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这本小说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选了两篇,编者为这两篇文章加了名字为《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

咏雪的人物性格分析(咏雪不仅表现儿童的聪慧)(1)

《世说新语》

《咏雪》这篇短文只有百十字,却生动地刻画了东晋儿童的聪慧机敏。在这个故事中谢道子协这个东晋世家大族的女子还获得了“咏絮之才”的称号,为后人所称赞。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关注到文中的两个比喻句以及儿童的聪慧,而忽略了一些其他的东西。

《咏雪》中儿童是聪慧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了。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咏雪》这篇古文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谢太傅将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子侄辈一起讨论文章的义理。一会儿雪下大了,他们就进行了咏雪。

这个故事中所涉及到的人物很多,“儿女”一词在古代指的子女,也房子小辈,包括侄儿侄女在内。在东晋时期的谢氏家族是一个大家族,其中的子侄辈的人应该很多。但是在文中中只出现了3个带有名字的人,一个是召集人谢安,一个是谢安兄长的谢据的长子谢朗,一个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

在这个短短的故事中,三个人都只有一句话的描写,但是这三句话在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谢安所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拉开了咏雪的序幕,谢朗和谢道韫针对谢安的问题进行回答的。二人均只有一句话,但是这两句话十分贴切地回答了谢安所提的问题“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呢?)。

咏雪的人物性格分析(咏雪不仅表现儿童的聪慧)(2)

谢朗的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过来就是:“像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较”。这个回答中具有撒盐的动作以及盐下落的动态——因为盐的颗粒状,下落的速度较快。这个回答中将白雪比作盐,这抓住了白雪刚刚下的状态——雪刚下时呈现出的颗粒状态,这个时候的雪被称为“霰”。呈现出颗粒状的雪在下落的时候速度较快,并且在落地之后会弹跳。从这个角度来说,谢朗的这个回答还是比较贴合的谢安的发问的。不过谢朗的这个回答中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盐的颜色并不是纯白的。古时候的盐因为不具有现代的科学技术无法完全去除杂质所以会呈现出暗色来,这时候的盐并不是完全的纯白状态的,而谢朗把白雪比作颜色不是纯白的盐就有一些瑕疵。

谢道韫的回答中将白雪比作是乘风而起的柳絮,是抓住了白雪纷纷时候的状态。这时候的雪已经不是颗粒状的,而是如同鹅毛一样的大雪。谢道韫还巧妙地将白雪的在风中的状态也暗含在这个回答中,可谓是非常巧妙。另外,写个回答中使用到喻体为柳絮,是一种盼望冬天过去,春天来临的期望。这种期望使得冬天的天不再寒冷。

咏雪的人物性格分析(咏雪不仅表现儿童的聪慧)(3)

这两个人的回答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谢安的问题,从喻体的选择可以看出二人对雪的观察是细致的,从喻体的描述上可以二人的回答是非常精彩的。这是他们聪慧机敏的表现。这也就是二人能够在众多的子侄中的脱颖而出,能在《世说新语》中占得一席之地的证明。

但是如果这篇文章仅仅是表现古代儿童的聪慧和机敏的话,那么这篇文章的价值并没有能够被完全展现出来。在这个故事中,还隐藏着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家庭氛围。

《咏雪》中家庭是温馨、和谐的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者将《咏雪》这篇文章放在七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第二单元中,而第二单元的主题的是展现亲情。在《咏雪》这篇文章中,我们很容易就注意到儿童的聪慧和机敏,但是我们会忽视这篇短文中所隐含的家庭——亲情关系。

在这篇短文中的,我们可以从环境和人物两个方面感受到被隐藏起来的家庭关系。这片段短文描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这一天谢太傅(谢安)将家人召集起来一起“讲论”文章的义理。“讲论”包含讲解和讨论两个部分,这个词语中首先是长辈讲解文章,小辈讨论和发表对文章义理的理解。讨论时候必然会产生疑问和争论,这就使得寒冷冬天中这一场学习的聚会热烈起来,室外和寒冷和室内的热烈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一个大家庭日常,联系到谢安在下雪的时候“欣然”的神态,可以看到他对这场讲论文义的家庭聚会还是很满意的。这是家庭和谐的一个重要表现。

咏雪的人物性格分析(咏雪不仅表现儿童的聪慧)(4)

《咏雪》

当然在文章当中还有一个很小的点容易被忽略,那就是谢朗的称号。文章中的称呼为“胡儿”,“胡儿”为小名,一般为长辈称呼小辈所用。在文章中的长辈为谢安,小辈的为谢朗、谢道韫等人。从称呼上看,谢安在称呼小辈的时候所用的是小名,显得很亲切,也包含对子侄辈的爱护。这一容易被忽略的点隐藏着谢安和子侄辈关系的融洽,这是一个大家庭和谐的重要表征。

另外在谢道韫和谢朗回答了“白雪纷纷扬扬何所似”的问题之后,谢安“大笑乐”。他为什么大笑呢?又为什么感到开心快乐呢?原因在于二人的聪明,也在于二人的回答有相互争论的意味。谢朗回答之后,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其中“未若“二字是谢道韫对谢朗回答的回应,她认为自己的答案要好于谢朗的回答。这种敢于挑战的精神也说明了这个大家庭是和谐温馨的,试想如果这个大家庭是一个严肃的刻板的,作为女子的谢道韫是否敢于挑战自己的兄弟呢?谢安的“大笑乐“中包含了对聪敏的侄儿侄女的称赞,也是对谢道韫的这种敢于挑战的精神的认可。更重要的是这个举动中没有直接评判二人回答的优劣,是对谢朗的鼓励,也是对谢道韫的认可,这也是大家庭和谐的表现之一。

总结

《咏雪》这篇文章虽然很短,但是只要细读文本,我们不仅可以发现孩子的聪敏,更能发现距离我们一千多年的东晋世家大族的和谐的家庭关系。

这里是光源语文课

在这里我们一起发现语文课本中的有趣之处

一起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

欢迎关注、转发和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