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全职带娃时,和小区里的宝妈们闲聊,一个妈妈说出她的焦虑:自家宝宝从断奶后就喜欢摸着自己胸部睡觉,小时候还好,可现在都5岁了,早到了“男女有别”的年纪。自己说这样不好,可儿子死活不肯改,自己一点办法也没有。
不少妈妈在育儿过程中会发现,自家宝宝总会或多或少有点“小怪癖”。我家乐乐小的时候迷恋一块毛巾,老爱用嘴巴啃,很旧很破了也不舍得扔。一次我趁他不注意洗了乐乐就不依了,哭得那叫一个惨烈。弟弟家的儿子今年两岁,总喜欢摸着妈妈的胳膊睡觉,而且必须固定穿那件衣服,衣服的袖子还不能有褶皱。不仅睡觉时要摸,吃饭时也要摸,玩玩具时候也要摸,快把弟妹逼疯了。
孩子的这些“怪异”行为正常吗?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是顺其自然还是强制纠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孩子有毛绒玩具之类的依恋物很正常,是对安全感的补充,爸妈不应强扔
乐乐上幼儿园时,我就发现班里的几个小孩总是抱着毛绒玩具去上课,老师拍的照片上,孩子的玩具一刻也不离手,吃饭玩耍都带着。据她们爸妈说,这是孩子从小就一直陪到大的玩偶,孩子对它感情很深。
像这种从小到大陪伴孩子的玩偶,可以称为孩子的依恋物,是对孩子安全感的补充。孩子如果遇到更换监护人(比如由奶奶带回老家抚养一阵子)、入园焦虑、分房睡等生活变故时,让依恋物陪在身边,能很好地缓解孩子的焦虑感和紧张情绪,爸妈不应该强行夺走。
甚至教育专家钱志亮教授还建议,在孩子出生时爸妈就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触感柔软的毛绒玩具当孩子的依恋物。它起到的是代替妈妈的作用,孩子在它们身上能找到依恋妈妈的感觉。
小毛巾、妈妈的某件衣服,这些其实都算作是依恋物。至于孩子为什么不让洗,或者换了个相同的新的也不领情,道理很简单,旧的上面都是妈妈的气味,而新的显然没有。
孩子摸胸部、啃指甲、咬被角,多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爸妈的关爱可缓解
如果说孩子痴迷依恋物是正常的,那么摸胸部、啃指甲、咬被角,却很难被父母所接受。其实这是因为,生活中的某些变故(比如强制性断奶、搬家离开熟悉的小伙伴、二胎出生自己受冷落)导致孩子的安全感受到了破坏,他们必须依靠这一强迫性的重复行为来缓解自身焦虑、维系脆弱的安全感。
既然这样的行为是因“缺爱”导致,治愈的原因很简单,父母尽力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问他想要父母做什么,陪他做他想要做的事;每天拥抱他,和他一起玩游戏、在游戏中增加身体接触从而增加亲密度;情绪保持平和,即便孩子做错了也不大声责骂他......慢慢你会发现,孩子的小癖好没那么明显了,他已经慢慢不再有类似的强迫行为。
孩子的任何问题行为都可以从家长身上找到答案。当你对孩子的行为无法理解时,俯下身,给予他尽可能多的爱,你会发现,情况已经开始好转。
-----------------------
关注【育儿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疫苗接种、疾病护理、成长发育,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除了原创漫画文章,我们还会给您定期奉上实用育儿生活小常识,让你用科学的方式轻松带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