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重在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因而他纯粹写景,写风花雪月的诗作不多。这也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大环境大气候有关。

杜甫是有远大抱负的。然而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他宝贵的青春年华却遇上了安史之乱。战火纷飞,政局动荡,仕途不顺,这样对他整个的人生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杜甫的诗特点和风格(杜甫两首诗写雪)(1)

除开早年家境比较殷实以外,可以说他的一生都是在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中度过的。只有在成都时有那么短暂的几年,生活还算安定,心情也比较放松。

所以在这个时期写了一些轻松愉快的诗歌,如《江畔独步寻花》,他虽然此时心头也有弃官的压抑,但总算还在严武的幕府上谋了一个职业。

严武不但在生活上予以接济,而且还给他申报了一个工部员外郎的头衔。这个时候杜甫也有了自己的草堂,有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家。

杜甫的诗特点和风格(杜甫两首诗写雪)(2)

杜甫的草堂就建在浣花溪畔,杜甫诗里有时也称为锦江,如“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有时又称为清江,如“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这里的江水沿着岷江经三峡可以直通到东吴。我们读他的诗《绝句》就知道草堂环境的概况,杜甫是把门前这条江水引以为豪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也是杜甫一首轻快地写到了雪的诗句。虽然这不是眼前下雪,而是从自己的草堂望出去,看到西北终年不化的雪山。

杜甫的诗特点和风格(杜甫两首诗写雪)(3)

而且还有那么多的船只停泊在门口,他们也许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那个时候陆路交通不发达,要出行走水路才方便。

杜甫写这首诗时是764年,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平息以后,交通运输等设施已经在逐渐恢复,杜甫因此有一种安定后的喜悦。

但是杜甫大多数时候是沉重的,他看到时局动荡,战乱频仍,民众流离失所,他的心情就很痛苦。这个时候他看到下雪,雪花里也带着惨淡和忧愁。下面我们就来看他的另一首诗《对雪》。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杜甫的诗特点和风格(杜甫两首诗写雪)(4)

这首诗写于至德元载即756年,正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叛军攻入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在宁武即位,是为唐肃宗。

杜甫简单安置了家事以后,前往宁武投奔唐肃宗,不料半路被叛军抓住解回了沦陷后的长安。由于他没有在唐玄宗那里做大官,当时还没有名气,所以没有像李白王维那样引起安禄山的注意。

这首诗就是他禁锢在长安期间,看到下雪触景生情而写的。第一句“战哭多新鬼”,就是指宰相唐琯率领四五万唐军在陈陶斜和青坂同叛军作战,结果大败,四五万人都变成了冤魂。

杜甫的诗特点和风格(杜甫两首诗写雪)(5)

总是打败仗,看来一下子收复长安是没有希望了。所以“愁吟独老翁”,他杜甫被囚禁在长安,眼看着叛军胡作非为,他也没有办法,只有写写诗发泄心中的忧愁。

颔联写长安的大雪,接近傍晚,天色更加阴暗,乱云笼罩在京城的上空,雪花在寒风中飞舞盘旋。杜甫的愁绪仿佛和这些冰冷悲凉的雪花融合为了一体。

昔日是借酒消愁,现在连装酒的葫芦瓢都抛弃了,杯子里还哪有一点绿酒。火炉还在,但烧火取暖却只是一种想象。“炉存火似红”,一个“似”字正写出了诗人的幻觉,反映了雪夜的寒冷难耐。

杜甫的诗特点和风格(杜甫两首诗写雪)(6)

尾联说“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一直得不到各州近来平叛的消息,也不知道自己的兄弟亲人散失到何处,所以只能独自闷坐,像晋人殷浩那样对着空中比比划划了。

相传晋人殷浩因为治军不力被罢免职务,他对处理不服气,思想纠结,常常自言自语,并用手指在空中书写“咄咄怪事”,以表达自己的不满。这里杜甫是用来表达自己愤激的心情。

总的来说,上面的两首诗歌都写到了雪,风格却截然不同。那是因为杜甫是一个始终在思考、在忧虑的诗人。时局安定,民众安居乐业,他就高兴;政局动荡,民不聊生,他就忧心忡忡。

杜甫的诗特点和风格(杜甫两首诗写雪)(7)

而《对雪》正是写在安史之乱的战火硝烟中,诗人焦急忧虑,所以诗歌风格沉郁顿挫;《绝句》写于安史之乱平息之后,社会秩序在逐渐恢复,诗人心情放松,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山水田园式的格调。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