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秋」在《汉字字源》中的解释。
汉字:「秋」在《汉语字典》字形演变中的解释。
【尔雅•释天】秋为白藏。【注】气白而收藏也。【释名】秋,就也,言万物就成也。又缯也,缯迫品物使时成也。
又【说文】禾谷熟也。【礼•月令】孟夏麦秋至。【��澔曰】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书•盘庚】乃亦有秋。
又【礼•乡飮酒义】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注】愁读为揫,敛也。察严杀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犹湫也。湫者,忧悲状也。又九月为三秋。【诗•王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又四秋。【管子•轻重乙篇】岁有四秋,而分有四时。故曰:农事且作,请以什伍农夫赋耜铁。此谓春之秋。大夏且至,丝纩之所作,此谓夏之秋。大秋成,五谷之所会,此谓秋之秋。大冬营室中,女事纺绩缉缕之所作,此谓冬之秋。
又【广韵藻】竹秋,三月也。兰秋,七月也。 又秋秋,马腾骧貌。【前汉•礼乐志】飞龙秋游上天。
又【扬雄•羽猎赋】秋秋跄跄入西园。【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注】秋秋,犹跄跄。谓舞也。又春秋,鲁史名。又大长秋,皇后官名。【前汉•百官表】景帝更将行为大长秋。【师古注】将行,秦官名。秋者,收成之时,长者,恒久之义。 又姓。又七遥切,音锹。【扬雄赋】秋秋跄跄。萧该读。
又【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音若箫。秋与箫为韵。又楚俱切,音蒭。【水南翰记】北方老妪八九十岁,齿落更生者,能于夜出,食人婴儿,名秋姑。秋读如蒭酒之蒭。
“秋”,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字形为上面一个蟋蟀,下面是火,虫以鸣秋,蟋蟀成熟,齐声鸣叫的时候,就是秋天到了。古代地多人少,没有现代的化肥,人们采取原始的多块土地交替休耕方式,秋后把庄稼秸秆烧掉,这块地下一季不再种庄稼,以使土地恢复地力。火烧蟋蟀的时候,就是秋天到了。
“秋”字的金文很少见。商代晚期亞秋舟爵的“秋”字就是一个蟋蟀的象形,活灵活现。后来发生讹变,由“日 禾”或“日 一 火 禾”组成。籀文字形继承甲骨文,并加了个表示庄稼的“禾”,由“禾 火 龟”组成。
小篆字形规整,字形基本有“禾 火 龟”和简化字形“禾 火”两种。因为“龟”繁体字形太难写,后来省略掉,逐步确定为字形“秋”,有时“火”写在左边,有时写在右边。
秋”字从繁杂的甲骨文、小篆,到现代的楷书,虽然字形变化较大,但都是用秋天的特征来表达秋天之意。
秋是一年中的第三季,抽出具体内容,泛指季节。秋是庄稼成熟,收获的季节,又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古往今来,人们从不同感受出发,赋予了“秋”字的不同的内容。
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春秋二时,所以后来称春秋就代表一年,后来分出冬夏二时,才有了四季。有些古书所列四季的顺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另外古时史官所记的史料在上古也称为春秋。孔子把记载鲁国历史的书籍叫做《春秋》,其记载的史料与东周上半时期时间大致吻合,所以东周前半段被称为春秋。
《礼记-月令》关于秋的记载:
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毕中。其日庚辛。其帝少(嘷)〔皞〕,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夷则。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
是月也,以立秋。先立秋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秋,盛德在金。」天子乃齐。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还反,赏军帅、武人于朝。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诘诛暴慢,以明好恶,顺彼远方。是月也,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务搏执。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断〕狱讼,必端平。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不可以赢。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命百官始收敛,完堤(坊)〔防〕,谨壅塞,以备水潦。修宫室,坏墙垣,补城郭。是月也,毋以封诸侯,立大官。毋以割地,行大使,出大币。
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觜觿中。其日庚辛,其帝少暭,其礼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南吕。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
是月也,乃命宰、祝循行牺牲,视全具,案刍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类,量小大,视长短,皆中度。五者备当,上帝其飨。
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其日庚辛。其帝少暭,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无射。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
是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班马政。命仆及七驺咸驾,载旌、旐,授车以级,整设于屏外。司徒搢扑,北面〔以〕誓之。天子乃厉饰,执弓挟矢以猎,命主祠祭禽于四方。
中秋,“中”是中国人追求的智慧准则,“秋”是最具诗意的文学意象。四季之中,秋最具中国诗意,在中国文化里,春虽美好却略显青涩,冬、夏是凉热的极致体现,只有秋,刚刚好,没有极致的冷热,也比春更加成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它既不衰败也不盛开,如同中庸之道,是“刚刚好”的美。中秋,是秋天中更恰当的“刚刚好”。中秋是平衡的美,所以,这一天是团圆、是美好、是皓月当空、是家庭同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下面我们欣赏一下《月令广义》中的原版秋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