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催泪台词(人世间是伤痕文学)(1)

刚过春节的开年大戏《人世间》一播出,就引起了亿万观众和网友们的关注和热议,顺道引发了一个“伤痕文学”的话题。

这也难怪,虽说现在电视越来越不景气,年轻人、甚至很多老年人都去看手机聊天玩游戏,但是一个央视春晚加各个省台转播还是有十几亿人次观看,这个庞大的收视群体足以覆盖中国社会各阶层。

央视大戏“伤痕文学”引争议

这部由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涛主演的58集电视剧,描绘了北方某省一家三代人的家庭生活以及十几位平民子弟在跨越近五十年的时间里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

人世间催泪台词(人世间是伤痕文学)(2)

电视剧还没播放几集,网络上的争议就一经引爆,此起彼伏。很多人批评这部剧,认为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原著小说就是抹黑社会主义和改革的“伤痕文学”,电视剧也是一丘之貉,无非是展示政治经济发展落后和底层百姓经历的不该有的苦难。

头条看了几篇鼓吹不能忘记伤痕的文章和批判“伤痕文学”的文章,觉得有点好奇,因为一些文章,明显地看出来,根本没有看过电视剧,因此批判的根本不是电视剧和原著好坏,而是就事论事,站在道德高峰义愤填膺地批判的这个网络热点“伤痕文学”。

《人世间》是不是伤痕文学?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去尝一尝”。

带着一些好奇,赶紧去看了几集电视剧,没想到很快就被吸引,一会就把小编看笑了。

演员演得好,有个副作用,就是很难从他一个出色的角色迅速转换过来。

本来看到演员表里有大长脸于震,就没啥兴趣了。

人世间催泪台词(人世间是伤痕文学)(3)

因为他的抗日神剧演得太出色,给了很多观众心理伤痕多年难愈。

能用他的导演,是不是拍的又是都市神剧啊?

都是神剧,殷桃饰演的八路政委东方文樱的不幸牺牲至今让人沉浸剧情难以自拔。

因此,宁愿再去看三遍东方文樱、姜大牙的《历史的天空》,也不愿意看五分钟那些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一个大长脸横扫千军的抗日神剧。

人世间催泪台词(人世间是伤痕文学)(4)

看到智商不高,胆子又小,刑场边上晕倒的青年工人雷佳音,我就笑了,怎么感觉像是《悬崖之上》那个叛徒脱胎换骨隐姓埋名潜伏下来的卧底。

自带喜感的黄小蕾,稚嫩和俊秀的小脸蛋,掩盖不住以往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喜剧形象。

一集看下来,就有体会,优秀演员的魅力就在于你很快就忘了她上一个演的是谁,你很快就承认这里她已经是新的角色。

人世间催泪台词(人世间是伤痕文学)(5)

一个有“编制”而且在单位靠修脚手艺混成“说话管用”的漂亮小美女,死皮赖脸地追求混得工作都丢了的发小木讷邻居,怎么看都不像是“悲惨世界”的人生苦难,倒像是活脱脱一场窈窕君子,淑女好逑的爱情喜剧。

这样的生活场景,不要说那个年代,就是现在,想想周边也会经常听到、经常看到的吧?

因为上山下乡的政策要求和大三线建设需要,周志刚一家五口人只能各奔东西。

爸爸坐在即将开动的火车上,妈妈默默地站在站台上,两人无语凝噎,执手相看泪眼,不仅让观众也眼眶湿润,内心起伏。

人世间催泪台词(人世间是伤痕文学)(6)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在这个历史变革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五六十年代的人,看这个电视剧,更容易引起共鸣。

那北方城镇乡村熟悉的红砖建筑和低矮房屋,那工人、农民、干部、儿童多年不变几乎清一色的服装,包括不少人都经历过的物资严重匮乏,自行车被盗,这是一个时代的印痕,无法忘记。

电视剧在原著的基础上,增添了很多亮色,让低矮的房屋和杂乱的院落也不那么昏暗。

日常的穷苦,也做了很多简化,即使当年曾经忍饥挨饿,经历过剧中没有的各种苦难的观众,也难以从剧中看出这是一个丑化和抹黑那个时代的作品。

人世间催泪台词(人世间是伤痕文学)(7)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很多家庭也有这样的照片吧。

怎么看,也没法把《人世间》和“伤痕文学”划等号。

伤痕文学是不忘历史还是抹黑社会?

文艺作品是讲故事,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讲述人们所经历的或离奇、或精彩的人生故事,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反映的人世间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看小说的和看电视剧的读者观众,看的是故事中的人物经历,引起共鸣的是自己经历相仿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这也正是文艺作品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的地方。

观众现在对《人世间》褒贬不一,并不是指电视剧的拍摄和演员的出演,主要争议和分歧是小说和电视剧所表现的那些,是歌颂人性美好,还是揭露社会黑暗,或者说文艺作品,是像祥林嫂一样见人就一遍一遍揭伤疤拉眼泪,还是苦中作乐求共鸣激发人性美好。

改开之后出现的“伤痕文学”成了一个流派。

人世间催泪台词(人世间是伤痕文学)(8)

大多故事内容表现在社会的大变革下,城市知识青年下到农村,经历的种种生活和感情磨难,也必然涉及到不少官场腐败,甚至你坑我骗、欺男霸女的社会阴暗。

在手机和自媒体还没有兴起的时候,看小说看电视剧还是主要的文化消费,文学主要受众当然就是知识分子和小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的含义有点广,简单定义下,知识分子就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脑力劳动者,比如教师、医生、科研工作者、学者等等。

识字的,或者小学、初中以上,有一点文化水平,还是靠体力劳动吃饭的,就算是小知识分子吧。

人世间催泪台词(人世间是伤痕文学)(9)

伤痕文学的无论作者还是读者,大概都属于知识分子和小知识分子。

伤痕文学的一个方面是表现知识分子从事体力劳动所经历的生活苦难。

根据张贤亮小说《灵与肉》改编的电影《牧马人》曾经轰动一时。

1982年上映的电影《牧马人》,描写了一个下放到大西北牧场的知识分子和当地女青年的一段纯朴的爱情故事。剧中表现的有海外关系被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许灵均在敕勒川的大漠里孤独、绝望,一度曾想自杀结束生命。然而,大自然纯净了他的思想,劳动陶冶了他的情操,质朴善良的牧区人民温暖了他的心灵,贤惠的妻子和活泼可爱的儿子让他享受了人间真爱。当他重新走上讲台,他拒绝了从美国回来寻找他的父亲想带他出国的要求,甘愿留在祖国,和患难与共的亲人朋友一起生活。

人世间催泪台词(人世间是伤痕文学)(10)

《牧马人》里描绘的知识分子下放,充满了日常生活和思想历程的艰辛和苦难,即便有些美化,也改变不了那段人所共知的大多数人物质匮乏,也有很多人精神压抑的历史事实。

这也是一度把这类文艺作品叫做“伤痕文学”的原因之一。

历史的发展,无论任何年代,总有高低起伏。

这又从另一个方面对比表现了,对不少知识分子和身居高位的干部来说,从养尊处优的城市里下放到农村,他们走进的苦难,原来就是很多很多和他们“生而平等”的农村人习以为常的正常生活。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经历过起起落落,明白人生真谛,这才是真实的人生和社会。

人世间催泪台词(人世间是伤痕文学)(11)

颠倒黑白的文学艺术

《牧马人》的许灵均,经历了很多的人生苦难,但是,苦难的经历成了他的人生磨练,成了他的精神财富,这是这部文艺作品的灵魂。

小说读者和电影观众看过了感同身受,为之唏嘘,并从剧中人物升华的心灵历程中得到启发和鼓励,让自己放下纠结苦难的伤痕,释然心态,得以追求美好生活。

然而随着大量的“伤痕文学”泛滥成灾,人们悄悄发现,“伤痕文学”有点变味了。

“伤痕文学”这个词语,就像“小姐”这个古来就有的称呼从大家闺秀变成特种行业工作者,成为过街老鼠,有一个过程。

不少流量文章,以“伤痕文学”的形式,不顾底线地描绘有违背人伦的离奇故事情节,有强jian杀人、吸毒嫖娼的黄、赌、毒细致描写,还有拐卖人口等骇人听闻的刑事案件,表现老百姓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遭受到的官场欺压,展现底层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的苦难生活,以博取读者和观众的眼球。

奇怪的是,伴随着时代背景是建国几十年老百姓暗无天日“黑暗生活”而产生的“伤痕文学”,又同步大量诞生了描绘封建王朝官清似水、爱民如子、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的作品,还有大量描写让很多小女孩为之追捧的民国风的十里洋场,金粉世家,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作品。

这样的文艺环境,让涉世不深的男男女女,不禁就产生了错乱。

人世间催泪台词(人世间是伤痕文学)(12)

你看,前几十年多么的不堪!

你看,那几千年的王朝,那几十年的民国多么的美好!

在那些文人的笔下,不仅仅这样的颠倒黑白,而且还可以另类的解释以往的所有文学作品。

李白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你看看,那个年代的文人个个都有不畏强权的傲骨。

杜甫写“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这个封建阶级的落魄诗人,把老百姓调皮孩子说成“盗贼”,这得对劳动人民有多大的仇恨?

真是人嘴两张皮,怎么说都有理。

伤亡3500万军民的抗日战争,在某些文人的笔下,不见了无辜平民被屠杀,不见了仁人志士流血牺牲,看到的是日本皇军,不杀人,不放火,不抢粮食,彬彬有礼,温文尔雅,个人修养简直个个都高过占领区人民。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军阀横行,土匪遍地的民国,在某些电视剧画面里,是遍地学术大师,满街帅哥靓女。

人世间催泪台词(人世间是伤痕文学)(13)

就是看战敌后的八路,都是住别墅,喝红酒,头油铮亮,妆容精致。

这样的生活,谁不向往?

描写贫苦和苦难的作品就是“伤痕文学”?

美丽国没有悲惨生活?

描写美丽国苦难生活的文学是不是伤痕文学?

人世间催泪台词(人世间是伤痕文学)(14)

让我们看看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

《麦琪的礼物》描写了一对贫困的美国底层小夫妻的爱情故事。

贫困到一无所有的这对小夫妻,都想能有一份可心的礼物,在圣诞节给深爱的对方一个惊喜。

妻子德拉忍痛卖掉了自己为之骄傲,丈夫也非常喜欢的一头秀发,给丈夫吉姆买了一个漂亮的金表链。

那是丈夫心心念念,可是家里实在没钱能买得奢侈品。德拉觉得只有这个表链,才能配得上丈夫那华贵的传家宝。这样丈夫就不用顾忌只有一条旧皮带拴着,就可以大大方方拿出来随时看了。而德拉除了卖掉这头秀发,也没有任何办法再还能找到一分钱。

人世间催泪台词(人世间是伤痕文学)(15)

22岁的丈夫吉姆回到家中,一眼看到剪短了头发的妻子,神情非常奇特,让妻子忐忑不安。

丈夫拿出的自己的礼物,妻子打开包装后,发出了神经质的哭号:那是她渴望已久的一套发梳,镶着耀眼的珠宝,颜色和她的那头秀发再适合不过。

她从来没想到能够拥有它。

含着泪抱着礼物的德拉笑着对吉姆说:“我的头发长得很快的。”

当她拿出卖了头发跑遍全市买来的金表链的时候,丈夫却告诉她:这套发梳,是她卖了金表换了钱得来的。

读过这篇小说的人不计其数,但是恐怕很少有人会把关注点放在抨击造成小夫妻贫困的能生出这样尴尬事情的社会上吧。

人世间催泪台词(人世间是伤痕文学)(16)

再看看1940年在美丽国上映,同年在中国上映过的经典爱情故事片《魂断蓝桥》。

一次世界大战,陆军中尉罗伊在滑铁卢桥偶遇舞蹈演员玛拉,两人一见钟情。因为战争,在两人决定结婚的前夕被迫分开。不久,玛拉得到罗伊阵亡的消息,悲痛欲绝。被剧团开除难以维持生计的玛拉不得不沦为妓女,然而命运弄人,又让她见到了生还的恋人。玛拉走向了他们相遇的那座桥。

人世间催泪台词(人世间是伤痕文学)(17)

这样的文艺作品,你能看出作者是为了抨击那个逼良为娼的社会和时代,揭露社会的黑暗与丑恶么?

难道看到的不是大时代背景下人的命运多桀和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么?

眼里有爱,心中有光,你的片子才暖人

经典的文艺作品,历久弥新。虽然时代在改变,观念不一样,但是就是现在看起来,表达的人的情感不过时也不落伍,最少你不会像看那些早已给你落下伤痕的神剧一样,看到就换台。

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可以用来揭露和歌颂,但是文学的目的不是揭露或者歌颂。

文学本身只是记录时代发展变化和人世间喜怒哀乐的一种工具。

然而这个工具,就像一把刀一样,在厨师手里,就是做出美味佳肴的烹饪利器,在战士手里,就是杀敌报国的锐利武器,在坏人手里,就是杀人越货的凶器。

同样是拍电影电视剧,一样的剧情,不一样的导演、摄影师、灯光师,就能表现出不同的气氛来。

人世间催泪台词(人世间是伤痕文学)(18)

如果《麦琪的礼物》《魂断蓝桥》里的场景,移植到《人世间》的周秉昆和郑娟身上,从中看到贫贱夫妻美好感人爱情的,那算是超越空间和国界表现人性的优秀文艺作品,如果让观众看到,是公知喜闻乐见的的抨击社会黑暗,那,大概就是“伤痕文学”吧?

如果是一个理工男的摄影师或者摄影爱好者来看《人世间》,恐怕感觉又会完全不一样。

你第一个会发现:现在的摄像机镜头,真好啊,大屏高清,肤色红润,纤发毕现,哪里还有什么宽容度,暗部亮部都完美清晰。

看电影看电视剧就是看明星那样各具特色美丽的脸,谁不想看着倾心舒服呢?

第二个会发现,无论室外还是昏暗的小平房内,灯光师的毫不吝啬,都让画面明亮照人,充满温馨。

人世间催泪台词(人世间是伤痕文学)(19)

就是父子半夜在被窝里斗鸡一样的争吵,也能让观众看到温馨的灯光里映照的泪花。

眼中有光,心中有爱,拍出来的片子才有暖人心脾的温度。

#人世间征文# #人世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