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行政区划调整很频繁,原因大多是因为经济方面。在这期间,浙江省的县级政区从1985年的65个变成了33个,县级市则从3个变成19个。1985年以来,浙江省县级行政区划调整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

浙江面积最大的县排行(1985年至今浙江省的)(1)

一、撤县设市为主阶段(1985——1992)

这个阶段,我国设市模式发生了大的变化,市建制迅速增加,县建制大幅减少。国家在把“市领导县”体制向一般的“设区的市”(之前仅少数“较大的市”辖县)推开的同时,明确区分了两种设市方式,即传统的“切块设市”和新采用的“整县改市”,即将整个县的范围改设为市,或几个县合并为一个市,或撤销市外围的县并入市。这种模式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浙江省所普遍采用。

从1985年到1992年,浙江省的县级市数量从3个增加到20个,县的数量从65个减少到45个,县级市数量大幅度上升,县的数量大幅度减少。

浙江面积最大的县排行(1985年至今浙江省的)(2)

从1985年到1992年,兰溪、余姚撤县设市开始,浙江省的县级市数量增加了17个,这也证明,在这个阶段,浙江省的城市化外延是最迅速的时期。

二、撤县设区为主阶段(1992-20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数量增多,部分中心城市的空间发展受到相邻城市的限制,且城市内部也出现工业增多、环境恶化、交通拥挤等城市问题,城乡之间发展协调问题也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许多大城市、特大城市为了扩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统筹区域一体化建设、协调城乡矛盾、同时出于减少管理层级,加强都市区实力的考虑,实施撤县设区。此外,由于1997年撤县设市被冻结,撤县设区的越发猛烈。

浙江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发展也从上一阶段的外延式数量扩张向内涵质量的增长转变,培育经济中心,特别是培育特大都市,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与此同时,培育经济中心、培育特大都市,成为该时期的城市发展战略。浙江省为了适应这一转变,从管理体制上首先要求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浙江面积最大的县排行(1985年至今浙江省的)(3)

在这种背景下,从1985年为了建设“东方大港”,宁波率先撖销镇海县,设立镇海区开始,从1992年至2003年,浙江省市辖区的数量从20个增加到32个。浙江省的区域格局为11地级市、32市辖区、22县级市、36县(1自治县),并在随后的多年间,处于完全稳定状态。

三、县级调整停滞阶段(2003-2012)

90年代以后,我国县级行政区划基本完成,趋于稳定,行政区划转向市辖区范围的调整和县级以下乡镇政区的调整(乡改镇、乡镇撖并、镇改街与村改居)。

从2003年到2012年间,浙江省的县级政区调整处于停滞状态。浙江省行政区划改革的重点正式转向县级以下乡镇政区。在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围绕中心镇的培育,开始扩大撤并乡镇,增设街道,扩大缜域范围,培育中心镇。

浙江面积最大的县排行(1985年至今浙江省的)(4)

四、停滞10年再次撤县(市)设区:2012年-至今

这一时期,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2012年至今,浙江省撤县设区的情况为:

2013年10月,撤销绍兴市的绍兴县和县级上虞市,设立柯桥区和上虞区;20144年12月,撤销县级富阳市,设立富阳区;2015年,撤销洞头县,设立洞头区;2016年,撤销宁波市江东区,归并入鄞州区。撖销县级奉化市,设立奉化区。

浙江面积最大的县排行(1985年至今浙江省的)(5)

从浙江省的现有县级政区数量来看,县级市的数量明显偏少。此外,从理论上看,县与县级市虽然属于同一层次,但无论是从管理层面来看还是经济发展层面来看,县级市比县有着更多的发展机会与空间,县发展到一定程度,设为市,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更是一个“实惠”之举。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县是我国历史发展悠久的政区,为了确保中国政区体制的稳定,需要延续和保护县制。撤县设市虽然有着时代的要求与城市发发展的要求,但在撤县设市过程中,需要控制设市的数量,不能一哄而上。

浙江面积最大的县排行(1985年至今浙江省的)(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