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最有思想变革的时代自然是先秦的百家争鸣了,但由于后世的传播宣传记载都有限,我们所了解的就仅剩下几位集大成者了。我们现在的课本中都包含着《论语》这种著作,可见这千百年来儒家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有多么的深刻。我们也知道四书中的《孟子》老子的《道德经》,道家的《庄子》,至于名不见经传,没什么存在感的墨家墨子,可能也就仅仅知道一个“兼爱”和“非攻”了,甚至连大意也不理解。

千年第一哲学家(二千多年前这位哲学家有多牛)(1)

但其实墨家的思想无论是放在现在还是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都是超前的思想。墨子的哲学思想建树非常之高,他的逻辑学和认知论对后世的贡献都是其他诸子所无法比拟的。他的逻辑学《墨辩》与古印度因明学和古希腊逻辑学并称为世界三大逻辑学。

先秦时期,只要你学习这个学派的知识,信奉他们的思想,并传播他们的观点,那你就是他们门下的弟子,而墨子创立的墨家则特立独行,墨家拥有严格的体系,并且有人数限制,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淮南子》中描述墨家:“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大意为墨家子弟人数虽然不是很多,但都武艺精湛,而且有献身精神。墨家子弟皆称自己为“墨者”,由于大都来自社会底层,所以深知百姓的疾苦,于是便把“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作为他们的目标。

千年第一哲学家(二千多年前这位哲学家有多牛)(2)

墨家的领袖称为“巨子”,墨者都服从“巨子”的指挥,制行“墨子之法”,违背的人,轻则开除墨家学派,重则处死。墨家的第三任“巨子”叫腹黄享,年老时居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按照法律应当处死,秦惠王见他年老,而且就这一个儿子,就赦免了,但腹黄享说,依照墨家的法规:“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坚持按照法律将其处死。由此可见墨家的纪律严明。墨家还规定,凡是墨家的人到诸侯国做官,必须推行墨家的学说,如果诸侯不允许,宁愿辞官也不做。而且做官的人必须向墨家进行捐助,墨家的这些制度让人看着更像是一个几率严明的机构。

千年第一哲学家(二千多年前这位哲学家有多牛)(3)

墨子除了在哲学上颇有造诣之外,在数学和物理方面也深愔其道,他在《墨经上》中就有关于“平行”的描写,墨子说:“平,同高也。”这与欧几里得的“平行线间的公垂线相等”的理论不谋而合。对于“圆”“正方形”的定义也同样都与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一致。

千年第一哲学家(二千多年前这位哲学家有多牛)(4)

墨子在物理学领域的研究范围也很广泛,力学、光学、声学等等都有不少发现于见解,墨子在《墨经上》中对于“力”的定义是:“力,刑(形)之所以奋也。止,以久也,无久之不止,当牛非马也。”这样的观点,可以说是是牛顿第一定律的惯性定律的先驱了。也可以认为是惯性定律的文言文版。

关于杠杆定理,墨子给出的定义是:“加重于一旁,必捶。权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重则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大意为秤杆之所以会平衡,原因是“本”短“标”长。如果一边的重量增加了,平衡就会被破坏。墨子对于力学的的定义比物理学的鼻祖亚里士多德还要早几百年呢。

千年第一哲学家(二千多年前这位哲学家有多牛)(5)

​不仅如此,墨子还对斜面、重心、滚动摩擦力等等一些力学问题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而墨子对于光学的研究在于他在那个时期便总结出了小孔成像的原理:“足敝下光,故成景于上;首敝上光,成景于下。”意思是物体的下部在另一端的影像中变成上部,物体的上部,在影像中变成下部。在此同时,墨子还证明了光沿直线传播,并且对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光学领域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论与近现代人们总结的原理也都基本相符。就连西方的许多史学家都认为墨子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探索光学理论的人。

墨子在历史中还是位造诣颇高的发明家,战国时期许多的守城和攻城所用的器械大多都是墨子发明的,他还研究出了一种能够在空中飞行的木鸟,这在当时看来实在是匪夷所思,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我国也将第一颗卫星命名为了墨子号。

千年第一哲学家(二千多年前这位哲学家有多牛)(6)

墨子的思想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巨人,他的眼界和见解都非旁人所能理解的,是一位堪比百科全书一般的大哲,也因此被后世尊称为“科圣”。

著名学者杨向奎先生曾经评价他说:“墨子的成就,决不低于古希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甚至高于他们。他个人的成就,就等于整个希腊。”就连我们国家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曾高度评价墨子是比孔子还要高明的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