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特

深圳是一个有梦想城市吗(深圳为什么让人)(1)

最近,深圳人的名字再次登上全国道德模范的光荣榜。

“37年扎根一线,铸就新时代工匠精神”——在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中,“大国工匠”陆建新荣膺全国敬业奉献模范。从丛飞到孙影,再到陈如豪、吴清琴夫妇,到如今的陆建新,来自深圳的一位位爱心洋溢、品行高洁的全国道德模范,一次次为这座城市带来荣耀。

深圳是一个有梦想城市吗(深圳为什么让人)(2)

陆建新

道德模范,根植爱心之城;关爱阳光,照耀文明花开。

深圳又称“鹏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恰似大鹏之双翼,唯有双翼齐飞,才能鹏程万里!四十年腾飞中,深圳不仅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也创造了文化文明发展奇迹,五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而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又将“城市文明典范”作为深圳的战略定位之一。

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提出“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城市精神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城市精神得到塑造和弘扬。培育遵法纪、守诚信、讲道德的文明市民。争创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深圳是一个有梦想城市吗(深圳为什么让人)(3)

深圳,因为文明而更加闻名。

当文明成为市民自觉的行为方式,当文明沉淀为城市的精神气质,文明,不仅成为深圳宝贵的无形资源和重要的发展环境,也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靓丽名片。一座崇德向善、和谐宜居、文化创新、锐意进取、法治有序的文明之城,更令人“心向往之”!

锤炼城市“精气神”,“深圳温度”暖人心

最近,深圳最新城市宣传片在朋友圈里热转。对这座改革之城、创新之城、文明之城、宜居之城,深圳人已爱得深沉。

热爱一座城市,可以有许多缘由。作为移民之城,深圳汇聚了五湖四海的千万移民。时光荏苒,当他乡变成第二故乡,是什么,让人们对这座城市爱得热烈坦诚?

是因为这里的碧海蓝天、青春时尚、创新气息,亦因为这里的文明气质、包容精神、关爱氛围。

以时光为轴,串起城市文明进程中的一幕幕感人瞬间,可以懂得这份温暖的意义——

当“山竹”台风肆虐时,无数的城管、公安、武警、民政等工作人员逆风而上,快递小哥帮忙扛走倒下的小树,市民帮忙清除路障,大家自觉遵守“四停”令……每个人都在付出微薄之力,坚定地和这座城市站在一起。

深圳是一个有梦想城市吗(深圳为什么让人)(4)

深圳是一个有梦想城市吗(深圳为什么让人)(5)

台风“山竹”过后,市民齐心协力清除路障

当救护车呼啸而至,拥堵时段的道路上出现了感人一幕:前方车辆纷纷往两边挤出位置,硬是在堵塞的长长车海中,空出一条道路,救护车一路畅通走远了……

当百合花卉小镇一家花店店主王女士过年回家时,她把几百盆植物摆在门口,放了一个价格牌和二维码,就潇潇洒洒回家了。回深圳后她发现,花店不但没丢一盆花,还收到33笔转账,深圳人因诚信赢得无数网友点赞。

深圳是一个有梦想城市吗(深圳为什么让人)(6)

无人花店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坦言:“衡量深圳的高度,我从来不用高楼去衡量,而是去看爱心,去看人与人的距离。高楼有局限,但有些东西的高度永远没有局限,而深圳永远都在探究这些高度。”

诚如斯言。深圳,不仅有深圳速度、深圳质量,还有温暖人心的深圳温度,凝聚成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

深圳温度,正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践行。

深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落细落小落实,用心用神用力,使核心价值观逐步成为深圳人自觉的行为准则——

市委市政府出台《深圳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纲要(2017-2020年)》,通过开展“修心”“养德”“守法”“尚智”“崇文”“健体”六大行动,全面提升市民六大素养——思想素养、道德素养、法治素养、科学素养、文化素养和健康素养;每年新入户的市民可领取包括《深圳市民生活指南》《市民礼仪知识简明读本》等在内的“深圳礼包”,参加书面、线上、线下的免费培训;举行三届成人礼宣誓典礼,通过蕴含中华传统的古老礼仪,鼓励青年以青春梦托起中国梦;开展“我的价值我的城”活动,增强市民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建设;倡导“日行一善”……

深圳市委有关领导表示,2020方案提出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城市精神体系,不仅包含着一座城市的精神,还维系着一种民族基因、一段时代脉搏,一份家国情怀。这不仅铸造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品格,也镌刻了中国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时代印记。当下,深圳正争创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努力以文明城市创建的优异成绩,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风采,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人无魂魄不立,国无精神不兴,一座城市亦然。

深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市民文明意识,营造城市文明氛围——

深圳是一个有梦想城市吗(深圳为什么让人)(7)

这座崇德向善的城市里,有175万志愿者;409.7万人次无偿献血800多吨;人均捐款全国第一;作为“深圳城市文化菜单”的开篇之作,新春关爱行动每年举办几百场活动,奏出一首“爱的交响”。

这座崇德向善的城市,正成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引擎。腾讯“99公益日”,成为一年一度最盛大的国民公益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正打造全球范围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公益人才培养基地;扎根深圳的一大批公益组织,源源不断地向全国输送着公益能量……

这座崇德向善的城市里,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到“来了就是深圳人”“爱在深圳,情暖鹏城”,以观念的力量吸引人们汇聚于此,直指人心的精神和观念,让深圳的城市精神体系超越了城市的“硬件”和“形态”,有了凝聚人心的温度、有了海纳百川的气度。

汇聚社会“正能量”,探索文明新路径

10月14日下午五点多,深圳南山区科技园附近的公交站台,一位穿着制服的执法人员走向了一位正在吸电子烟的男士:“你好,先生,这里不能抽烟。”

深圳是一个有梦想城市吗(深圳为什么让人)(8)

深圳是一个有梦想城市吗(深圳为什么让人)(9)

10月14日,深圳开出内地首张电子烟罚单

这一天,也是《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修订后的第一次执法行动,在这次行动中,执法人员开出了内地首张电子烟罚单。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公共场所抽烟,是城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立法不难,难在执法。1998年,深圳就已经推出全国第一个地方性控烟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但执法情况一度并不理想。近年来,深圳不断修订完善,明确控烟范围、提高处罚标准、细化执法分工,并通过联合各个部门严格执法,“动真格”,开罚单,真正让公共场所禁烟成为市民的自觉行为。城市公共文明水平和健康、卫生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

一部良法,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一个合理的制度设计,胜过千次万次的运动式治理。如何实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机制化、常态化?深圳的城市文明创建为此做出了与城市特点紧密结合的独特探索。

以法治促进文明——深圳不断加强文明立法、执法和普法,借助法治的刚性力量促进文明发展。全国首个有关市民文明行为的综合性法规诞生于深圳——《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立法形式对文明行为进行鼓励和促进,同时明确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破坏公物、高空抛物等不文明行为的惩处。深圳还在志愿者服务、无偿献血、器官捐献、见义勇为、全民阅读等领域率先进行专项立法,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以机制保障文明——通过机制的有效运作,深圳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持之以恒:用机制捕捉动态,定期对交通文明、环境卫生、行业服务满意度等进行监测;用机制表彰先进,出台《深圳市道德模范礼遇和帮扶制度(试行)》,在入户办理、医疗服务、文化服务、基金帮扶、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道德模范礼遇和帮扶,倡导“好人好报”“德者有得”,激励各类善行义举。

以科技助推文明——科技创新基因,已深刻融入城市的每条毛细血管。在城市文明治理中,智能科技手段的广泛运用被市民所津津乐道。在交通方面,深圳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视频实景4KS指挥作战平台,研发运用智能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司机打手机抓拍系统等,让城市交通文明不断提升。而移动支付、健身计步、共享出行中所植入的文明元素,也让深圳人成为最“潮”的文明市民。

以文化滋养文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圳大力实施“文化创新发展2020”,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努力打造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通过不断强化文化品牌建设、精品创作、公共服务,让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强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陶冶市民的文明情操。

以共建共享文明——文明建设,为的是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深圳坚持文明创建为民惠民,动员市民参与文明管理。在深圳,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过节等主题实践活动全年不断,促进文明知行合一。随着“关爱之城”“志愿者之城”的建设,“有时间做义工”成为深圳人的生活方式。

以传播弘扬文明——美好的事物自有其打动人心的力量。深圳通过精心的文明传播,通过接地气、暖人心的传播内容和方式,让文明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关爱行动每年评选一批爱心集体、爱心人物和爱心项目,举办“感动深圳”晚会,让市民群众在聆听爱心故事中感知文明。同时,面对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征,深圳积极运用短视频、漫画、图文、直播、H5等“短平快”的方式传播文明,提高传播覆盖率。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丰富多样的文明实践,不断地完善提升城市精神文明创建的长效机制。好风凭借力,常态化、机制化的文明建设工作,助深圳扬起文明之帆,御风而行。

深圳是一个有梦想城市吗(深圳为什么让人)(10)

市民追求“真善美”,滋养城市新风尚

“我会珍惜这份荣誉,继续努力奋斗,倡导好风尚,弘扬正能量,为年轻人树立榜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后,陆建新说。

在深圳这座迅速“生长”的城市,如陆建新一般的建设者,不仅在建筑上改变着城市的外在形态,而且从更深层次构筑起了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

除了5名全国道德模范以及5名提名奖获得者之外,近年来,深圳获得表彰的精神文明先进人物还包括17名“中国好人”、48名“广东好人”,6名“南粤楷模”,244名深圳市文明市民(道德模范)、161名深圳关爱行动“爱心人物”。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积极进取、崇德向善的高尚情操,成为这座城市巍峨耸立的道德“高峰”。

在深圳,“高峰”并非孤独耸立,深圳市民的整体文明素养,成为了孕育“高峰”的“高原”。

来过深圳的人们,对这座城市最深的印象,可能不是高楼大厦或者蓝天碧海,而是这里种种文明景象——

斑马线前,汽车礼让行人;公车和地铁站台上,上下班时长长的队伍;身着“红马甲”的义工,随时为需要的人们伸出援手……这些行为,已经成为大多数深圳人的习惯,自然融入深圳人的生活方式。

深圳是一个有梦想城市吗(深圳为什么让人)(11)

近年,深圳媒体曾经评选过十二种“最深圳”善行生活方式:每天阅读一小时;每天步行一万步;有时间做义工;守时守信讲规则;邻里相见微笑问好;周末走绿道,亲近大自然;坚持垃圾分类,旧衣物随手捐;回家吃饭,多陪家人……每个细微之处都体现着深圳人的文明生活,更彰显出每一位市民对待这座城市、对待生活的态度。

文明,是一种高远的理想,也是一种当下的生活;既是深圳人的自主选择,也是党委政府扎扎实实的用力方向。

深圳用“入户第一课”温暖新市民——进行文明行为规范培训、了解深圳市情、参观城市地标、签署“深圳市民文明公约”承诺书……2017年起开始实施新入户市民文明培训计划,新入户的市民体验到为他们设立的“新市民培训”,让市民的“入户第一步”就接受“文明第一课”。

深圳用志愿精神向所有市民发出召唤——深圳是内地首个义工团体的诞生地,深圳的志愿服务事业一直高歌猛进。如今,175万注册志愿者遍及全市,广泛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上网、环境保护、扶贫助弱等志愿服务活动。

深圳用文明活动让市民懂得彼此温暖的意义——持续打造新春关爱行动、公益金百万行等品牌项目,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让文明理念浸润人心。

抽象的数据,折射出一种可贵趋势:多年来,深圳坚持开展“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用可量化的指标体系衡量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测评表明,深圳公共文明指数一直持续攀升,市民文明素养也不断提高。

深圳是一个有梦想城市吗(深圳为什么让人)(12)

同在一方热土,共建文明家园。

如今,全国文明城市的建设热潮正席卷全城,演绎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动人乐章。

深圳不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着崇德向善、文明有礼的城市文化,营造出老有颐养、弱有众扶的温暖氛围。这是一座文明之城的愿景,也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题中之义。

新时代,勇立潮头的深圳人不仅要继续创造经济发展的奇迹,更要向世界展示美好的城市品格与强大的精神力量。而后者,将是城市发展更深沉、更持久的动力,也将是市民更辽阔、更高远的向往。以“城市文明典范”为目标,深圳,正在路上,必将抵达。

编辑 李林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