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稳住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大盘,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金融工作提质增效。

2022年,我市金融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稳住、进好、调优”的工作要求,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全力推动全市金融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为赣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金融动能。

在全县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初心如磐奋楫笃行)(1)

市金融专家服务团一行赴赣县区重点拟上市企业调研。资料图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7300亿元,排名列中部地区地级市(除省会城市)第一位;存贷比连续16个月超100%,域外资金持续流入,直接融资超900亿元;新增上市公司5家,两年新增10家,排名全省设区市第一,上市公司市值突破1900亿元,全市金融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台阶。

●截至2022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7300亿元。

●2022年新增上市公司5家,两年新增10家,上市公司市值突破1900亿元。

●2022年全市签约政策性开发性基金74.88亿元,占全省设区市的43.6%。

●2022年赣州产融对接活动现场签约项目32个,金额119亿元。

●2022年举办专项产融对接活动37场,现场签约676个项目,签约金额达1416.58亿元。

●2022年,全市五类地方金融组织47家,注册资本83.2亿元。

●2022年,发行信用类债券379.97亿元。

●举办7期赣州“百千万”金融人才专项培训,

覆盖面达1200余人次。

在全县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初心如磐奋楫笃行)(2)

金融助企纾困新闻发布会。资料图

稳大盘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出实招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2022年,我市积极发挥金融助力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作用,通过一项项有力、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和改善金融供给,全方位助力市场主体的发展,努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

有效传导稳健货币政策。市金融监管系统、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县(市、区)积极落实稳经济各项政策,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开展产融对接、金融政策宣讲,千方百计扩投放、稳增长。协调各银行机构做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工作,2022年全市签约政策性开发性基金74.88亿元,占全省设区市的43.6%;通过审核的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项目276个,贷款需求220.02亿元,均列全省第一。

全力纾解企业融资难题。出台《赣州市重点产业金融助企纾困活动方案》,推动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信贷资源倾斜力度。建立“交通物流”“文化旅游”“专精特新企业”等融资需求项目库,收集融资需求共379.8亿元,分行业、分批次向金融机构推介对接。常态化开展问题企业协调,先后解决上犹、大余、龙南等县(市)21家重点企业融资问题,新发放贷款超12亿元。打造“赣州金融专家服务团”品牌,累计为193家企业提供融资方案,授信73家,放款金额达9.578亿元。

健全完善产融对接机制。出台《2022年赣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畅通政银企对接机制,连续八年举办江西省金融机构支持赣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产融对接活动,2022年对接活动现场签约项目32个,金额119亿元。督促各县(市、区)、行业部门针对重点特色产业,2022年举办专项产融对接活动37场,促成567家企业现场签约676个项目,签约金额达1416.58亿元。

打造一流金融营商环境。围绕省、市双“一号工程”要求,建设并大力推广“赣州智慧金融平台”,搭建政银企信息共享“大动脉”,降低交易成本和金融服务门槛,通过该平台梳理18万户无贷款企业向银行推介,发放“乡村振兴贷”1.03亿元。运用“赣金普惠”平台与农村经营户信用信息联网核查平台,完成全市涉农资产等信用信息数据归集1480.5万条,为25家金融机构网点开通查询,为全市各县(市、区)农户发放贷款金额6.85亿元。

推动地方金融组织服务实体,充分释放地方金融组织对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作用。2022年,全市五类地方金融组织47家,注册资本83.2亿元,新设地方金融组织6家,引进域外资金入股2亿元,累计支持65041家客户,支持金额达360.8亿元。获财政部下达的奖补资金3998.8万元,份额居全省设区市第一,7家地方金融组织获得省金融监管局奖励或嘉奖。健全完善融资担保体系,顺利实现政府融资担保县域全覆盖,市金盛源集团获评全省设区市唯一AA 融资担保机构。

在全县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初心如磐奋楫笃行)(3)

赣州市政府金融办赴瑞金指导企业上市工作。资料图

强引领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创佳绩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在不断满足实体经济发展资金需求的同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扩大社会融资规模,提高经济发展的集约程度。2022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要精神,以一系列有效措施,促发展、聚资源、提效能,全面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支持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开展上市企业大走访活动,实地调研重点上市企业,帮助解决上市公司困难和需求。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壮大优质上市公司赣州板块、支持上市公司规范发展、完善保障措施等三方面出台15条措施,力推辖区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上市公司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相关产业集聚和发展。

推进企业上市量质提升。出台《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的工作方案》,强化政策支撑。搭建申报、辅导、股改上市后备梯队,入库培育企业达101家。定期召开上市协调会、政企圆桌会议,为企业上市开辟“绿色通道”,为重点企业组建政府领导、部门领导、中介机构、企业负责人组成的“四人小组”服务专班,集中协调解决了一批重点拟上市企业难题。开展“赣企融湾路演”、走进“沪深交易所”“资本市场学院”等活动,提高企业家资本市场意识和运用资本市场的能力。

搭建投资合作交流平台。用好证监会对口帮扶、沪深北证券交易所战略合作等政策,组建市赣商联合会金融分会,搭建起挂职干部、上市公司、投资机构合作交流平台。推动“1 5 N”产业基金投大联强,2022年新增子基金8只,新增管理规模28.73亿元。推动设立全省首家创业投资管理机构——赣州中科融合创业投资基金,备案一个月后即实现项目投放。提升并购基金园产业招商力度,引进企业155户,实现税收7.12亿元,初步构建出“产业引导基金 社会资金参与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金生态圈。

政府融资平台优化升级。牵头推动市县融资平台优化升级工作,市属六大国企、20个整合方案全部通过审核。以政府融资平台优化升级为契机,盘活整合注入国有资产,提升主体信用评级,2022年,赣州城投集团获批AAA评级,瑞金、于都、兴国等县(市)融资平台均获AA评级。传达债券发行最新政策,指导县(市、区)调整债券发行策略,找准窗口期加速债券发行,拓宽债券融资渠道,截至2022年12月末,发行信用类债券379.97亿元。

推动期货产品创新运用。深化推广“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仲钨酸铵获准免于国务院立项,并纳入中国证监会两年期货品种上新规划;新南山科技成功注册锡期货交割品牌,成为我省首个可用于国内锡期货履约交割的注册品牌。邀请广州期货交易所专家赴我市稀土行业协会、稀交所、中国稀土集团及多家拟上市企业走访调研,积极推动稀土品种期货与现货市场的深度融合。2022年,先后开展“保险 期货”项目11个,惠及5家养殖企业。

在全县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初心如磐奋楫笃行)(4)

赣州市金融系统兴行布置会。

勇创新 金融领域改革成效显现

金融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2022年,我市以国家普惠金融改革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通过资源整合、精准施策、试点先行、环境优化,促进产业、金融资源高效对接,打出一系列金融创新“组合拳”,为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实的金融服务保障。

普惠金融改革纵深推进。形成了普惠金改的“赣州模式”,创新“一个支撑”(即1 N政策体系支撑)、“两个平台”(即建设线上赣州智慧金融平台和线下一站式普惠金融服务中心)、“三大体系”(即健全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创新丰富的普惠金融产品体系、完善的金融信用体系)、“四项重点”(即直接融资比例大幅提升、普惠 绿色金融深度融合、金融生态持续优化、四类政府基金效能充分发挥)为基本内容的“1234工作法”。在人民银行中期评估会上,专家组作出“赣州市圆满完成了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中期阶段主要任务”的评价,赣州普惠金融改革实现“量增、面扩、价降、质优”的目标,主要指标在全省位列第一。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10余家媒体、平台和《江西改革动态》刊发30余篇文章推介我市经验做法。

县域金融改革亮点纷呈。赣州经开区完成中部六省首个QFLP业务试点,吸引外资7150万美元,率先启动全省首个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工作。崇义县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率先引入九江银行赣州分行在崇义设立绿色专营支行,成为全省探索绿色金融改革工作先进典型。南康区高标准建设县域金融服务中心2.0升级版本,打造集政策宣导、信贷对接、融资增信、信用服务、咨询培训于一体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上犹县坚持支付赋能,搭建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推出“整村担保”新模式。大余县支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大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创新推出“农村宅速贷”,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对外金融合作持续扩大。邀请沪深北证券交易所、金融机构总部专家开展“进园入企”活动,争取北交所与我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设立服务基地。深化赣深金融对口合作,推动赣深两市金融合作事项落地。联合行业协会、地方金融组织,42人次赴深圳、福建和省内吉安、南昌、九江等地,考察学习各地地方金融组织发展优秀经验做法,累计覆盖机构31家。

创新创优金融专项培训。联合市委组织部举办7期赣州“百千万”金融人才专项培训,覆盖面达1200余人次,同时引导各县(市、区)至少开展一期培训,覆盖人次达2000人。与和君小镇开设4个金融高级班,培训学员300余人。举办17期内部讲师团活动,邀请金融系统挂职干部、金融机构总部专家、研究院所专家20余人分享最新金融政策和企业实务操作关键点,提高全市金融系统专业素养,留下带不走的金融智力支持。

非法集资风险有效化解。2022年化解非法集资陈案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处非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建立“一案一策一专班”和县领导包案制度,定期召开陈案化解专班碰头会,凝聚公检法工作合力,推动非法集资陈案有效化解。积极做优金融生态,不断在金融风险防范处置上下狠劲。强化防非处非警示宣传教育力度,常态化开展“扫楼清街”和联合执法,新发非法集资案件数和涉案金额同比大幅下降。我市作为唯一的设区市代表,在全省处非领导小组扩大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全南县、寻乌县入选省处非办评选的7个“无非法集资示范县”名单。

时代春风扬起新的风帆,赋予金融使命新的内涵。赣州金融系统将进一步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坚持以“第一等”的标准、“争一流”的作为,凝心聚力擘画新蓝图,乘风破浪开启新征程!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宋石长 通讯员赖梓璇 张春明

编辑:李曦 编校:张安然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李忠生 罗亦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