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8点多,杭州城西的一家小店,正在迎来它的用餐高峰。店内客人不少。有下班后来解决温饱的小情侣,也有匆匆停下补充能量的骑手。小店门口,店招的灯光下,一个小男孩,席地而坐,小板凳当书桌,旁边是扫把等清洁工具。他好像对这些热闹毫不在意,全神贯注,执着于作业中。
昨晚路过的贾先生被打动,拍下了这个瞬间,并发了朋友圈。贾先生说,他没去这家小店吃过,猜测写作业的孩子应该是老板的孩子:“吃晚饭的时候小店生意正忙吧,估计家里大人忙不过来,孩子一个人在店外做着作业,很认真的样子。”写作业的孩子和这家小店,有什么样的故事?根据贾先生提供的信息,记者找到了这家店的位置。在点评网站上,有人留下过这样的评价:“两三年价格都没变,最近才涨了一点点,给的量又足又好吃,让我都吃的不好意思了。”
11月4日上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赶了过去。
小店所在的西斗门路一片繁忙。不少赶去上班的年轻人,背着包步履匆匆。早餐店前,有人买上一袋豆浆、一个茶叶蛋,再来些生煎、包子,着急地边走边吃。也有人在店里点上一碗拌面,三口并作两口吃着。路两侧的沿街商铺,餐馆出奇多,有烧腊饭、猪脚饭、面馆、米线店等。贾先生照片中的广东烧鸭面店,就在其中。早上9点半,店已经开了,店主马先生和爱人郑女士正在忙,店里还没有开灯,烧鸭的香气已经飘了出来。看到贾先生拍下的照片,马先生一开始很不好意思,“我们都是很普通开店的,孩子确实来不及照顾,不光我们一家人是这样,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手里的活忙个不停的郑女士,也一样腼腆。聊了几分钟,夫妻俩这才慢慢打开了话匣子。
在外打拼20年
守住一家店很不容易
夫妻俩都是丽水人,这家店是2018年8月份开的。马先生今年45岁,在宁波打拼过10年,来杭州也有10年了。“真是一点点熬过来的,年轻时什么都干过,工地里做过,餐馆里打过工。2002年那时候在宁波,从餐馆的服务员做起,那时候一个月五六百元,包吃住。来杭州后,前几年在临平开杂货店,也挨着车站卖过手抓饼之类的。做餐饮不容易,夫妻俩能守住这么一家小店更加不容易。”这家店实用面积36平,店里主营的是烧鸭,烧鸭饭和烧鸭面小份的15元,大份的22元,烧鸭半只45元。
说起开这家店,郑女士说,也是偶然的机会,孩子的同学家长做这个,加上有做餐饮的经验,就去学了做烧鸭。“像我们有餐饮经验的,学学也还算快,半个月就学会了。”几只烧鸭已经做好,马先生手持剁刀,熟练地切分着烧鸭,右手持刀,左手按在刀背上,稍一用力,一声脆响,带骨头的鸭身就切分开了。郑女士打开饭锅看一下焖着的饭是不是熟了。再过一会,小店的中午用餐高峰要来了。
小店的生活简单又忙碌
家里孩子很少顾得上
几乎每天,都是一样忙碌的节奏。“我们住在益乐新村,一个月1000多的房租,早上8点半出门到店里准备,烧汤、焖饭、煮菜、切烧鸭,早上10点就会有客人来。现在一天卖十几只鸭子,鸭子都是当天的,最忙的是中餐和晚餐,主要是中餐,来的人比较集中,基本都是附近上班的年轻人。”夫妻俩有两个孩子,老大上高中,昨天晚上贾先生拍到的是家里的老二,上小学三年级,平常接送都是郑女士,“孩子上学离着还近,也就十几分钟。”说起孩子,夫妻俩说,确实平时顾不到。“做餐饮就是一天绑牢的。老二学习还好的,每年都是三好学生,做作业基本不用我们管,遇到不会的题目,才会来问一下我们。”郑女士说,老二很懂事,平常忙的时候还会帮忙洗洗碗,“忙不过来喊他,都会来帮的。”孩子平时都在店里做作业。一般到了晚上9点,趁着店里不忙,郑女士会先带孩子回家睡觉,马先生则守到关店。11月4日10点刚过,一位年轻小伙子走入店内,点了一份小份烧鸭饭,郑女士拿出黑色餐盘,盛上热乎乎的米饭,再配上青菜、土豆丝和酱汁,把切好的烧鸭放入盘中,料很足。店门口贴着一张转让的A4纸。夫妻俩坦言最近这几年受疫情影响,生意不好做。“今年比去年少了三分之一,收入勉强够房租。转让的愿意生意是一方面,也有些别的考虑,这家店转出去后,会考虑继续做餐饮的。”马先生说。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一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