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反诈总动员宣传报道(小小播音员做足功课)(1)

传播反诈知识

扬子晚报网3月16日讯(通讯员 赵诗露 张秋实 薛青 记者 陈咏)“防范电信诈骗,做到‘六个不要’——不要接听陌生来电,不要拨打不明短信涉及的可疑咨询电话,不要轻易相信电话来电显示的号码;不要出租、出借、出售银行卡、手机卡……”15日中午12点30分,扬州市育才小学校园广播响起,传出反诈知识宣讲声,两位小广播员在《知识大讲堂》播音环节,结合社会反诈宣传热点,采用特点总结、顺口溜等表现形式,反诈知识宣讲朗朗上口,简洁明快,方便理解,被师生点赞。

记者了解到,育才小学校园广播设立多年,除了有《新闻知天下》版块,还有引人入胜的《知识大讲堂》。讲堂里除了为学生普及文化科普类知识,还有生活服务类知识。

校园反诈总动员宣传报道(小小播音员做足功课)(2)

小小广播员

三年级16班的董之韵今年10岁,是校园广播员。她的妈妈刘海荣告诉记者,平时在小区,女儿经常看到警察叔叔和社区叔叔阿姨张贴的反诈宣传页和宣传横幅,“反诈”这两个字就印在了她的脑海里,对一些不甚了解的内容,总是第一时间询问。通过爸妈讲解,董之韵学到了法律知识,提升了防范意识。“之前女儿还拿着我们的手机,给我和她爸装了‘国家反诈中心APP’呢。这次女儿担任校园广播员,就和同班搭档把反诈话题嵌入了《知识大课堂》里,我们全力支持孩子宣传好。”刘海荣说,女儿为了这篇稿件查阅和搜索了很多资料,还向老师和家人请教,做了整整6页纸的总结。

董之韵的搭档徐悦鸣说,爸妈平时也会教给自己反电诈知识,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小学生也会接触到网络和手机,现在接收到陌生电话或短信时,都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反映,不要自己处理。尤其是微信、QQ、短信收到陌生链接,千万不能胡乱点击;不用家长的手机买东西付钱;还要增强心理素质,发生事情应当沉着冷静,立刻向老师和家长报告,及时报警。”

育才小学副校长纪敏表示,孩子将反诈知识嵌入校园广播,体现了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说明了孩子对身边人身边事有着体悟观察,“我认为校园反电诈的宣传优势就在于,一个孩子的背后是各位家长,小手拉大手,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群人,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公众识骗、防骗和拒骗的能力。”

校对 徐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