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时代是指桓武天皇迁都(784年)至武士源赖朝在镰仓开设镰仓幕府(1192年)之间的408年。之所以它被称为平安时代,不仅仅是平安朝定都于平安京,而是因为平安时代与之前的奈良时代以及之后的镰仓时代有着极大的不同。事实上,在明治维新以前,平安京都算是日本的首都,当然首都不一定得是政治中心。纵观来看,平安时代经由了律令制的复兴,再到摄关政治的兴起,院政制度的出现,最终武士阶层开始迈上舞台,成为日本的主角。

日本平安时代历史简介(天皇失势武士崛起)(1)

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之后,大力发展能够稳定天皇统治的律令制,并严格遵守着律令条文。同时,他也修改了一些已经不适应当下社会的条文,甚至废除它们。然而,在桓武天皇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接连出现了数名幼年即位的天皇。年幼的天皇自然是不能够亲政的,这就使得朝廷之中出现了一个在律令制中不曾出现过的官职——摄政。摄政一职,多由外戚藤原家世代担任。摄政在天皇年幼时,辅助天皇处理政务,天皇长大之后,摄政则改任关白。关白与摄政,其实就是换汤不换药,二者的作用相差不多,同时关白也不是律令制内规定的官职。

除了摄政与关白之外,类似管理司法类事务的“检非违使”这样的“令外官”也是层出不穷。检非违使的职能与律令制中的许多官职相重,并最终取代了他们,成为朝廷中的常设官职,这无疑是律令制衰弱的表现。

日本平安时代历史简介(天皇失势武士崛起)(2)

天皇母系势力的摄关政治的出现,使得天皇在朝廷中的权势越来越小,同时也引起了天皇父系势力的不满。于是,白河天皇于应德三年(1086年)退位,成为了上皇,开启了院厅政治的时代。院厅政治中的“院”,即是指退位之后的治天之君上皇,而在院政时代,由院厅颁发的“院宣”的权力则远远大于天皇颁下的“诏敕”。

日本平安时代历史简介(天皇失势武士崛起)(3)

因此,虽然院厅政治的出现,是为了与摄关政治相抗衡,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院厅政治更是远离了天皇亲政这一条路,反而加速了律令制国家的瓦解,让天皇在朝廷之中,更加没有发言权。掌握实权的院厅,将天皇从“绝对权威”的位子上扯下,利用自己是天皇父辈的身份挑战律令制,最终将原本应该严格执行律令制的国家政治,变成了带有私人性质的“家族政治”。

日本平安时代历史简介(天皇失势武士崛起)(4)

在中央政权发生变化的同时,原先盛行的“班田收授法”也在进入平安时代不久之后就渐渐走向了衰弱。班田制,即是由国家制定严格的户籍制度,按照人口将土地班给百姓耕种,在百姓死后,班下的田地则交还给国家。在班田制的制度下,土地是属于国有的,不能够私下买卖。然而到了平安时代,私人之间的土地兼并时有出现,再加上地主们自己开垦出了新田,使得国家变得“无田可班”,逐渐停止实行了班田制。从弘仁元年(810年)到延喜二年(902年),一共只实行了四次班田。班田制的衰弱,同时也是律令制崩溃的体现。

日本平安时代历史简介(天皇失势武士崛起)(5)

班田制停止之后,许多农民得不到田地,只能自己去开垦新田,或者投到私有田地的地主门下服务,这就使得封建地主阶级,逐渐走上了舞台,庄园制也逐渐兴起。

值得一提的是,庄园制之中的庄民所有的土地被称为“田堵”,庄民从庄园主处取得田堵的耕种权,同时也向庄园主缴纳年贡以及提供杂役。田堵的所有者被称为“名”,因此,“名”所有的土地也被称为“名田”,“名”也被称为“名主”。拥有少数名田的被称为“小名主”,而拥有大量名田的则被称为“大名主”,这就是后来室町时代“守护大名”、“战国大名”的由来。

本文经指纹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LBQYJS ☜长按左边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