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云阶先生(1906——1970)原名常庆禄,蒙古族,北京人。其父常远亭是全佑的授业弟子,经全佑推荐,常远亭又在杨班侯门下进一步深造。常云阶与常庆寿兄弟二人自幼随父习武,均武艺精湛,深得太极拳之奥秘。

常云阶年轻时任清廷四品大内带刀侍卫,后升为二品,曾向王公、贝勒和皇子授拳传技,但其技未在社会外传。常远亭在家族同辈中排行第七,他所练的太极拳被称为“七大爷”架。

满清政府灭亡后,常云阶为隐蔽出身,把原名常庆禄改名常云阶,加入北京消防队,期间得到杨健侯指点,和田兆麟、牛春明交善,并随消防队南下上海,从此在上海浦东定居,他经常去吴鉴泉的拳社练拳。

在长年练拳授拳过程中,常远亭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拳架低沉婉转、龙身蛇形、轻灵圆活、刚柔相挤、内含折叠、劲走螺旋,既有别于吴式太极拳又不同于杨式太极拳。根据练法不同分为大功架套路、四平架(圆架)、流水架(小架、快架子)等。常云阶自己作诗云:“太极十三别古今,此予后世修重身,虚实幻变多玄妙,手法相传最诚真。”

常云阶教拳从架势、走劲、用意、运气、技击、医疗等几个方面,细致讲解,不厌其烦,要求弟子勤奋练功,发扬光大。他教诲弟子:“学到精益求精艺,方为太极门中人。”

常式太极拳如今是上海太极拳界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常云阶传人的传播下发扬光大。

张银柱太极拳(常云阶的七大爷)(1)

张银柱太极拳(常云阶的七大爷)(2)

张银柱太极拳(常云阶的七大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