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瓷器,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颇具影响。大家知道,青花瓷器的绘饰是用传统的毛笔,以各种线条和点染、渲染来完成画面的,明代各时期,由于社会背景不同,所用钴料着色不同,往往是“笔下生花”,各朝各代都烧造出了大批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的青花作品。

明皇青花款识(浓淡干枯出毫端)(1)

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器型:洪武时期多以玉壶春瓶、执壶、大尊、双耳瓶、墩碗、军持、盏托及折沿、菱花口大盘类为主导。永乐时期:造型新颖多样,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宣德时期:宣德青花瓷型制别致、种类俱全,如尊、八棱瓶、贯耳瓶、盒、匜、豆、盂、爵、花盆、文具、笔管、流壶、天球、梅瓶、龙缸、罐、出戟盖罐、炉、钵、花瓶、厚胎大碗等。正统天顺:常见的器形有尊、瓶、笔架、三足筒炉,戟耳瓶。成化时期:类型丰富,突破束缚,自成机枢,如盘、罐、碗等。

明皇青花款识(浓淡干枯出毫端)(2)

青花压手杯(花心)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弘治时期:以盘、碗为多,瓶、尊、罐类少见。正德时期:花觚、葫芦瓶、烛台、炉、罐、绣墩等渐多,文具类器亦很创新。嘉靖隆庆:多为文案,同时还广为生产餐具盘碗、花盆、大罐、鱼缸、大盘、葫芦瓶、蒜头瓶等。天启崇祯:造型上更多的是继承梅瓶、炉、罐、壶、缸、花觚、净水碗、盘、碗、杯等。

明皇青花款识(浓淡干枯出毫端)(3)

明代•青花花卉纹盖罐现藏:李春清先生收藏

胎釉:明代青花瓷器的胎体,从总体上看比元代略显轻薄,较清代又略显厚重,胎质比较洁白细腻。釉面肥厚、莹润,釉色泛青,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值得注意的是,从明代洪武时起,青花瓷器生产出现了官窑和民窑之分。官窑胎釉淘炼都比较精细,器型相当规整,民窑胎釉则不及官窑器略显粗犷。

明皇青花款识(浓淡干枯出毫端)(4)

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纹饰:洪武时期:纹饰多扁椭圆形,最常见的为松竹梅、竹石芭蕉和缠枝花纹,也有牡丹、莲花、菊花、茶花及灵芝纹及如意头形云肩与变形莲瓣等。永乐时期:纹饰除传统的龙凤纹配以长脚如意云纹外,还有园景花卉、竹石芭蕉、枝果花鸟、婴戏、胡人歌舞以及西亚的阿拉伯文和缠枝莲纹等装饰。宣德时期:纹饰多为瑞兽,龙凤,八吉祥,历史典故,山海,花卉,瓷器纹饰反映社会状态,给人的感觉是国泰民安,物阜民丰的繁华盛世。正统天顺:纹饰圆润温柔,颇似后来成化时的青花风格。成化时期:标新立异,更多的青花红彩、青花釉里红及黄、绿釉青花、青花填绿配以鲜艳的五彩,其创烧的斗彩,更是争奇斗艳,深受显贵追捧。弘治时期:纹饰线条则显纤弱,以云龙、莲塘游龙较多,还有月影梅花、三友、鱼藻、海马、海螺、八怪、狮子牡丹、鹤鹿、高士访友等。正德时期:纹饰以螭龙、双勾石榴纹、婴戏图、人物故事和阿拉伯文古兰经语作主题的为多。嘉靖隆庆:在承载自前朝传统题材的同时,并贯以道教色彩的八卦、云鹤纹等。天启崇祯:纹饰多用粗线条,有历史典故、山林高士、八仙、罗汉等画面,颇具时代特征。

明皇青花款识(浓淡干枯出毫端)(5)

青花缠枝花纹折沿盆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款识:洪武时期未出现年款,带款的器物很少。永乐时期器物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宣德时期款识满器身,有四字或六字年款,口沿、底足,腹,甚至器内款都有,所以业内有称“宣德款满器身”之说。景泰开始款识从器心移到器底,除福字外,还有“太平年造”、“太平”、“大明年造”等;天顺有纪年款、梵文款等。成化时期款识除“天”字罐外,还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单、双行款;图记款主要有方胜、银锭等。弘治器物款识为六字、四字楷书款都有。正德时期年款有四字和六字楷书款,个别用“造”字。嘉靖时期款识“制”、“造”都用,以“制”字居多。天启年款器甚少,以“大明天启年制”为主,也有“天启年制”四字款。这里提醒大家的是,款识的写法也是断代的参考。如“成”字一点头肩腰,“制”下衣字不过刀等。

明皇青花款识(浓淡干枯出毫端)(6)

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

【名称】: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

【类别】:瓷器

【年代】:明永乐

【文物原属】:明代宫廷御用瓷器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高41cm,口径6cm,足径16.5cm。

瓶呈葫芦式,小口,束腰,双球形腹,圈足。圈足内无釉露胎。通体青花装饰,青花呈色蓝中泛灰,上、下腹部均绘缠枝莲纹,口部绘回纹、覆莲瓣纹,束腰处绘仰莲瓣纹和覆变形莲瓣纹,近底处绘如意云头纹。

该器,形体秀美,上下比例协调,线条自然流畅,青花发色艳雅。据传,“成化无大器”,明代成化青花瓷器多为盘、碗、杯等小件器皿,此器为当时较大的器物。葫芦与道教有关,莲花是佛教圣花,葫芦瓶上所绘莲花,是成化时佛、道合一的体现。

明皇青花款识(浓淡干枯出毫端)(7)

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

【名称】: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

【类别】:瓷器

【年代】:明永乐

【文物原属】:明代宫廷御用瓷器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高41cm,口径6cm,足径16.5cm。

瓶呈葫芦式,小口,束腰,双球形腹,圈足。圈足内无釉露胎。通体青花装饰,青花呈色蓝中泛灰,上、下腹部均绘缠枝莲纹,口部绘回纹、覆莲瓣纹,束腰处绘仰莲瓣纹和覆变形莲瓣纹,近底处绘如意云头纹。

该器,形体秀美,上下比例协调,线条自然流畅,青花发色艳雅。据传,“成化无大器”,明代成化青花瓷器多为盘、碗、杯等小件器皿,此器为当时较大的器物。葫芦与道教有关,莲花是佛教圣花,葫芦瓶上所绘莲花,是成化时佛、道合一的体现。

明皇青花款识(浓淡干枯出毫端)(8)

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

【名称】: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

【类别】:瓷器

【年代】:明洪武

【文物原属】:明代宫廷御用瓷器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高8.5cm,口径45.7cm,足径26.9cm。

盘敞口,折沿,弧腹,圈足,细砂底呈火石红色。通体施白釉,里外绘青花纹样。折沿处绘缠枝菊纹一周,共18朵。内腹绘缠枝石榴、菊花及牡丹纹。盘心绘折枝莲花一枝,周围绘4组如意头云纹,云纹内各绘一折枝菊花纹,云纹间由缠枝纹相连,盘外腹绘缠枝菊花8朵及莲瓣纹。

此盘胎重体大,型制规整,洪武时期特征明显。所绘花卉纹饰笔法流畅,充满活力,特别是盘心的折枝莲花,别具清淡高雅之韵味。这种豪放潇洒、疏密有致的装饰风格充分显示出明初青花艺术的特色。

明皇青花款识(浓淡干枯出毫端)(9)

青花云龙纹碗

【名称】:青花云龙纹碗

【类别】:瓷器

【年代】:明宣德

【文物原属】:明代宫廷御用瓷器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高10.2cm,口径27.8cm,足径11.2cm。清宫旧藏。

碗敞口,浅腹,圈足,内施白釉无纹饰,外着青花装饰。口饰青花线两道,壁饰祥云双龙,近底处饰莲瓣纹,足墙饰如意云头纹,口沿下从右向左横书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此器造型浅阔,纹饰描绘细腻,笔法畅达,充满动感。

明皇青花款识(浓淡干枯出毫端)(10)

【名称】:青花松竹梅纹罐

【类别】:瓷器

【年代】:明正统

【文物原属】:明代宫廷御用瓷器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高33cm,口径17.5cm,足径17.5cm。

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以下渐内收,圈足。该器,造型规整,品相完好,通体青花装饰,颈饰忍冬纹,肩饰缠枝牡丹纹,腹通景绘月映松竹梅纹,辅以花草、坡地、灵芝等生动传神,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素底无釉,无款识,是为时代珍品。

明代正统朝,瓷器的制作无论是造型、纹饰,还是青花色泽,所体现的时代风格均与宣德晚期署款的官窑器接近,是宣德制瓷风格的延续,但在生产中又有所演变和创新。正统青花瓷器所用青料有两种,一种为永乐、宣德时期使用的进口青料“苏麻离青”,青花色泽浓艳,蓝中泛紫;另一种为国产青料,呈色较淡,为蓝灰色,由于国力渐衰,这一时期使用国产青料居多。造型则直接继承宣德器物,器形饱满,瓶、罐类大形器与宣德时期差异不大,只是器物口部略收,与宣德时器口部外撇稍有不同;器身线条方面,正统时线条变化比较平缓,不像宣德时线条起伏明显。纹饰布局方面,正统器青花亦是宣德青花的延续,瓶、罐多采用三段式布局方法:即肩、腹、足三部分。永乐、宣德时瓷器上出现的云气纹在正统朝被广泛使用,一般亦采用外粗线、内细线的画法,时代特征明显。

明皇青花款识(浓淡干枯出毫端)(11)

【名称】:青花荷塘游龙纹碗

【类别】:瓷器

【年代】:明弘治

【文物原属】:明代宫廷御用瓷器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高7cm,口径16cm,足径6cm。

碗撇口,口下渐收,圈足。内口绘青花海水纹一周,碗心绘莲池游龙纹。外壁两条龙在莲池中穿行,随着龙的游动,莲花、水草亦呈翻舞状。足底青花双圈内“大明弘治年制”双行楷书六字款。

莲池纹在元代陶瓷器物上已经出现,明初永乐、宣德时将莲池纹与龙纹相结合,弘治时承继发展,并成为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纹饰题材之一。此碗釉白质润,纹饰线条纤细柔和,青花呈色蓝中微带灰色,当为弘治本朝青花中具代表性的器物。

明皇青花款识(浓淡干枯出毫端)(12)

【名称】:青花人物套盒

【类别】:瓷器

【年代】:明正德

【文物原属】:明代宫廷御用瓷器

高23.9cm,口径16.1cm,足径10.6cm。

该盒为圆筒式三层套盒,平顶盖,圈足。盖面中心绘3人骑马,辅以云山松亭,外围绘如意云纹一周,盖边绘龟背锦纹。盒上、中两层各绘仕女、庭院,辅以花卉、卷云等,底部近足处分别绘龟背锦及莲瓣纹各一周,无款识,颇具民俗风情。

此盒,造型规整秀丽,保存完好,是极为罕见的明代传世套盒。

明皇青花款识(浓淡干枯出毫端)(13)

青花花鸟纹梅瓶

【名称】:青花花鸟纹梅瓶

【类别】:瓷器

【年代】:明嘉靖

【文物原属】:明代宫廷御用瓷器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高44cm,口径6.5cm,足径13.8cm。

瓶小口,平肩,身较长,圈足外撇。瓶口饰弦纹一道,颈饰蕉叶纹,肩部为如意云纹一周,云头间隔以璎珞纹,如意云纹内绘折枝花卉,腹部绘花鸟草虫等纹饰。近足处绘缠枝莲及变形莲瓣纹各一周,底部青花方栏内书“富贵长春”四字吉祥款。

明嘉靖、万历时期的梅瓶一般较前期明显增高,形体渐大。吉祥语款为嘉靖时期梅瓶的主要特征之一。

明皇青花款识(浓淡干枯出毫端)(14)

青花花鸟纹梅瓶

【名称】:青花花鸟纹梅瓶

【类别】:瓷器

【年代】:明嘉靖

【文物原属】:明代宫廷御用瓷器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高31.8cm,口径10.3cm,足径10.2cm。

该器,觚呈四方形,撇口,长颈,腹部四方呈弧形微鼓,四棱饰凸起的4条花边戟,高足外撇。颈四面绘洞石花卉,一面口沿下方栏内有“天启年米石隐制”七字横书款。腹部四面分别绘折枝花,各托轮、螺、伞、盖4件宝器,腹部之下四面绘折枝葡萄,颈下近腹部及足边各绘火焰纹一周。

花觚整体造型修长秀美,其纹饰采用勾边填色,技法精湛,色泽淡雅,在天启青花瓷器中尚属少见。另外,在传世的天启瓷器中,带有年款者不多,此件花觚有明确的天启年款,实为鲜见,弥足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