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荫山房琴韵大全(吕凤琴五音传古韵)(1)

五音戏,原名“肘鼓子”“周姑子”戏,其发生、发展到定型经历了秧歌腔、周姑子戏、杂社和五音戏四个时期,有着近三百年的历史。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一代代五音戏演员一直在保护和传承五音戏。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音戏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吕凤琴,听听她与五音戏的故事。文/记者焦腾实习生伦晓瑜图/记者周里实习生李浩男

余荫山房琴韵大全(吕凤琴五音传古韵)(2)

余荫山房琴韵大全(吕凤琴五音传古韵)(3)

缘起五音戏

五音戏,山东省中部的济南、淄博及周边地区地方传统戏剧。剧目内容多来源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唱词生活气息浓厚,唱腔婉转妩媚。值得一提的是,五音戏的唱词极具民间口头文学特点,多使用方言、歇后语、倒装句,语言风格亲切、形象、生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唱词中常使用的方言,有着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比如头午、晌饭、忙活针线、盘巴起腿来咱拉拉长谈等方言,让人倍感亲切。

“五音戏在我国的戏曲舞台上,有着重要的一笔; 在艺术百花园里,这一朵小花,开的很艳丽,有独特的风味。”国家一级演员吕凤琴表示,五音戏委婉含蓄,填补了山东婉约派戏曲的一个空白。

提及与戏曲的结缘,吕凤琴说:“小时候住在工厂里,厂庆需要排练演出。我看见他们排戏,慢慢地喜欢上了表演。偶尔去看戏曲演出和电影,耳濡目染之下,戏曲就在灵魂深处扎下了根。”

余荫山房琴韵大全(吕凤琴五音传古韵)(4)

余荫山房琴韵大全(吕凤琴五音传古韵)(5)

追逐梦想是需要勇气的,三年级的吕凤琴和两个小伙伴一起到博山寻找招小演员的京剧团;中学时的吕凤琴再一次从淄川到了张店区文化馆参加剧团招生考试。“虽然没有成功,但也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后来,剧团招生复试七百多人,五音戏就选了一位女演员,我从此踏上了艺术之路。”吕凤琴回忆。

1980年,15岁的吕凤琴进入淄博市五音剧团。从兴趣到专业,吕凤琴吃的最多的苦或许就是基本功了。“来到剧团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不是玩耍的性质,而是变成了工作。练基本功是最难的一个阶段。”吕凤琴告诉记者,练习基本功,离不开老师刘艳梅的帮助。

“戏曲离不开程式,必须要有戏曲的‘韵律美’,这是基础。当进行了戏曲程式的训练,身上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再去学习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戏,二者并用才能成为一个戏曲演员。”吕凤琴说。

拜五音戏创始人为师

1985年,吕凤琴拜五音戏创始人“五音泰斗”邓洪山(艺名“鲜樱桃”)先生为师。鲜樱桃出身于梨园世家,七岁登台演出,与梅兰芳、程砚秋等名角交好。鲜樱桃的表演风格具有个人特色,唱腔甜中带酸、酸中带甜、声情并茂、字字情真,奠定了现今五音戏的表演艺术风格。五音戏也在鲜樱桃的带领之下,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的重要剧种。

值得一提的是,邓洪山先生对吕凤琴甚为器重,将其收为关门弟子亲传绝艺。“我是师父所有徒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因为我与师父家住得很近,所以也有更多的机会和师父交谈,向他学习。”

余荫山房琴韵大全(吕凤琴五音传古韵)(6)

余荫山房琴韵大全(吕凤琴五音传古韵)(7)

“我印象深刻的是,师父盘着腿坐在床上,每天都在背戏,能背三百多出戏。当我想问他哪一部戏,用文字记录下来,他会把大小角色的戏都告诉我。”吕凤琴回忆,因为师父会的剧目太多,常常进行“嫁接”,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时间要求下,随时添加和删减戏,表演起来得心应手。

吕凤琴回忆,很多戏都是在师父家里传授的。之后,又得到邓洪山先生之子邓吉利(艺名“红樱桃”)的亲传。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吕凤琴得以学习了《王小赶脚》《王二姐思夫》等多个传统剧目,掌握了五音戏在唱腔、表演等多方面的特色技艺,老艺术家的精湛才艺在吕凤琴的身上得到传承。

吕凤琴扮相俊美、音色圆润、表演细腻、刻画人物鲜明真切。曾演出过《王小赶脚》《王二姐思夫》《拐磨子》《亲家婆顶嘴》《赵美蓉观灯》《墙头记》等几十部传统剧目和《换魂记》《云翠仙》《紫凤》等新编剧目,塑造了二姑娘、王二姐、云翠仙、紫凤等几十个人物形象。

其中,不得不提2005年底,由吕凤琴担纲主演、根据蒲松龄原著《聊斋志异》改编的大型五音戏《云翠仙》 所引起的轰动。2006年10月,该剧受邀赴沪参加第八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好评。

据了解,《云翠仙》主要讲述了美貌心善的狐仙云翠仙为报救命之恩,甘愿放弃千年道业,自媒自嫁落魄书生梁有才。恶少赵世虎垂涎云翠仙美貌,设下圈套诱骗梁有才写下典妻契约。众狐仙大闹花堂,使夫妻二人劫后重逢,破镜重圆。

《云翠仙》的表演中,吕凤琴十分注重塑造剧中的人物形象。“云翠仙在剧中有狐狸、人和神仙三种不同的阶段,十分复杂。而在不同阶段,角色的性格、情绪和装扮上都有不同的要求。”吕凤琴记得,每次演完都精疲力尽,只想一个人静静地坐一会。

多年以来,吕凤琴为表演受伤的情况不在少数。“在《云翠仙》的演出中,被头饰扎伤、腿上绑话筒生生磨出血泡,这些当时都没有感觉,因为注意力集中在表演上,太沉浸在角色里。”吕凤琴笑称。

余荫山房琴韵大全(吕凤琴五音传古韵)(8)

余荫山房琴韵大全(吕凤琴五音传古韵)(9)

当探戈遇到五音戏

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吕凤琴获得过第二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泰山文艺奖等奖项,参加了2017年戏剧梅花奖评审、获得山东省首批“齐鲁英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同时,吕凤琴还是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对于五音戏的传承和发展,她表示,“这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个担子。”

先有继承,才有创新。吕凤琴对五音戏继承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王小赶脚》《拐磨子》《亲家婆顶嘴》这三个传统的剧目一点也不能动,得想办法传下去。我们得‘刻板’地把它保护下来,争取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吕凤琴表示,这三出戏在唱腔、唱词、表演等方面都十分完善、经典,这些五音戏的精髓必须要继承下去。

没有继承,何来传承呢?“在发展的基础上,一定要有根,根中见新,新中求根,把剧种中最精髓的部分展示出来,同时又要有时代特色。”吕凤琴说。

五音戏在传承的基础上,又根据时代的特色、现代观众的喜好进行改编。“新时代的东西我们也不能丢。比如《云翠仙》中,在符合情节的基础上,加入了探戈的表演,具有了新鲜的元素。探戈是十分动感的,拉近了观众和五音戏的距离。”吕凤琴表示。

2017年,由吕凤琴提议倡导,同时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山东首家现当代戏曲名人专题纪念馆——鲜樱桃纪念馆成立。2018年,她积极倡导并策划、组织举办了首届五音戏艺术节。同时,她常年坚持下乡演出并走访了刘洪早、陈倩、谭庆娟、张兆兰等几十位五音戏老艺人,抢救和整理了大量珍贵的史料。

此外,吕凤琴主持开展了“五音戏进校园”活动,编纂出版了五音戏校本教材,多次把五音戏送进小学课堂和大学讲坛。“我走进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带了20多名学生。相比去其他学院讲座宣传五音戏,我带的这些学生是要求他们从基本功开始学习,然后到唱,身段和表演结合,真真正正的把戏曲传给大学生。”

“工作时、业余时间、吃饭时,谈就是谈戏曲。五音戏已经融化到血液和骨髓里,她就是我,我就是她,戏曲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从心里去热爱五音戏,这个剧种才会慢慢地传下去。”吕凤琴表示。

回归传统,续写文脉

百年书院的前世今生

余荫山房琴韵大全(吕凤琴五音传古韵)(10)

礼乐重阳雅乐会

余荫山房琴韵大全(吕凤琴五音传古韵)(11)

国学经典少年读书活动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东林书院的对联描绘了书院的情怀。作为中国古代独有的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书院源于唐、盛于宋,历经元明清,几经繁荣与衰落。在泰山东麓、汶水之源,汶源书院在百年沉寂后重生,读书声与琴声回响,礼乐与书画交织,历经沧桑后传承着千年文脉。

日前,在济南市文化创意产业联盟组织的文化调研活动中,记者走进了这座重修后的百年书院,也在采访中了解了它的前世今生。记者许倩 实习生刘若溪

百年书院的记忆与现实

在莱芜汉江公园内,循孔子像往里走,穿越棂星门,一处僻静清幽的处所映入眼帘。推开汶源书院大门,礼乐馆、东书房、明伦馆、孔子学堂等场所让人仿佛置身古代,重温经史子集与悠扬的礼乐。说起来,汶源书院由来已久。

莱芜地区的学校教育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兴办书院则肇于明代,明知县傅璧兴办垂杨书院,清莱芜知县叶方恒创建了正率书院。由于存续时间较短,垂杨书院和正率书院对地方影响并不大。直至汶源书院的出现,莱芜书院开始呈现出蔚为大观的风貌。

余荫山房琴韵大全(吕凤琴五音传古韵)(12)

余荫山房琴韵大全(吕凤琴五音传古韵)(13)

清朝道光年间,时任莱芜知县的纪淦体察莱芜近七十年科甲不兴,无一考中进士的现状,携当地士绅创建了莱芜历史上第一个具备完全教育功能的地方书院——汶源书院。现任汶源书院秘书长、执行副院长的刘强告诉记者,汶源书院的创建对莱芜近代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道光十九年到光绪二十四年,书院存续期间内共有7名进士及第,还涌现了很多大儒、教育家和名师,书院成为了莱芜当时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

后来,清朝廷下令废止全国书院,汶源书院于1903年改为高等小学堂,至此,书院历经了81个春秋,也成为了莱芜历史上存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且真正具有文化教育功能的地方书院。

此后,书院以学堂的形式延续了一段时间,而书院的藏书、讲学、道德教化的功能沉寂了下来,直到2014年重建。

重修复院,续写传统

百年书院沉寂是对历史情况的反映,也为后来的重修积淀了底蕴。对于书院而言,重修、复院说起来源于偶然,却也是一种必然。

在重修发展汶源书院之前,刘强在一家企业从事管理方面的工作,本人却一直喜欢古琴等中国传统文化。其所在企业的总经理任意也是在与刘强的交谈中,偶然谈到琴棋书画,并聊到莱芜的历史文化,产生了要重建百年书院的想法,后来成为了如今汶源书院的出资人。

彼时是2010年,真正将想法落地却一直等到了2014年。那时莱芜的汉江公园正准备投入建设,“结合书院的重修将公园打造成文化主题的形式”成为各方共同的意愿。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汶源书院的重修工作也就此启动。对比多家设计公司的设计稿后,最终选择了南方的一家公司进行设计。

重修工作是漫长的,书院的重修采用了边启动边利用的方式,并于2015年初正式开张。如何续写书院的历史、传承传统文化,对于书院的运营者而言是陌生的,他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专家学者,到书院讲课,进行文化交流。

余荫山房琴韵大全(吕凤琴五音传古韵)(14)

余荫山房琴韵大全(吕凤琴五音传古韵)(15)

多方奔走之后,书院找到了曲阜师范大学中华礼乐文明研究所所长宋立林,并聘为院长,又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集结了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等专家,建立了汶源书院学术研究会,此外还聘任了莱芜当地文化艺术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文化讲师。

讲师队伍成立后,书院需要解决的还有学生的召集问题。尽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对于大部人而言,来书院学习仍像是天方夜谭一样。“大家一方面不认为书院的学习重要,再有就是担心是否能学到东西。”刘强告诉记者,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书院做了多方面的工作。“最初的时候我们鼓励大家来听课,告诉他们可以先来听一下,如果觉得讲得不好下次可以不来。”

慢慢地,书院在当地有了一定的名气,也由当初的找人来听课变成了自发报名来上课。去年,随着明伦堂的建成,汶源书院正式复院,百年书院在当地获得了新生。

读书讲学,礼乐多元传承

从重建之初,书院就定下了“以读书为核心,以汉字为基础,以礼乐为特色”的理念,从读书、讲学、礼乐等多个角度传承传统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汶源书院在开展传统礼乐讲座的同时还复原了传统礼仪。“我们在传承的过程中从形式入手,同时配以合理的内容。”刘强告诉记者,“比如我们复原了入学礼,并与学校学习相结合,将传统礼乐带进校园。截至目前,入学礼已经成为当地的一项常规礼仪。”除了开学礼,汶源书院还复原了婚礼、成人礼等传统礼仪,并带入社区等不同的场所,在结合中传承传统文化。

余荫山房琴韵大全(吕凤琴五音传古韵)(16)

余荫山房琴韵大全(吕凤琴五音传古韵)(17)

在传统的节日礼仪之外,2015年及之后每年的重阳节期间,汶源书院还打造了为期一周的“礼乐文化节”,在此期间开展书法研习体验、汉服读书日、重阳雅集等活动,为活动赋予文化底色和传统韵味。2017年,汶源书院发起设立了莱芜“中华母亲节”,以孟母教子为典范,弘扬感恩美德。此外,还开展了京剧、中医、农耕等特色传统文化体验,展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明的巨大魅力。

目前,书院还开发了与书院文化相结合的琴、茶、书、画、礼乐等多种形式的文创,同时在挖掘汶阳当地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衍生品的开发。刘强介绍,汶阳文化博物馆已经获批,同时也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

在刘强看来,书院的建设不是否定现在的学校教育,而是对现在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要在藏书、讲学等传统功能的传承中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保存下去。”

据悉,汶源书院将在现有的礼乐特色基础上,适时组建“齐鲁雅乐团”,并开展各类传统礼乐文化活动。在几年的重建探索过程中,书院执行副院长刘强感受深切也期待满满。“未来我们的愿望,就是期待在现有汶源书院和汉江公园的基础上,在政府的统筹规划下,能够建设一所中国书院式大学,以及打造一座齐鲁传统文化特色小镇。”刘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