是一个人与人竞争的社会,你得爬到千分之一的位置,才能财务自由,这显然比高考,比考公务员都要难的多的多,所以各位好好努力吧。这个目标绝对没有那么简单。需要你的学习,自律,还要有机遇。努力学习并不一定成功,而是为了在机遇出现的时候我们能一脚踩住他,如果你不努力学习,你连机遇都不认识,就更别说抓到他了。人的一生能遇到5-6次大牛市。如果是70-80后,你们已经浪费掉了两次,后面的3次,你能否抓到,这就看能力了,抓到了就有机会财务自由享受人生,抓不到就还要庸碌一生。这就是本书的全部内容了,您有怎样的感悟,咱们可以一起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