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九年(1670)仲秋,62岁的诗人吴梅村一叶扁舟自太仓经娄江到古城嘉定,参加侯涵(字研德)举办的“明月诗会”。吴梅村曾多次来过嘉定,还写了《疁土歌》、《木棉吟》等诗歌,后被收入康熙《嘉定县志·艺文志》中。

楚容景观(疁风激楚苍凉的悲歌)(1)

诗会在侯氏东园(又称“矩园”,在今秋霞圃北首,园址已废。)举行。参加诗会的还有当时的著名诗人宋琬、王泰际、苏渊、陆元辅等十余人。作为“江东三大 家”之一的吴梅村则自然是这次诗会的班头。诗会结束后,结集成一册《明月诗筒》,其中吴梅村的《临江仙·过嘉定感怀侯子研德》一词,最为突出:

楚容景观(疁风激楚苍凉的悲歌)(2)

楚容景观(疁风激楚苍凉的悲歌)(3)

苦竹编篱茅霞瓦,海田久废重耕。相逢还说廿年兵,寒潮冲战骨,野火起空城。

门户凋残宾客在,凄凉诗酒侯生。西风又起不胜情,一篇《思旧赋》,故国与浮名。

楚容景观(疁风激楚苍凉的悲歌)(4)

词的上半阙一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了一个万家墨面、满目凄凉的境界。

此时离惨烈的“嘉定三屠”已经25年,但眼下嘉定的景象却还是这样:人家以苦竹作篱笆, 用茅草当瓦片,海滨荒芜了多年的田地开始有人重新耕作,似乎有了一点活气,但人们相见时还在心有余悸地谈起“廿年兵”(即20多年前发生的“嘉定三屠”),当年的“战骨”、“野火”、“空城”仍让人不寒而栗。

楚容景观(疁风激楚苍凉的悲歌)(5)

身在嘉定邻县的诗人对嘉定当年的那幕惨剧耳闻目睹,了如指掌,在他的被称之为“一代鼎革之 言”的史料笔记《鹿樵纪闻》一书中,曾辟有“嘉定三屠”,以专章详细的记述,由于这个历史大背景,诗人的笔触显得激楚苍凉、声情悲壮。

楚容景观(疁风激楚苍凉的悲歌)(6)

下半阙 叙述了诗会主人侯涵一家的遭际。伯父侯峒曾死于清军屠刀,以身殉国

父亲侯岐曾因掩护爱国诗人陈子龙被杀。侯氏一族在这次改朝换代的历史大变动中彻底破了 家,侯家的“门户凋残”,诗会上知己相逢,举杯互问,景象异常凄凉。

正是仲秋,西风起了,此时自然想到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当年 “竹林七贤”中的嵇康等人被司马氏杀害后,向秀不敢大声抗议,只能以隐晦曲折的笔法寄托自己的哀思,诗人引用《思旧赋》的典故,显得贴切自然,其意在思念 以身殉国的抗清志士侯峒曾、侯岐曾等人。

楚容景观(疁风激楚苍凉的悲歌)(7)

梅村的词作不多,大多作于晚年,被人称为“白发填词”,其词风与诗风近似,清丽哀婉,声情悲壮,悲感万端,感人至深。这首词意境凄婉,写景写情,抒发了浓郁的家国身世之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他晚年难得的好作品。

原标题:激楚苍凉的悲歌

——吴梅村《临江仙·过嘉定感怀侯子研德》赏析

楚容景观(疁风激楚苍凉的悲歌)(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