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正是七岁的小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个新年,然而天下并不因为新年的到来,而太平无事,前方传来消息北汉勾结辽兵进犯后周。据后来考证,这很可有是赵匡胤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所谓的北汉进犯纯属子虚乌有,仓促之间符太后令宰相范质,紧急召开御前会议,商议派人带兵前往御敌,讨论的结果认为,赵匡胤带兵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是,这样的结果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意见,就在赵匡胤出征的前一天,点检作天子的传闻弥漫京城,“点检作天子”意思是赵匡胤将要谋反,夺取后周天下,谣言有的往往就是未经披露的真相。

解密宋太祖赵匡胤的暴死之谜(陈桥兵变的起因和历史真相)(1)

被推到风口浪尖的赵匡胤,此时进入到人生最关键的时刻,如果手握重兵的赵匡胤,随即在京城发动兵变,将会触犯众怒,导致人心背离。临危不惧才能成就大业,这句话对于赵匡胤就不仅体现在战场上,对于出征前的准备,赵匡胤一直在有条不紊的部署,他没有受到谋反之说的影响。正月初三这一天,相传开封府上空同时出现了二个太阳,赵匡胤军中有个叫苗训的小军官,首先发现这奇异的天象之后,找到赵匡胤的亲信楚昭辅说:“看来又要出一个新天子了”。公元960年正月初三这一天,赵匡胤带兵出征夜宿陈桥驿,当天晚上喝的大醉,第二天清晨忽然外面喊声四起,醉梦中的赵匡胤急忙跃起,刚一出门一伙人便拥上前来,将一件黄袍披在他的身上,还没等赵匡胤反应过来,眼前已经跪倒一大片,大家高呼万岁。就在梦境与现实交替之间,赵匡胤黄袍加身变成了宋朝的开国皇帝,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陈桥兵变。

虽然在宋朝的官方史书上记载陈桥兵变是一场没有预谋的政变,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推敲就不难发现这其实一场精心策划、预谋已久的抢班夺权兵变,而且非常成功,可以说是兵不血刃。疑点一,出兵理由,宋史记载北汉辽军南下进犯,命赵出师御之,这是最初出兵的理由,陈桥兵变之后大宋朝已经建立又说镇洲郭崇报:”北汉与辽军皆退“。难道他们是畏惧赵匡胤的能力吗?显然不是,据辽史记载这年辽军根本就没有出兵攻打后周的军事行动,甚至连这样的意图都不有,显而易见这是为了给赵匡胤发动兵变,故意制造出来的虚假军事情报。

解密宋太祖赵匡胤的暴死之谜(陈桥兵变的起因和历史真相)(2)

疑点二,诸位大臣的反应耐人寻味,在这场兵变中除了赵匡胤的嫡系赵匡义和赵普之外,有几位大臣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先来看两位宰相的表演,范质和王溥在收到兵变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便被百官推举去见赵匡胤,两人刚一进门赵匡胤就对他们难堪的说:”我受世宗厚恩,现被将士逼到如此的境地,真是无地自容。”说完放声大哭起来,范质马上接话说:”仓促遣兵是我们的失误哇“。王溥首先跪拜范质跟着跪拜,两人合唱了一首”万岁“歌。这二人深受后周皇帝的恩宠,面对一个夺取后周江山的赵匡胤,没有大义凛然的质问赵匡胤,只是假惺惺的说了几句后悔的话,便去安排禅让的事情了。从这二人的反应来看,即便不是同谋也是知情者。还有一位礼官也很重要,登基仪式开始后大家发现传位昭书还没有准备,大家正在担心时,这位礼官得意地从袖管里掏出私下代替八岁小皇帝写好了的禅位诏书。

解密宋太祖赵匡胤的暴死之谜(陈桥兵变的起因和历史真相)(3)

由此看来,尽管这是一次兵变,但却不是窃夺政权,而是接受”中外推戴“顺利接管政权,就是绝大多数的后周官员联合一体,替代小皇帝把政权和平地移交给赵匡胤,看上去好像是赵普和赵匡胤的谋划,其实他们也仅仅只是后周绝大多数官员的前台代言人而已,幕后是有大批支持者和帮助者的,但不管是兵变夺权还是接受中外推戴,事实证明宋太祖赵匡胤确实是一名优秀的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