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喜欢看港剧,尤其是历史剧,有一种粗制滥造的别样美感。
以前有一部港剧,《楚汉骄雄》,里面有个片段,刘邦起义后去投奔项羽,项羽带他述说革命理想,把刘邦带到一片小树林,问他,如果这个树林里有十万兵马,这里会怎么样?
刘邦说,「那当然,熙熙攘攘,热闹得好像一个集市。」
江华演的项羽说,「不对,我看到的是,千军万马,万籁无声。」
郑少秋演的刘邦吓得浑身打个冷战,决定跟着项羽混。
港剧好就好在,想象力好,虽然是粗制滥造,但是因为编剧的想象力好,感觉都是对的,反而有一种野史的生命力。
越长大,越能理解,想象力,是一种稀缺的财富。
几年前,我最开始跨入内容行业的时候,劝过一个姑娘一起来做公号,她的文笔和内容都不错,她去报了很多课,最后,她跟百度百家签了约,一篇50,我当时震惊了,怎么能看上这么低的价格,我告诉她,公号只要坚持半年,收入就是这个收入的百倍。
她耸耸肩,振振有词地告诉我,「百度百家给我钱了啊,我写公号,我没看到钱。」
结果就是,当年做公号的人均百万的时候,她在百度百家坚持了一年多就坚持不下去了。
前不久找到我说,想重新做自媒体。
孔子有句话叫,「夏虫不足语冰」。只能活三季的虫子,不可能理解冰是怎么一回事,你一说冰,它就急了。
过去我一直以为,夏虫不足语冰,是认知不行,格局不行,但是见了太多夏虫不足语冰的人,现在我觉得,这就是想象力不行。
2. 不赚毛毛钱很多人都在搞副业,但是之所以很多人搞副业,搞这么多年,还是没有成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很多人把副业这件事理解错了,理解成了——「搞钱」,甚至更偏狭地理解成「薅羊毛」。对很多人来说,就是薅一个平台的羊毛,一个视频,一篇文章,或者一个代发,薅个30,50,甚至3块、5块,只要薅的平台足够多,一篇文章发十个八个平台,一天小几百到手,就是「搞钱」了,就是「副业」了。
然而所有羊毛党,都有一个问题,一个羊毛,最多薅一年,甚至不会超过几天,为什么?因为羊毛出在羊身上,羊,不傻。
所谓的羊,都是互联网大公司,他们的算法,都经过层层设计,小部分确实是漏洞,大部分,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引流手段,这方面我在文章《!》里写过。
不过,可以理解,因为不少人是,家庭主妇、大学生、上班族,对他们而言,薅一百两百,上班摸鱼,上课偷懒,一个月能赚千把块钱,都是赚的,请女朋友吃饭,买个化妆品,都是赚的。
但是结果就是,赚毛毛钱的,最后连毛毛钱都赚不了。
你以为你在薅羊毛,其实你才是羊毛,这些羊毛党,本身就是产品的一部分,拿自己最珍贵的时间,换一点毛毛钱。
所以羊毛群和这些所谓的自媒体群,都是火热的时候,千军万马,过半年万籁无声。羊毛党,要一直寻找下一个羊毛,这不是副业,这叫「数据蝗虫」。
3. 两个曲线副业不是「搞钱」,副业的真正价值,是开启人生第二曲线。
如果给年龄-收入画个曲线,大多数人的曲线走势是这样的。
如果给所有家庭的需求画个曲线,大概是这样的。
如果两张图重合,会发现收入曲线完全无法覆盖上需求曲线,因为到了35岁这个节点,几乎所有职场人的事业开始进入瓶颈期,而几乎所有家庭的需求曲线,从这时候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因此,有一个叫「35岁职场危机」的词广为流传。
很多刚进入职场的二十多岁年轻人,在看到「35岁职场危机」这个词的时候,不禁疑惑,在职场上,真的一到了35岁很多人就会失业吗?这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只是有人在贩卖焦虑?
所谓的「35岁危机」,并不是到了35岁就失业,而是大概在35岁左右,你的家庭收入,开始无法覆盖支出,然而你的身体,却开始无法承受以前的工作状态,收入反而开始缓慢下滑。
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情况更能说明一切,互联网大厂的裁员节点已经无数次证明这一点。
35岁职场危机,确实存在,而且绝对不是个例,35岁俨然成为了职场人的一个分水岭,35岁,才开始自己的职场冬天,这就是夏虫不可语冰那个冰。
4. 人生第二曲线那么职场人该如何面对35岁危机,如何让收入曲线覆盖需求曲线?这时候就需要第二条收入曲线,这个第二条收入曲线就是副业。
只不过,要把副业当主业,到了35岁还没有副业的人,大概率是因为,他们前面的时间浪费了。
人生的第二曲线,很多人都有误区,想着我就赚些小钱,薅些平台的羊毛,赚些就行了,但往往这样想的,最后自己都成了被薅的羊,被割的韭菜,因为你在拿自己的业余去拼人家吃饭的本事。
这些人,就是「十万人马,熙熙攘攘」,最终被那些「千军万马,万籁无声」的玩家杀得一干二净,无他,前者业余,后者专业。
我换了几个赛道,最近见投资人给我印象最深的事,就是人一定要换圈子,你圈子上限什么水平,基本就决定了你的上限什么水平,大家都是做一样的事,能做到上限的人,就是头脑 运势 天赋 执行力顶尖的人,任何一样跟他差一点,你就无法超越他,在同样一个圈子里,思路一样,操作一样,即使互相不说,套路一看都能摸个八九不离十,怎么突破上限,没有办法突破,因为你连想象都想象不到。
我刚毕业的时候,在制造业打工人这个圈子里,月薪2300,还经常要加班,新人比较厉害的,5-6k,再厉害的,7-8k,不是人厉害,是因为工作有一定危险性了。过2-3年,看见大学群里朋友分享经验,说自己赚多少钱呢?2-3w,群里激动得不得了,都跟看天神一样看待,女生忙着加大神QQ,甚至有人组织线上分享,那时候,我就知道,这个圈子的上限就是这个水平,你各方面做到最佳,就是这个水平,这个圈子讨论的,都是图纸、技术、考证,都认为要做大牛大神,只有技术突破,才能升职,才能加薪。
后来因为我开始在转岗做企业内部战略管理,开始接触到多行业的人,其中一些建材行业的人,发现这些人的收入,很多最差的,一年也在50w左右,那时候房地产最火,建材行业也跟着发财,因为认识了这些行业的人,于是我也开始试着创业。
这个赛道的转换,让我进入了全新的圈子,然后果然,很轻松我拿到了50w,但是这个在我想继续做下去的时候,做不动了,因为我起步比较晚,这个行业,有做到50-1000w这个级别的,但是我做,就是做得突不破百万。这个圈子里讨论的,也都是政府关系、客户、房地产的趋势、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家最常做的事就是应酬。这几样,都不受我控制,我在短期内也无法突破,我只能慢慢熬,我们这行,到千万流水的,都是40-50岁的,这就是我的未来。
后来大概2014年的时候,我开始接触知乎,开始接触自媒体这个圈子,然后用半年的时间,我开始逐渐感受流量、用户增长、互联网运营、社群这些概念,然后在这时候,看别人开了公号,自己也开了公号,看别人写什么,自己也写什么,有什么大号就关注什么大号,研究别人写什么,从今天来看,是踏对了节奏,踩上了风口,但是你知道吗?
当时是没有风口的概念的,比如开公号,有一部分原因,是知乎不给开专栏。当时,只要是个大V,都可以申请下来专栏,我当时在知乎的点赞量是全知乎第几我忘了,粉丝数是前几,要知道这包括知乎邀请的李开复这些人,还有别人都已经在知乎写了1-2年,我到这才不到半年,但是,就是申请不下来专栏,没有办法才去的微信公号,真的是,「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
现在回头看,知乎专栏屁用不顶,但在进入微信公号以后,逐渐的认识了一些自媒体圈子里的人,开始懂了其中玩法,自己也摸索出来一些玩法,然后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我那时候在知乎宣布,能做到年入百万不是梦,那时候的想法也很幼稚,就是年入百万,因为自己创业嘛,做建材,没做到年入百万,就想突破一下。
结果一步步做下来,远超预期,巅峰时期我曾经做到一年广告500w收入,当然这个行业顶级的,有一年过亿的收入,还有后来直播带货兴起以后,薇娅和李佳琦这种巨无霸,因为这个行业的上限很高,我确实不如这些人,但是也算小成,所以,我们这些圈内人,只要稍微跟上,就能赚钱。
做自媒体的几年,我也认识了很多圈里的朋友,圈里赚到快钱的人,无非就是买车买包,聪明点的买房。然后我发现一个现实,大家其实都没有一个途径,能把自己赚到的快钱固化下来,大家都不懂,跟拆迁拿到几千万的暴发户一样,所以我开始逐渐远离这个圈子,跟圈内的朋友用一年多的时间都断了联系。
最近几个月,我逐渐开始接触投资圈,我最大的感触是,这个圈里根本拿钱不当钱。其实我在16年的时候,也接触过投资圈,但是当时一门心思只想把自媒体做好,没有觉得有什么必要投资。但是那时候认识的人脉,让我后来结识了很多创投圈的人,开始真正思考商业模式、商业的底层逻辑,护城河,把自己当一家公司在运营,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专栏,一份报纸,只不过里面恰好有广告而已。
可以说,每次换圈子,都带来价值5-10倍的增长,每一次都是无意中认识的人,带我入行,让我开始更新圈子,切换赛道,没有这些人,这些事,呆在原来的圈子里,思维永远不可能换。
5. 如何把副业当主业做?所以关键不是做副业,而是把副业当主业做,你的主业才是副业。
那么如何把副业当主业做?从我的人生经历来看就是:
做对事。
跟对人。
正确堆量。
做对事就是选对一个行业,跟对人就是选择一个能正确带你走上道路的人,然后正确堆量,重复做正确的事。
做对事,决定你能不能赚到钱;
跟对人,决定你的付出是不是有回报;
正确堆量,决定你副业的上限。
大部分人,都止步于第一步。在人群中熙熙攘攘地捡个毛毛钱。
因为他们遇到的老师,自己也只能捡个毛毛钱。只有少数找到导师,才能找到人生第二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