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这首木兰诗也算家喻户晓了,不知道大家前不久与没有去看刘亦菲主演的电影《花木兰》呢?这是一个在我国南北朝时期众人津津乐道的女英雄的故事,女主人花木兰是一个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优秀女子,有花木兰这样励志的历史人物,谁敢说女子不如男?
《木兰诗》讲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战胜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全文塑造了一个聪明勇敢、坚毅质朴、不慕功利、热爱家乡的巾帼英雄形象。
根据全诗的意思来看,木兰从军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南北朝会允许一个女子参军,难道难道她的女儿身不会被身边的男军友发现吗?
原来故事是这样的。在一间闺房里面,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思念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思念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军中的文稿,知道可汗在大规模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鞍马,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原来木兰是一个极其孝顺的女孩子,为了不让年迈的父亲征战沙场,只得挑起重任,成就了木兰替父从军的佳话。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战马的鸣叫声。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朝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驰骋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扶持着到外城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木兰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同伍的士兵,士兵们很吃惊: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这个时候木兰的女儿身被一起生活多年的同志发现,大家不免感慨良多,更多的是自愧不如自己枉为男儿身,竟不如一个女子有胆魄,建功立业。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由此看来,木兰虽为女儿身,但是勇敢坚强,沙场建工,同样气魄十足,让我们称赞。
《木兰诗》是乐府诗歌,很多人可能把乐府诗歌和南北朝民歌联系在一起。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这样的传唱方式传唱下来的民歌让这位巾帼英雄被更多人知道,她是平民少女,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敏活泼,热爱亲人且热爱国家,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木兰精神永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