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战国到鸦片战争,巍巍华夏,煌煌数千年历史,不论是辉煌还是屈辱都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本系列将截取重大历史事件,与大家一起领略祖辈的荣耀。本文是系列第四篇——三家分晋。

春秋战国乱悠悠,春秋是诸侯征伐,战国是七雄争霸,从春秋进入战国的标志性事件是三家分晋。三家指的是战国七雄中的魏国、赵国、韩国,它们在晋国的羽翼下成长,最后却瓜分了晋国,自己做了诸侯。

晋文公的军事改革

周朝对军队的编制有严格的规定,天子六军,大国三军,其次两军,最末一军,每军的编制大概3000多人,周天子的嫡系部队宗周六军大概两万人,虢国之类的公爵国是大国,编制三军,约一万人,晋国是侯爵国,属于第二等诸侯国,编制两军,约六千人。

经过晋献公的开疆拓土,晋国空前强大,六千人的军队远远不够用了,晋国准备扩军,周王室也无力阻拦。晋文公时期,为了争霸中原,正式将晋国军队扩编至三军,分为上、中、下三军,以中军为尊,同时他还给每军设立了一位将和一位佐,称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合称三军六卿。

当然这个编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晋国扩张的过程中,最高达到六军十二卿,和周天子一个级别,周天子缩在洛阳也不敢多嘴,因为晋国的六军是满编,而他的六军是个空编。

三家分晋中的晋国真的灭亡了吗(第四期三家分晋)(1)

晋文公扩军至三军 设立六卿

晋文公安排狐偃、先轸、赵衰等得力大臣担任卿士,推行“军政合一”,狐偃等人出则为将,率领晋军攻城略地,入则为相,在朝堂上左右晋国国策,特别是中军将,堪称是军队总司令兼政府首相,权柄极大。让优秀的人干最多的事,实现用人利益最大化,晋文公的用人策略是成功的,他的三军六卿在城濮之战中击败楚国,将他送上中原霸主之位,但是有两个后果是他始料未及的。

尾大不掉的卿士家族

在上篇《晋国称霸》中提到(历史转折点系列03——晋国称霸),为了激发军队斗志,晋国设立了爰田制,即土地的赐予不再与爵位挂钩,而是根据功劳大小,只要立了战功,就会赐封相应的土地。在晋国征伐中原的百年间,卿士们立下一个又一个战功,晋国国君们也大度,不停地把土地分给他们,结果一看,晋国大部分土地都成了卿士家族的了,自己只剩国都曲沃和旧都绛城(翼城)周边的一点土地,活生生把自己变成了小号的“周天子”。

三家分晋中的晋国真的灭亡了吗(第四期三家分晋)(2)

中间看不清的“晋公室”就是晋国国君掌握的土地

其次在历史演变中,六卿的任职逐渐变成世袭制。这边所谓世袭制并不是老子做中军将,儿子继承,而是六卿的职务由固定的几个家族担任,当然谁做中军将靠的是资历和能力,同时还有国君的信任。在晋国历史上,担任过六卿职务的总共有十一个家族,分别是胥氏、赵氏、智氏、范氏、郤氏、韩氏、魏氏、中行氏、栾氏、先氏、狐氏,他们都是晋献公、晋文公时期重臣的后代,晋国的政治资源完全被这十一个家族垄断。

晋国国君也想过反抗,最成功的例子是晋景公,他制造了“赵氏孤儿”,最失败的是晋出公,他被四大家族逼得逃亡国外。

先说成功的例子,晋成公时期,赵盾执掌国政二十余年,赵氏空前强大,晋景公继位后,感觉到了赵氏威胁,于是认定赵氏谋反,号召被赵氏欺压的贵族们反抗,最后在栾氏、郤氏的率领下,赵氏被灭族,跟随母亲住在宫中的赵武逃过一劫,赵武便是赵氏孤儿,赵氏的封地也被晋景公赏赐给公族。

对于赵氏的灭门惨案,韩氏等家族“兔死狐悲”,纷纷跳出来指责晋景公暴虐,赵氏为晋国数次立下大功,竟然是这种下场,晋景公顶不住压力,恢复了赵氏地位,赵武继任为赵氏家主,所有封地全部赐还。

三家分晋中的晋国真的灭亡了吗(第四期三家分晋)(3)

赵氏差点灭族

再看失败的例子,晋出公时期,经过几十年的斗争,十一个家族已经成为六个家族,分别是赵氏、智氏、范氏、韩氏、魏氏、中行氏,众人还是觉得利益不够分,于是乎智氏联合韩赵魏三家,灭掉了范氏和中行氏,瓜分了他们的土地,晋国剩下四大家族。

晋出公对于这个结果非常生气,他向齐国、鲁国借兵攻打四大家族,可怜的晋国国君已经没有真正意义属于自己的军队了,晋国军队实际上已经成了各大家族的私军,结论很明显,四大家族击溃了晋出公,晋出公连夜逃离晋国,向齐国寻求“政治避难”,结果死在了半路上,四大家族也毫不含糊,立了另一个宗室为国君,即晋哀公,晋国国君已经成了傀儡了。

晋阳之战与三家分晋

四大家族中,以智氏实力最为雄厚,智氏家主智襄子(智瑶)能力很强,在他的带领下晋国重新称霸中原,但是他为人贪婪,总觉得自己家族应该获得更多,于是乎他向韩赵魏三家下手。他找到韩氏家主韩康子,要他拿出一座万户邑,美其名曰给晋国国君以壮大晋国宗室,其实是落入智氏口袋,韩康子同意了,随后他又找到魏氏家主魏桓子,如法炮制,也拿到了一座万户邑,最后他找到赵氏家主赵襄子(赵无恤),被无情拒绝,智瑶恼羞成怒,联合韩氏、魏氏攻打赵氏。

赵氏被打得节节败退,全族躲进晋阳城(太原),晋阳城是赵氏上一任家主赵简子(赵鞅)为家族打造的“诺亚方舟”,城高池深,而且赵氏在此广布恩德,群众基础非常好,凭借着坚城,军民一心,智氏联军围城三个月还是打不下晋阳。

某天智瑶视察前线,看着晋阳城不远处的汾水,灵机一定,掘开汾水水淹晋阳,这是我国最早的用水攻城的记载,智瑶真不愧一个“智”字。水淹的策略非常成功,晋阳城内一片泽国,不过赵氏硬生生挺了一年多。

晋阳城也在水里泡了一年,城内居民早已成了鱼虾,眼看就要撑不住了,智瑶得意地带着韩魏家主“欣赏”晋阳城内的惨况,但是他没看到两家家主脸上的忧色。视察结束后,韩魏家主凑到一起,表达心中的担忧,在他们看来,以智瑶贪得无厌的性格,吞下赵氏之后必定会对自己两家下手,而韩氏都城和魏氏都城附近都有大河,今日晋阳之惨状就有可能是明日韩魏之惨状。

三家分晋中的晋国真的灭亡了吗(第四期三家分晋)(4)

水淹晋阳

晋阳城内,赵无恤做最后的挣扎,他派丞相张孟划船出去,偷偷见到韩魏两家家主,叙说“唇亡齿寒”的道理,三家一拍即合,韩魏当下决定反水,于是乎里应外合,晋阳城内赵军划着船出来击溃了智军,智瑶被杀,随后三家联军屠尽智氏全族,瓜分了智氏土地,四大家族变成了三大家族。这一年是公元前438年。

三家分晋中的晋国真的灭亡了吗(第四期三家分晋)(5)

智瑶的死士豫让刺杀赵襄子 士为知己者死出自此处

35年后,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不再满足于卿士的身份,联合向周威烈王派出使臣,要求周天子赐封三家为诸侯。周威烈王对这群“乱臣贼子”既恨又怕,无可奈何只得同意,这一年韩氏、魏氏、赵氏正式被册封为韩国、魏国、赵国,三国均是侯爵国。

看着曾经的下属和自己平起平坐,晋烈公只能和周威王一样,既恨又怕,然而韩赵魏三家并没有立即对晋国下手,而是在27年后,公元前376年,联合将晋静公废为庶人,把晋国仅剩的一点土地瓜分完毕,晋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接下来的舞台属于战国七雄。

战国大幕开启时,秦国是七雄之中最弱的一个,内部宗室争位,相互攻伐,外部河西之地被魏国侵吞,背后还有义渠人不停骚扰,然而就是在这样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赳赳老秦上演神奇逆转,接下来的两期叙述秦国逆袭之旅——商鞅变法和一统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