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唐双龙传结局(史上最长之一500万字武侠小说大唐双龙传到底讲了什么)(1)

潇潇暮雨子规啼

——读《大唐双龙传》有感

我想了很久,试了好几个题目,可是都觉不太妥当,最后我还是用了一句最不妥当的词来作为我文章的题目。

首先,取这句词意在表现一个书中本没有而是由我杜撰加入其中的一个人物,说来或许可笑,事实上是因为读《大唐》的时候太沉醉其中,太心有所感,所以就把自己以某一种身份加入了小说其中,我读小说真正入了迷的时候常常这样。我给那个人物取的名字就化于“潇潇暮雨子规啼”这句词,因此以这句词为题,更是表示这篇文章是为了直抒心中所感而作。

此外,这句词意境悠远、潇洒、旷达,颇符《大唐》中许多主要人物的性格,并且也符合整部书的叙述语境和其营造的氛围。第三个原因则是因为这句词所在的整首词所表达的含义。

整首词是这样的“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苏轼乐观豪迈,不因年龄衰老而放弃自己,反而是积极进取,乐天旷达的心态,这样的心态和精神也恰恰是《大唐》主人公寇仲和徐子陵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

花了大段笔墨去写我取“潇潇暮雨子规啼”为题的原因和意义,不知有否显得多余和累赘,但我的确觉得由这个题目引出了我心中许多想法,所以一定要一吐为快。

我现在有一句话必须要说——终于读完《大唐》了!能说出这句话真得很不容易,我是从去年11月份开始读《大唐》,其间每天基本上读两三章,还有一段时间没有在读,然后直到今年2月,我每天狂读,大概每天能够读一卷之多,直至今天,我终于完成了通读《大唐》一遍的“壮举”。

说实话,《大唐》是我除《红楼梦》之外读得最辛苦的一本书。因为它的篇幅实在太长,总共63卷加一篇后记,而每一卷中又包含13章,每一章的篇幅又是不短的,可以想象读完《大唐》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啊!

不过读《大唐》又是一种享受,《大唐》不像《红楼梦》因为语言和时代的差异而晦涩难懂,我几乎是读读放放,持续了一两年的时间才读完整本书。《大唐》因为是武侠小说,所以其中玄疑紧凑,引人入胜是必然的。读的时候,我会觉得有一种跟着主人公去冒险的刺激感觉,就像是寻幽探胜,你走到这一步又非常想知道下一步会走到哪里, 就这样一步接一步,紧凑而又玄妙,直让人欲罢不能。

我也读过金庸的《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等武侠小说,知道武侠小说的通式应该就是营造出玄疑的气氛,让人欲罢不能。但事实上《大唐》绝对不同于金庸的小说。我总觉得金庸小说玄疑的感觉太浓,就像是一大堆的谜团要你去理出头绪,然后你就跟着主人公去走,一步一步接近真相,我觉得这更像是侦探小说。而《大唐》没有那么多的谜团,黄易的叙述感觉是平易近人的。

“平易近人”,我不知这个词用在这儿是否让人明白,意思即是娓娓道来,就像亲切地讲故事,故事本身的人和物让你觉得很亲近,不是你明知别人在讲故事,并且你有听故事的感觉,而是你可以忘掉是黄易在讲故事而你正在听(看)故事,就是说你会感觉与书中的人物很亲近。

实际上我觉得这样平易的叙述反而比一大堆的谜团要好,因为谜团越多越予人不真实地感觉,而《大唐》就是在叙述寇仲和徐子陵亲身经历的事情,是生活化的,平民化的,真实化的,间或有一两个小谜团与某些人物的身世有关,又能在平淡中予人玄疑的快感。并且虽然是平淡却也不会让你觉得无聊,你还是会想要一步步跟着寇仲和子陵去冒险,去翻云覆雨,去改变天下,去创造历史。

亲切平淡是《大唐》的一大特点,我觉得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黄易《大唐》这部书的写作风格是玄妙空灵,凄美而又洒脱飘逸的,并且在人物的对话当中又不时笑料百出,更加显得人物平易亲切,同时充满幽默和快乐的感觉,不会让你觉得总是那么沉重,而事实上,主人公经历的很多事是让人伤感和倍感沉重的,他们经常陷入一些形势对自己颇为不利的劣局,但是因为寇仲的乐观、爱开玩笑和徐子陵的洒脱淡泊,大大冲淡了沉重的气氛,总能予人绝处逢生的感觉,让人更加坚定乐观,看得到生命的坚韧和美丽。

黄易的叙述风格就像是在写最美丽的散文或散文诗,写景写情语言华美,而书中穿插并且无处不在的对于生命的理解又是玄妙非常、充满哲理、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其实里面有一些对于生命的理解我看不太懂,并不能完全理解。虽然说是通读《大唐》,但是还有很多值得我研究的地方需要细细去品。

《大唐》不可以仅当作一本武侠小说去读,那是对它的亵渎,它不止是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它是最唯美的散文,它是最玄妙的哲理,它是一种意境,亦是一个梦境,可以让人深深沉醉其中的最空灵最潇洒最唯美的梦境......

终于说完了对《大唐》的整体感觉,现在可以来说说一些人物了。

开始读《大唐》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是徐子陵,因为我本身就很崇尚淡泊洒脱的个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亦是我对自己的希望和要求,所以很自然地就喜欢这样个性的男子——徐子陵。但是后来越读《大唐》越觉得寇仲这个人物很可爱,他油腔滑调,嘻嘻哈哈,又是豪气干云,乐观自信。他即使在最恶劣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最强大的自信,保持坚如磐石不可动摇分毫的坚强意志,还有最大的乐观。当然徐子陵身上也有这样的特质,但是寇仲身上体现得更明显。

相比之下,徐子陵更加悲天悯人,大概是因为接触佛教更多的缘故吧,徐子陵有时候太悲天悯人,甚至给我一种婆婆妈妈的感觉,而寇仲则是永远那么豪气干云,不会拖泥带水,我想男儿汉理当是这样的。当然不是说子陵不好,事实上当我看到一向慈悲为怀的徐子陵狠下辣手去对付美艳夫人、烈瑕这种人的时候感觉真是太棒了,试想一个性格温和的人突然狠下辣手去对付一个人,可见他内心有多么愤怒,更可见那个被他对付的人又是多么恶贯满盈、多行不义,那种替天行道、行侠仗义的感觉多么让人热血沸腾啊!

寇仲和徐子陵是各有千秋,又是都很有人格魅力的人,我想读过《大唐》的人一定不会有谁说他(她)讨厌寇仲或是徐子陵吧。突然想到电视剧《大唐》,我觉得里面寇仲还比较符合我心目中的寇仲形象,油腔滑调、嘻嘻哈哈,确有寇仲之风。但是他因为身体中的魔性(事实书中不是这样的),他太暴力,甚至不把与子陵的兄弟情谊放在首位,而只是一意争霸天下,这是与书中不符的。

书中的寇仲可以为了徐子陵放弃天下,他们的兄弟情义真的似海如山。而电视剧中的徐子陵太过憨厚了,虽说徐子陵是宁静淡泊,慈悲为怀的,但他却也是有勇有谋,智勇双全,不会像电视剧中一样憨厚到有点儿傻。而他与师妃暄,也不会像电视剧中那样。当然我们都知道,电视剧是不可能拍成像原著一模一样的,但是说实话,这部电视剧与《大唐》原著相差实是不可以千里计。

说到师妃暄,我不是很喜欢这个人物,不只是电视剧里的,也包括书中的。我觉得黄易把她写的仙化了,每次她一出现就连那个地方也仿似变成了仙境。这样的描写书中出现多次。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觉得一个太过仙化的人物并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反而会让我们觉得疏远,与《大唐》的亲切平淡有些格格不入。我在尚未看《大唐》的时候就听看过的朋友说,她不喜欢师妃暄,那时我还不明白,及至我看完了《大唐》才深切体会了她的感觉。

是啊,这样一个仙子似的人物,完全把所有的女子比下去了嘛,而我们这样的普通女子怎能不觉得心里别扭呢?

由师妃暄可以写到石青璇。石青璇其实在《大唐》中的出场率不是很高,但份量还是蛮重的,毕竟她是子陵选择的终身伴侣。石青璇也是一个仙女似的人物,不过比师妃暄少了那一种修道之人因为宗教而来的束缚,师妃暄就不可以在徐子陵面前撒娇,不可以毫无顾忌地去爱徐子陵,而石青璇可以。石青璇也是宁静淡雅的,但她比师妃暄更平易近人一点,因为她还有小儿女的情态,而师妃暄因为是“仙子”,所以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要有仙子的姿态,而不可以像小女孩儿那样撒娇,不可以……

此也是我不喜欢师妃暄的原因,慈航静斋的仙子其实真的快乐吗?我们不得而知,也许师妃暄是真的把人世看通看透,真的喜欢过方外高人青灯黄卷、木鱼佛祖的生活,但也许那只是一种对人性的压抑,因为慈航静斋的身份而不得不放弃对人世间最普通而又最真挚的爱情的追求,师妃暄如此,梵清惠亦如此。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作者对慈航静斋的女子报以同情,其实我也不喜欢慈航静斋,太压抑了,真由师妃暄可以写到石青璇。

石青璇其实在《大唐》中的出场率不是很高,但份量还是蛮重的,毕竟她是子陵选择的终身伴侣。石青璇也是一个仙女似的人物,不过比师妃暄少了那一种修道之人因为宗教而来的束缚,师妃暄就不可以在徐子陵面前撒娇,不可以毫无顾忌地去爱徐子陵,而石青璇可以。石青璇也是宁静淡雅的,但她比师妃暄更平易近人一点,因为她还有小儿女的情态,而师妃暄因为是“仙子”,所以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要有仙子的姿态,而不可以像小女孩儿那样撒娇,不可以……

此也是我不喜欢师妃暄的原因,慈航静斋的仙子其实真的快乐吗?我们不得而知,也许师妃暄是真的把人世看通看透,真的喜欢过方外高人青灯黄卷、木鱼佛祖的生活,但也许那只是一种对人性的压抑,因为慈航静斋的身份而不得不放弃对人世间最普通而又最真挚的爱情的追求,师妃暄如此,梵清惠亦如此。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作者对慈航静斋的女子报以同情,其实我也不喜欢慈航静斋,太压抑了,真得太压抑了,也许这就是我们这种世俗之人与慈航静斋中宁静淡雅、甘于此种生活的仙女们最大的不同吧。

《大唐》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女子是宋玉致。其实我开始读《大唐》的时候对玉致并没有什么很深刻的印象,只是把她当李秀宁、沈落雁、单琬晶等一样的匆匆过客,我是从看了电视剧之后才喜欢宋玉致的。我觉得电视剧里最大的看点就是仲致恋,虽然与书中写的完全不一样,宋玉致的性格也与书中描写相差甚远,但是李倩的活泼可爱,不拘小节,大大咧咧,为了自己的爱人又可以牺牲自己的精神很打动我。虽然我在网上看到有些评论说李倩演不出小姐的感觉,她只适合演丫鬟,但我却觉得她演的宋玉致很可爱,很亲切,比李秀宁给人的感觉要好。当然书中宋玉致的性格还很高贵,毕竟是出身世家大阀的女子嘛,同时她又很有个性,她喜欢寇仲,但是一开始她以为寇仲是因为要得到宋缺的支持才向她提亲的时候,她的内心是排斥寇仲的,她不像有些女子,明明知道爱人不爱自己却还要强求,她如果以为爱人不爱自己就会放手,很洒脱的放手比强求好得多。

当然事实证明玉致一开始是错的,寇仲是真的爱她的,不是因为天下,也不是因为宋家的势力才要娶她,寇仲最后放弃了争天下,一半是为了徐子陵,另一半就是为了宋玉致!最后,玉致当然原谅了寇仲,她还接纳了楚楚和小陵仲,这样的胸襟和气度,这样的包容和爱心让宋玉致这个女子变得很美,很美。

最后,还想说说跋锋寒,侯希白。

跋锋寒的外表冷酷,内心又是有情有意,很让人欣赏,最后他和巴黛儿也有一个很美好的结局。写到这儿,觉得《大唐》是童话,有一个很完美的结局,每一个人都找到了真爱,像雷九指与青青夫人,查杰与喜儿,任俊与彤彤,虽然是配角,但是黄易也给了他们一个很美的结局。天下在大乱后终归于大治,李世民没有辜负天下所托,开创了一个贞观盛世,人民不用在经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厄运,天下也不再是生灵涂炭、战火绵延的修罗地狱。一切像童话一样美好!

接着写侯希白,他一向是儒雅潇洒,风流倜傥的,相信很多人喜欢这样的翩翩佳公子。每次读到大家称呼他为“小白”或“小侯”的时候,就感觉他特别可爱。事实上,他确实可以用可爱来称呼。他虽然是石之轩的徒弟,可是他却没有石之轩那样统一圣门、至乎统一天下的野心。他只要流连徜徉于群花美女之间,耽溺于画道诗词之中,已是幸福不已。其实,人也不过就是欲望多了,追求多了,所以烦恼也多了,以至抛下纯真的赤子之心,渐渐地背离原本的自己,其实像小侯这样,没有什么奢望和追求,葆有一颗赤子之心,幸福是唾手可得的,幸福是那么简单又是那么真切。

本来我漏掉了绾绾,但是最后经过再三思量还是打算加上她,毕竟她也是《大唐》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没她不行。大概因为她出身魔门的关系吧,我不是很喜欢她,觉得她其实也蛮执著的,为什么一定要颠覆天下呢?

《大唐》最后的结尾好像是个引子,我也是从网上看到的,知道了绾绾的“女儿”明空其实就是武则天,绾绾最后也还是赢了啊,通过明空终于控制了天下。但是这样的执著有意义吗?石之轩最后尚且抛开了执著,立地成佛,有时候对一些事的执著对自己只是束缚,把自己越捆越劳。像侯希白那样洒脱不是很幸福吗?

《大唐》是武侠,从诸多主要人物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侠”字的精义。侠之大者,我认为不是有些武侠小说里那种简单的除魔卫道,而是着眼于天下苍生的幸福,真正为苍生造福,寇仲、徐子陵、跋锋寒、侯希白等等都是这样的侠之大者。一部《大唐》,把“武”融于“侠”,武力只有在为侠义而存在的时候才更显其炫目的光芒。《大唐》里的武学至境,不是那些剑谱、秘籍,而是“井中月”的精神至境,是无招胜有招的天马行空,武学在黄易的笔下不只是身体上的突破,其实亦是精神上的不断突破。精神在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融为一体的时候,才能达到武道至境。其实这颇有些老子“道法自然”的精髓,又深得庄子“逍遥游”的精神境界。

《大唐》是史诗,隋末至唐初的那段战火纷纭,生灵涂炭的岁月,通过《大唐》这个载体,像一幅宏伟的画卷般徐徐展开,像一首浩瀚的长诗般震撼人心。大乱到大治,岁月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只有在这个兵荒马乱,又英雄辈出的大的时代背景下才能托衬出英雄的伟大,同时又只有如斯伟大的英雄才使那段混合着血和泪的历史背景更加震撼人心,使大唐盛世更显弥足珍贵,是时势造英雄,同时又是英雄造时势!

《大唐》是散文,最激烈残酷的战场与最凄美空灵的爱巢交相辉映,最美的语言写出战场上你死我活的相互残杀,同时写出人性光辉中最亮丽的爱情奇葩。这边的打生打死,那边的温柔缠绵本是相互对立,格格不入,却偏又在这格格不入之中尽展人性的丑陋和美丽,生命的脆弱和珍贵。生命何物?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答案。

《大唐》是“心灵鸡汤”,读《大唐》的时候可以很自然地忘掉自己正在经历的困难和不幸,因为被寇仲和徐子陵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和折服,自己好像也变得充满斗志和勇气。虽然在前进的路上一次次摔倒,乌云蔽空,荆棘满路,但是因为有《大唐》里面的英雄儿女作榜样,受伤的心灵才得到慰藉,前进的脚步才更加坚定。

《大唐》是童话,因为其中唯美的爱情像投入人心湖的石子,在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让我们这些找不到爱的人深深感动。心弦被拨动的瞬间,前世今生的恩恩怨怨都涌入心海,打翻了五味瓶,其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现在,我突然后悔自己读到《大唐》最后的时候太匆匆忙忙,都没有细细去品味那些充满哲理的语言和禅机。读完了《大唐》,仿似结束了一个最美最迷人最引人入胜的梦境,这篇文章是我最后的沉迷和回味。

千言万语,不能道尽《大唐》万一,江山如此多娇,我却要对这美丽的大唐说再见。

我想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不会再翻阅《大唐》了,这一别也可能就是永生呢!潇潇暮雨子规啼……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

历史大唐双龙传结局(史上最长之一500万字武侠小说大唐双龙传到底讲了什么)(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