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记者从“山东手造•潍有尚品”优选100暨潍坊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启动新闻发布会了解到,今年以来,潍坊市通过创品牌、评优选、造集群、促交流、建场所等,让“山东手造”工程在潍坊落地落实。

创建区域公共文化品牌。注册成立了“潍有尚品”品牌体系,设计注册品牌LOGO,共包含12个门类,将全市手造商品、手造产业经遴选后纳入品牌体系,进行统一宣传、推介、展陈、销售等。依托非遗或传统工艺,通过创意新造,构建符合现代审美趋势的“潍有尚品”手造体系。

开展“山东手造•潍有尚品”优选100评选。4月份,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山东手造•潍有尚品”优选100评选活动。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市高职院校、大型企业、文创公司、工作室、传承人等报送的600余件参赛作品。经过初评、终评等环节,选取了能够代表潍坊文化特色和手造产业发展的100件作品。

山东手造优选(创品牌评优选促交流)(1)

山东手造优选(创品牌评优选促交流)(2)

打造潍坊手造产业集群。推动每个县市区建设1-2个带动力强的手造项目。重点推动风筝年画、黄金珠宝加工、乐器生产、雕塑奇石等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目前,潍坊风筝的国际占有率高达85%,鄌郚镇电吉他出口占全国总量的36%,成为行业“隐形冠军”。坊子区王家庄子村着眼打造“中国风筝产业第一村”,发展风筝企业和专业户90多家,全村有2000多人从事风筝生产加工,风筝畅销美国、伊朗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过3亿元。风筝艺人、电吉他厂主与国外公司直接开展贸易对话,在潍坊的农家小院里不足为奇。

山东手造优选(创品牌评优选促交流)(3)

山东手造优选(创品牌评优选促交流)(4)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以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为契机,参加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欢乐春节”系列主题活动,与老挝、韩国、日本、塞尔维亚、瑞典等国家联合开展风筝、年画等主题文化活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韩国利川市结为友好合作关系城市。下一步,将利用第39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举办,开展2022中国•潍坊“世界好手艺”创意成果交流分享活动。举办第十一届中国画节•第十四届中国(潍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举办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开展“山东手造”高端论坛、“潍有尚品”手造产品推介会和首届《十钟山房印举》国际临创大展等,突出手造技艺的活态展示、互动体验和交流推广,提升手造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山东手造优选(创品牌评优选促交流)(5)

建设手造展销场所。先后投资9300多万元,建设潍坊手造博物馆、中国年画博物馆、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综合传承教育实践基地等手造展销场所。潍坊手造博物馆作为全省首家手造博物馆,即将揭牌开幕;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综合传承教育实践基地,以潍坊的手造产业为依托,吸引手造门类和手工艺人免费进驻,提供整体宣传、线上线下统一销售服务,降低乡村手工艺人的宣推门槛,免除生产的后顾之忧。

山东手造优选(创品牌评优选促交流)(6)

广泛开展宣传推介。今年,由潍坊市20余位风筝艺人扎制的“中国空间站”主题风筝成功放飞,引发巨大的舆论反响,全网阅读量1.4亿人次。

推进“山东手造”工作,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权文松说,下一步,潍坊市将在严格落实《潍坊“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的前提下,重点围绕手造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等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产业化,主要是建立协同机制,构建产销共赢平台。围绕市场需求,依托手造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有效提升技能水平,大力发展手工制作、加工制造等手造工坊。激活乡村手造传统,发挥非遗特色项目集聚效应。总结提炼坊子区王家庄子村、高密市聂家庄村经验,制定相应规范和办法,大力发展手造特色社区、村落。充分发挥潍坊手造博物馆、中国年画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和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综合传承教育实践基地等市县镇手造展销场所,以“山东手造”的潍坊产业为依托,吸引手造门类和手工艺人免费进驻,提供整体宣传、线上线下统一销售,降低乡村手工艺人的宣推门槛,免除生产的后顾之忧。

山东手造优选(创品牌评优选促交流)(7)

品牌化,主要是充分利用覆盖手造12个门类的“潍有尚品”商标,联合打造“潍有尚品”、“潍坊好手艺”等手造品牌,使“潍坊手造”更具现代化、当代化、生活化,做大做强潍坊文化IP。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在市内主要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推出系列深度报道,讲好品牌故事。联合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微博等商业平台,依托市内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大V等,以沉浸式体验、多媒体互动展示“潍坊手造”的独特魅力。

国际化,以潍坊荣膺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为契机,与全世界295个创意城市建立起合作交流通道,推动实施“潍坊好手艺”世界行推广计划。放大风筝媒介效应,将依托风筝与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拓展到其它手造领域。抓住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的有利时机,继续实施“文化出海”战略,广泛开展国际文化贸易交流。(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蓓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