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武乡镇党委创新“123”工作法,从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个维度出发,整合人才资源力量,提升人才工作水平,推动武乡镇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实现激活乡村振兴“人才蓄水池”的总体目标。

乡镇人才振兴措施(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1)

▲武乡镇园区党建

乡镇人才振兴措施(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2)

▲武乡镇乡贤人才一平台两服务实践基地

党为引领 人才为基

近年来,武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招才引智,坚持党管人才,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主动作为,通过以“平台构建 人才孵育”为主线,探索“党建 人才 产业”招才引智发展模式,整合辖区产业园区,成立了武乡镇产业发展园区党支部,同时全面梳理现有各类人才资源,组建人才库。定期选树人才典型,引导开展“人才 党风引领”“人才 社会发展”“人才 民生保障”等行动,发挥榜样力量,弘扬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超越正能量。加快建设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业务能力娴熟的坚实人才队伍,激活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内生动力的总目标,以深入推进人才梯队计划为抓手,促使人才工作与上级组织要求协同一致,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乡镇人才振兴措施(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3)

▲康田食用菌园区

乡镇人才振兴措施(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4)

▲清华留美博士张俊武

乡镇人才振兴措施(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5)

乡镇人才振兴措施(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6)

▲仁乡源食品厂

外引凤栖 才聚武乡

“强化外引”,着眼重点人才计划实施,统筹谋划、系统推进。积极构建涵盖人才引进、盘活、开发、储备、激励的完整工作链条,实行“一领域一计划”的人才培养建设模式,以工程化模式带动和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引进教育、卫生、农业、文化等领域人才63名。储备武乡籍“双一流”高校优秀毕业生和研究生16人。累计培养各类人才621人。引入艾凯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清华留美博士张俊武落户武乡,在诚康、中园等农业产业园区研究推广新型抗病毒科学健康养殖方式,实现生猪存栏量逆势增长;康田食用菌公司总经理吴建海在武乡发展食用菌产业,镇党委在其技术研发、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目前,共覆盖全市十一个县区,被汉中市食用菌产业联盟任命为联盟副主席,食用菌技术领先全市;仁乡源食品厂总经理赵洪敏创新发展理念,革新红薯粉技术,将原有的干粉条升级为生鲜湿粉,结合当下流行元素,创造了原创品牌自热火锅、自热米饭等特色产品,产品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月销量破万;今年,武乡镇共力村突尼斯软籽石榴基地通过共力村集体招引新型经营主体,采用石榴树下套种西瓜的模式,为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

乡镇人才振兴措施(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7)

乡镇人才振兴措施(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8)

乡镇人才振兴措施(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9)

乡镇人才振兴措施(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10)

▲校地联合-实践基地

乡镇人才振兴措施(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1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牡丹研究基地

内谋才能 分类施智

“注重内育”着眼重点领域分类指导、示范带动。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充分利用“武乡党校”这一载体,邀请市区委党校理论讲师、专业技术类讲师,对镇村干部进行分类培训,举办“振兴学堂”16期、室外实训14次,全方位、多途径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在农业产业领域,以丰富的农业园区为载体,建设现代农业人才聚集区。以“人才 产业项目 园区基地”为主要培养方式,培育本土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在加工业领域,依托企业创新人才团队,依托技术攻关、技能比武、传艺带徒等活动,培育高技能人才。在“诸葛封侯地”历史文化品牌建设领域,注重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古建筑、手艺人等,邀请陕西理工大学陕南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两汉三国与秦蜀古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中效教授到镇参与研讨交流,并撰写了题为《诸葛武乡候封地与汉中武乡镇》的研究报告,进一步丰富了武乡文化底蕴,擦亮文化名片。在产学研合作领域。积极开展校地合作,以引智的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外智”。加强与同济大学、西安交大、长安大学、陕西理工等高校合作,发挥科研机构和院校的智力优势,柔性引进专家、学者进行产学研合作。今年,已新引进大学生到镇社会实践757人,硕士生、博士生调研18人次。日前,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在曹党村建立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汉中牡丹育种基地。

乡镇人才振兴措施(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12)

乡镇人才振兴措施(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13)

▲共力村宝峰榴园

乡镇人才振兴措施(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14)

乡镇人才振兴措施(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15)

▲陕西金谷珍果生态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