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家队友6月中旬出差了,他为了去广东跑客户,得先从上海到杭州,在杭州待7天,然后去广东,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攻略宿主的花式玩法?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攻略宿主的花式玩法(撕X攻略...)

攻略宿主的花式玩法

我家队友6月中旬出差了,他为了去广东跑客户,得先从上海到杭州,在杭州待7天,然后去广东。

7月初客户跑完回杭州,结果上海又来了一小波疫情,他生怕又封,就待在杭州没敢回来。

我父母在同小区租了房,我爸有自己的工作,我妈负责带娃,我妈这人很能干,家里卫生、做饭菜、带娃,她都行,唯一一点就是晚上10点必须上床睡觉。

这样一来,我们家的节奏就是,9点以后我带娃、娃晚上跟我睡。

现在这个天气,不开空调吧热,开空调吧我又担心娃老吹空调不好。

于是,我就开着空调、开着窗,这样既能保持凉爽又能通风。

他晚上老踢被子,我一晚上得醒来好几次摸一摸他盖被子没,大多数情况都是没盖,然后给他盖好被子。

所以,我就是晚上没有睡过一个整觉的。

四岁的娃每天就是:妈妈,你来看我、我厉不厉害、勇不勇敢、妈妈,你过来、你来呀....

总之每天一百遍:妈妈妈妈妈妈....

我有点吃不消...

队友要是在家,平常他下班回来,就是队友带娃,周末他们俩出去玩,我可以在家补个觉,也能安静一会,恢复恢复元气。

可因为队友出差,我这一个月就是晚上带着睡、白天带着玩,几乎没有补觉的时间。

一个缺觉的人,就会逐渐烦躁。

上周的一天,我头疼,睡觉的时候那股子委屈又有些上头了,然后我给队友发了语音:你要是客户都跑完了,那就回来,我这个月自己每天晚上带,头疼死了,吃不消。

然后,队友第二天就回来了。

他回来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确实进步了,我给了他:具体的指令。

我告诉了他,忙完了,就赶紧回来带娃。

我没有逞强、没有阴阳怪气的抱怨,就是一个需求:忙完了,就回来带娃。

要给人具体的指令,不要让人误会,我是啥时候有这个意识的呢?

今年年初有次电话里吵架。原因是他要么出差、要么加班、要么同事聚会。

我非常不满,我觉得:钱,就给我这么多,时间,没有。

我心里就想:要么,你就拿钱回来,我认可你在外面赚钱,要么,你就拿时间在家带娃,我认可你对家庭的付出。

你钱就这么些,你说你在外面是赚钱,对不起,对我来说我更希望你在家带娃。

我以为这个原则应该是心照不宣的,我以为他就是故意这样,自个儿在外面逃避压力。

直到有一次。

他出差干回没几天又去部门聚会,我很恼火,打电话去吵架。

他这次冷静下来,没有被我的情绪带着走,沉默了一会问我:为什么每次我一出差,你就暴躁?我出差前不是跟你申请过了?我们不是已经说好了的嘛?是不是因为我不在你没有安全感、你想我了是吗?

我当时大脑懵了都,这个沙猪,我都想他散伙了,想着眼不见为净了,他还觉得我是因为看不到他而想他吗?

我的天????

这是有多自信才能问出这种问题?

这个时候我要是破口大骂显得我好没素质,毕竟他都冷静下来了,他好像真的不知道原因、真的很想知道为什么。

于是我就跟他说:

对我来说,你,要么拿钱回来,我可以用这个钱去买时间,让别人来帮我看孩子、做家务,我自己能轻松一会。

要么,你亲自来带孩子,我也能轻松一会。

你出差,就无法带娃、干家务,对我来说就是加重了我的工作量,我干了原本应该是你干的活,相当于我帮你承担了你的那部分家庭责任。

你在外面出差,每个月给我的工资不变,我看不到钱。

那对我来说就是:活变多了,钱没变。

所以,我生气、我心里不平衡。

这并不是你跟我打声招呼,说出去几天就回来能解决的事。

我要你知道:要么你就拿钱来砸我,买你的时间,要么,你就要亲自来履行本就属于你的家庭责任。

我跟你一样工作,为什么我需要履行更多的家庭责任?

这不公平,我心里不平衡,我就会找你吵架,因为跟你吵一架让你不爽,至少,我发泄完了,你承接了我的情绪,这也算是你付出的一种方式。

我做不到一边在家里当牛做马,一边还要对你笑脸相迎,鼓励你,你累了还想把家当港湾来休息。我告诉你,你创造的价值无法建立一个港湾,我也没有这个能力来给你搭建这么个港湾。

我每次跟你吵架,都在告诉你:我搞不定了,你帮帮我。

现在也是!我现在也在请求你的帮忙:带孩子我不擅长,我搞不定,你效率高点儿,活干完立马回来带孩子!

队友沉默了一会说:我知道了。

后面,我们沟通就顺利多了,我给具体的指令,他行动。

我那段时间经常跟心理医生沟通。

心理医生提醒我:你要给伴侣具体的指令,直接说,你想让他怎么做。

不要试图通过抱怨,描述场景,让他自己琢磨应该做什么,每个人看问题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的,你要准确表达你的需求,对方才能理解。

啊,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之前跟队友的沟通,大多在复述场景,我每次都是在描述这个场景怎么样、我的感受是什么、我觉得你怎么样...

这种表达方式,队友抓不到重点,他只会觉得我在抱怨,就给不了我想要的答案。

有了这个意识后,我就经常在跟别人的谈话中发现别人也有这个问题。

比如,我前段时间写相亲系列的文章,有个朋友就经常找我聊天。

她大多时候都不给我具体的问题和指令。

她就只跟我讲她的感受、她遇到的这个男生说了什么、她的朋友怎么评价这个事...

实际上,她是在跟我描述场景,她希望我通过她描述的场景去抓重点,跟她聊天,让她能获得些启发。

所以这个过程,我就需要先给她分析这个事件、纠正她的理解认知、安抚她的情绪、以自己举例当初的心态、怎么摆脱、如何执行...

这样的聊天方式,对方肯定是能获得更多信息的。

但对我来说就很费神。

我基本上那天不用干别的活了,因为我的脑子装的都是她的问题,我需要把她提供给我的零散信息,在脑子里汇集,然后分清楚主次、接着再分步骤告诉她该怎么应对。

聊了两次后,我就跟她说:下次,你在跟我讲事情时,要给我具体的问题,不要只给我现象,让我自己去抓问题。这样对你的成长没有啥帮助,对我来说也非常耗时。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事。

还有一次,一个新认识的小伙伴也是用类似的方法跟我聊,我直接跟她说:你在引导我回到你的问题。

我说出这话的时候,就决定,算了,这个朋友不交了。

果然,对方说:啊,我没有这个意思,我就是好奇...

之后就没有联系过了。

无独有偶。

最近又遇到个类似的事情。

一个小姑娘遇到了一冲突,她同时把这个冲突跟多个人聊了,我是其中一个。

我看了下她发给我的跟对方的聊天记录(提供聊天记录,其实就是提供场景),她并没有具体的问题,可我看完后,抓到了关键问题。

于是,我就跟她分析,我跟她说:你现在要的不是共情,你是希望听你吐槽的人能给你提供解决方案。

可你聊了好几个对方都没有给你要的答案,所以你就拿着这个场景不断跟另外的人聊,希望能遇到个人来分析这个事。

结果,遇到了我。

你不知道具体的问题在哪里,所以你就只能提供背景,让对方去这个场景里抓问题,这是“定位问题”的能力较弱的表现,这个没事,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提升的。

后面,在我的分析下,她解决了这个冲突。

当然,那一天我也基本没干别的事了,就在协助她处理这个事。

我总是试图去教会别人,这个事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你要怎么做才能举一反三,你现在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有哪些问题。

但,并不是每个人经历了一次过程,就会学会方法的。

后面,小姑娘给我看了复盘,我觉得她并没有get到核心思维,就是她归纳汇总的能力有些弱,可我也知道,这不是经历过一次就能提升的能力,聊天也就就此打住了。

这方面的成长,需要她后面自己花时间去摸索、抓住机会去实践。

开导、引导别人发现问题,是个费时费力的活,我的精力也有限。

况且,承认自己某方面的能力较弱,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需要打碎自信后重塑自信。

我其实只想嘻嘻哈哈地跟人吹吹牛、聊聊天,可是,遇到问题,我又有强迫症,喜欢去分析...

啊,说到底还是我自己嘴贱

我这个人,跟朋友相处到后面,有时候会变成对方的一个工具。

为此,在生活中,我也拉黑过一个多年老友,也曾经为了这个事苦恼过。

可能因为原生家庭贫穷,小时候在社交圈里话语权不高,沉默占据大多数时间,但,沉默并不代表不会观察。

我经常会在一旁观察,这个人遇到了什么情况,他/她怎么处理的,为什么这么处理,这么处理后对跟这个事相关的几个人有什么影响?他/她这么处理,是因为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么想?她/他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所以,当我长大后,我有话语权了,朋友来找我吐槽了,我很快就能分析出这个场景背后的不同角色牵扯到的利害关系,当事人又在什么角色中,要怎么应对。

朋友们大多反应一致:原本只是想跟我吐槽一下,没想到我分析得有道理,头头是道,然后半信半疑的跟着我的指引处理这事,最后得到了意外的满意。

此后,他们遇到问题大多会想到我,因为:我不收费,找我又方便、我又能精确定位问题,对她够了解,不仅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还能获得自我提升的思路。

可是,人的价值一旦发生变化,友情也就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本来大家就是嘻嘻哈哈的同一个阶层的朋友,突然有一天朋友发现:你好像比我要强一点儿?

她的心理其实不太能接受这个事的,你越强,就显得她好像越不行。

可你确实对她来说有用,她就这么别扭着,一方面无法放弃你这个性价比高的朋友,另一方面无法接受自己的成长好像没有你快。

我能感受到她情绪的变化,对我来说,也挺内耗的。

我的心理变化是:“咦,这个你不会吗?”“不对,你对这个事的理解有偏差、你这样做会有问题...”

这就会导致,这个朋友对自己的决策越来越不自信,因为好像永远都没有我考虑得周到仔细,她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她就不想跟我走得太近,因为压力大。

可她遇到问题,就只能来求助我,因为同一个圈子里,没有她信任的其他人能给她周到的分析问题了,找我好使又不用花钱。

最后,我们俩的友情就变成了:有问题,她来找我了。

我得到一句:有你真好。

她的生活、工作没问题时,她就没声了,不会想到要找我。

我只能分享她的烦恼,不能分享她的快乐。

这挺可悲的...

经历了这些事情我就发现,原来,在场景中抓核心问题、提取关键需求,是我的个人能力、个人优势,这个能力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的。

这项能力也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是需要给自己创造环境进行刻意训练的。

后面逐渐地我就变成了她的情绪垃圾桶,而且,我感受到她在防着我。

于是,我干脆拉黑她,主动放弃了这段友情。

因为,我不想再藏拙,我明明就会这个技能,我就要用这个技能去为自己谋求更好的发展,而不是为了一段友情,而闭嘴,装作自己也不懂。

既然关系那么变扭,算了,咱俩的友情就到这里吧。

我对待婚姻也一样,是的,你老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不会为了关系而妥协,而装笨,我发现自己有某项技能,一定会将这项技能发扬光大,谋求更好的发展。

我这样的人,其实会被人说:太精明。

后面我也想通了,我不精明你给我买房买车养着我吗?傻白甜能在这个社会上混下去吗?

无所谓了,别人怎么说,随便吧,反正我问心无愧,不管对朋友还是对家庭。

我这么一个普通人,好不容易发现自己有这么个优点,我当然要发扬光大了,我现在开的这个公众号也是,写着写着也算写出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我分析问题的能力强。

在后面交朋友的过程中,我依旧会热情的给人家支招解决问题,因为这个技能让我链接到了很多优秀的前辈,也获得了一些领导的赏识。

我也发现这个技能能成为我关系圈的筛选器。

现在,我依旧会热情地给人支招,不过我很少在同一个朋友那给她出第二次主意,实际上,第一次建议给完,对方要是能完全悟到,也就不需要第二次建议了。

如果她还需要第二次建议,那就是对方性格如此,除非她本人想变,否则外力根本推不动。

没有必要再费力去第二次支招。

夫妻关系如此、朋友也如此,咱们都要自省:跟人沟通,要给对方具体的指令。

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