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 CHOU,周杰伦《最伟大的作品》

千呼万唤始出来,不出意料迅速火爆全网,嗖一下,连我奶奶都知道了。油锅入水般沸腾,世界因此而热闹,那句“这世界的热闹,出自孤单”,直接击中了灵魂,最伟大的艺术作品往往出自孤独。

《最伟大的作品》,可什么是伟大?

伟大就是某个人可以影响到很多人,令很多人变得更好。

新曲一发,各唱歌UP连夜学唱,吉他、钢琴、唢呐、琵琶..等各路乐器连夜练习,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一群彼此不认识的人,一帧一帧的暂停着歌曲,去扒寻揭秘歌曲背后隐藏的信息。

你说,会不会有些人,因为杰伦的歌,因为这些人的解析或者二创的传播,从而去学习某种乐器、去了解1920年的巴黎、伦敦,去了解那些若隐若现,若有耳闻的:

勒内·马格利特、萨尔瓦多·达利、常玉、莫奈、徐志摩、亨利·马蒂斯、爱德华·蒙克、文森特·梵高。

有没有一种可能?

因为这首歌,让那些原本创作出最伟大作品的艺术家,不再孤单?或者没那么孤单?

这世间的热闹,出自孤单,显然,JAY,并不孤单。

必然,有人因此变得更好。

这几天,手疼。

学吉他,按和弦,左手指尖是真滴疼。

多年以前,见过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脸上沟壑充斥着岁月的痕迹,若非手上那把二胡,很难将其与村口抽着烟,三三两两扎堆指点江山,品评着俄乌局势,议论着日本当局的人分开。

马路边,闹市旁,一个马扎,一把斑驳的二胡,嘶哑的乐曲流过耳畔,他拉的如此陶醉,背挺的一丝不苟,左脚伴随着节奏点地,深情处缓缓地闭上了眼睛弹奏。

真的,太帅了。

曾听闻,一个人最有魅力的时刻,就是全神贯注做一件事的时刻,无论男女。那一刻,深以为然。

假如,当众演奏是这世界的热闹,显然,这老者并不孤单,这与赚钱与否毫无关系,我曾看见坐在街边的环卫工人拿出口琴吹起《红河谷》,也曾听闻卖菜的阿姨用笛子吹一曲《一剪梅》。

他们,一点都不孤单,怎么看都很幸福。

我扪心自问,假如有一天,我到了这个年纪,可以如他们般有所寄托吗?

No

若以如此的节奏发展下去,至少从音乐这个领域来看,不行。演奏乐器是技能,不是知识,技能不会自己增长,6岁不会游泳的孩子,60岁照样是旱鸭子。

那,现在不会弹琴的我,凭什么老了就会呢?

刘慈欣在球状闪电里借助父亲之口说:“幸福的人生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迷上点什么东西。”

过去,我以为这不就是兴趣嘛。

后来,我看了一些书,听到了一些观点,才明白并非是我想象的那样简单。

原来大多数以为的兴趣,与真正的兴趣并不是一码事。

真正的兴趣是指那些你愿意花精力,花时间去做的事,而且这样的事非但不能赚钱,甚至还得烧钱。

假如你花时间,花精力,还有钱赚,那这更可能是工作。

当然,有人肯定会说:“我做兴趣的事,还能赚钱”,兴趣与工作相结合,还能饿不死,无疑这是幸福的人,好一个精彩的人生。至少大部分人做梦都不敢想。

所以,若我们可以把世界的热闹延伸一下,世界替换为人生,热闹变作精彩。

那请问精彩的人生,来自哪里?

孤单。

但,孤单并不一定悲惨,也不一定人生不精彩幸福。

一个拥有精彩人生的人,才有可能去缔造热闹的世界,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们如梵高、莫奈、常玉,卡夫卡,杜甫、甚至小说《月亮与六便士》的虚构人物斯特里·克,他们都是幸福的。

因为,无论多么的不被世俗所理解,无论多么多的穷困潦倒,他们在创作时的心流中,全身心投入在作品中时,都是极度幸福的,若没有这种精彩的内心体验,也就不可能缔造出世界的热闹。

他们活着的环境中也许是孤单的,但在今天他们毫不孤单,好一个“人类群星闪耀时。”

当MV的尾声又与朗朗见面时,那一刻真的绷不住了。

周杰伦通过作品表达,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们并不孤单,后世所有追求艺术的人民,都可以通过其作品与他们产生灵魂的共鸣与交流,这种情感穿越距离,跨越时空,那一瞬间,我们就是可以懂得作者为什么而哭,作者为什么而笑。

那一刻,作者的情绪与我们渐渐合一,此所谓千秋一寸心。

过去伟大的艺术家不孤单,人们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也不孤独,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同样意义非凡。

也许我们没有艺术家的超常追求,但,我们也绝对在某时某刻,对某个事物有追求,也许不被周围人理解,还不被环境接纳,自己都看不到前路。

但,别怕,你看,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一定有某些人与你有着相同的看法,做着相同的事,只不过你们还没有彼此遇见罢了。

这世上的热闹,出自孤单。

孤单是什么?是,热闹的前奏。

疼痛的指尖,厚厚的稿纸,以及那无数个不眠不休的枯燥练习、无法对外人诉说的坚持。那不是孤单,是通往热闹与精彩人生的阶梯。

莫愁前路无知己,明日谁人不识君?

多米诺骨牌需要推倒第一片,我们现在要做的,踏出第一步。

周杰伦 最伟大的作品高清(JAYCHOU周杰伦最伟大的作品)(1)

周杰伦 最伟大的作品高清(JAYCHOU周杰伦最伟大的作品)(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