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打卡季#
【前言】十月份一直自驾在路上,却没来得及分享一篇图文游记,34条中视频旅拍内容占了每天仅有的时间,多少心安了。这几天,我一直住在白帝城景区,看到很多大神的游记都把这个景区写成了李白笔下的白帝城。挤出点时间,把我想到的、了解到的和看到的白帝城写成这篇文章,不是历史考古,欢迎指教。
白帝城的由来
据传,二千多年前,白帝城原名子阳城,名称最早出现于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时,他手下大将公孙述割据了四川,自称蜀王,并在此屯兵积粮。后来公孙述听说城中有口白鹤井,井中常冒出一股白色的雾气,其形状宛如一条白龙,直冲九霄。公孙述故弄玄虚,说这是“白龙出井”,是他日后必然登基成龙的征兆。于是,他自称白帝(25年),遂于此建都,所建城池紫阳城取名“白帝城”,此山亦改名“白帝山”。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刘秀入川,公孙述战死,白帝城毁于战火.。
在公孙述称帝的12年间,各地战乱频繁,而白帝城一带却比较安宁。后人为怀念他,在白帝山上建庙,立其像祭祀,故称“白帝庙”。
白帝城轶事
公元223年春,刘备为关羽复仇起兵去讨伐吴国,被陆逊击败,兵败退到白帝城。病危之时,召诸葛亮等人来白帝城安排辅佐其子刘禅事宜,史称白帝城托孤。
白帝城扬名四海
并非蜀王公孙述,也不是刘备诸葛亮,而是一千多年前以诗仙李白为代表的诗人们,用一首首诗句让白帝城、让夔门瞿塘峡等,传颂给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后人。
这就是诗歌的力量和魅力,经久不衰。
诗人笔下的白帝城今何在?
可以确定的是,白帝城位于现在的奉节县城与夔门之间,东望夔门。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要地,历朝历代都在我们现在常说的白帝城的周边建过关城。自汉以来,先后建立过赤甲城、白帝城、夔州都督府、夔州路、瞿塘关等重镇。近代,国家对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视,让白帝城成了重要考古课题。据考证,在白帝、鸡公两山山坳和山顶平整区为历代街区,计有汉赤甲城、六朝巴东郡、唐夔州城、宋代抗元山城共四座古城遗址。5公里范围内为一个封闭的整体山城。但是,并没有人们耳熟能详的白帝城。
那么,白帝城哪去了?既然考古都没有结论,那我就根据各位专家的猜测大胆地结论一下:第一,白帝城并不是我们现在想象的城池那样,又是城门又是城墙,它就是一个所谓的城的名称,是公孙述当年曾居住过的地方,人们称之为城。后被刘秀给烧毁了。本身都是木柴盖的房子,一把火就烧没了。如果是城墙城楼,最起码地基是会有的。
通典一七五云奉节县'有鱼复县故城,在北,赤岬城是也',寰宇记一四八从之,以鱼复即赤岬城,亦以此地相毗连,致有混误”。认为唐代赤岬城与江关虽还为“双子”格局,但是界限越来越模糊,以致于唐人自己也含混不清。这个意识就是说诗人误将夔州城当成了白帝城,因为白帝城有故事,名气大,也有借白帝城的名来烘托自己的诗的内容。
而现代人很愿意混淆的是,把现在的白帝城景区认定是当年白帝城所在的位置,因为它位于夔州城之东,这也是出自于现在夔州依斗门来认定。
依斗门俗名大南门,是瀼西夔州古城五大城门之一。因三峡水库蓄水,多达1.1万立方米的一块块城门石“原规模、原形制、原工艺”复建在今天的位置上。因此,当年的夔州城早已淹没在长江之下了。即便是唐朝时白帝城真的存在,它和夔州城的命运也是一样的,而并非是仅剩一座孤岛,早已淹没在滚滚长江之下。
复建后的依斗门和长江
老照片述说
这是白帝城景区简介上的几张黑白老照片,拍摄于上个世纪。我们所说的白帝城在那个时候就没有太多的遗存。
今日“白帝城”,只是当年庞大的白帝古城的一小部分。严格地说,它只是白帝山上的白帝庙。据专家介绍:每逢战乱,奉节县治就迁往军事险要地白帝城,和平时期县治设在永安镇。
在没有电,没有航标灯的年代,瞿塘峡又处在一个大转弯处,靠什么指引船只,那就是信号台的信号旗。圆的标识就是停止,三角形的则是通行。
当年瞿塘峡岩壁上刻有许多的摩崖石刻,十分的精美,但是最终他们与白帝城同一样的命运,与滚滚长江共眠。
古代诗人成就白帝城
白帝城在唐以前的名声仅仅局限在长江,或者川东一带,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是一个交通枢纽。那个时候去京城做官,或北上,或南下,这里都是最近最便捷的路线。但是,并非是坦途,坐船也需要等,往往要等很久。因此李白曾留下“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的描述。百无聊赖时,他们或思乡思前途,或把酒言欢,常常诗兴大发,一句句有关长江,有关瞿塘,有关白帝城的经典诗篇就流传开来,一直到现在。最后就变成了一种朝圣,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都以来白帝城乘船过瞿塘而自豪。因此,佳句不断。
是诗人让白帝城成为了圣地。
夔门依旧在,都说它曾经与白帝城相眺望。如今,被诗人们歌颂的那座白帝城早已不再。还好,我们可以把所有的感念寄托在这座叫做白帝城的孤岛上。
遇见亦是美好,尘封便已倾城
本图文由作者@官姥爷爱旅行原创,拍片码字不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和商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