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收录了311诗歌的《诗经》,凭什么能成为五经之首,凭什么能让孙洙向它致敬,硬是把《唐诗三百首》也编成了311首?

原因很多,比如说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比如连外国人费德林都知道:“《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独具一格的百科全书。”不过,笔者更喜欢用梁启超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他说: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梁任公说到了重点,《诗经》的千好万好,都可归于一个“真”字!中国人的真性情,都被写入了这311首诗篇中。

明朝打油诗50首(一首古代夫妻打情骂俏的诗)(1)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说的是:你是个好女人,值得娶!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古人的“我想你”就是这么直接!

刘若英曾唱的是“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为爱痴狂”。《诗经.王风.大车》里写的是“岂不尔思?畏子不奔”:你说爱我,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和我私奔?

损人的时候,《诗经》写:“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够霸气!

明朝打油诗50首(一首古代夫妻打情骂俏的诗)(2)

对爱情的真诚率直,对仇敌的敢怒敢言,这就是《诗经》的“真”。不加修饰,嬉笑怒骂,却足以感染人。为了让大家对这个“真”字感受更深,本期笔者再为大家介绍其中的一首描写古代夫妻打情骂俏的诗,这碗“狗粮”传了2000多年,我们一起品一品:

《郑风·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明朝打油诗50首(一首古代夫妻打情骂俏的诗)(3)

因为有些生僻字,笔者把它用大白话讲一次,看看这对夫妻有多可爱:

(第一段)妻子说:“起床了,鸡都叫了,快给我去打猎!”丈夫懒洋洋地表示:“天都还没亮呢!”妻子指着天上的启明星说:“你自己看!启明星多亮了都!”丈夫见妻子要动怒了,表示:“好吧!我这就去打些野鸭大雁给你尝尝”!

(第二段和第三段)丈夫拿着鸭雁回来,甩给妻子让她做饭。两口子边喝酒还不发誓,要与子偕老。喝完还弹琴鼓瑟,任岁月静好。最后丈夫不知从哪儿弄了块玉佩,送给妻子:我知道你对我好,这玉佩是我的一片心。

一个有点儿暴脾气,又颇为伶牙俐齿的妻子;一个有点儿“妻管严”,又有点儿孩子气的丈夫。这碗狗粮是真有点儿甜,它写出令人向往的爱情。

明朝打油诗50首(一首古代夫妻打情骂俏的诗)(4)

和《诗经》中的很多作品一样,这首诗的作者又是:无名氏。诗人截取了3个平凡的场景,从早上起床,写到打猎归来,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几十个字就完成男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现代电影讲究用镜头说话,不用旁白,人家《诗经》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深谙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就问你,服不服?

同时从字句本身来看,它也可圈可点。现在很多文艺青年,动不动就爱来一句“岁月莫不静好”等,却不知这话早在2000多年前老祖宗就说了,而且人家还在前面加了一句“琴瑟在御”,格调一下子就上去了。

明朝打油诗50首(一首古代夫妻打情骂俏的诗)(5)

这样的表达功底,在文字匮乏的先秦文学里,实属少见,然而在《诗经》里却有很多:

“懒得出奇”的《黍离》,每章39字只有3字不同,却诞生了“知我者,谓我心忧”这样的妙语。

看似不太起眼的《小旻》,只最后12个字,就诞生了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共3个成语。

有点冷门的《行露》,一位受冤的姑娘,面对要逼她下嫁的恶人,写出了:“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翻译成白话:你有老婆,我凭什么嫁你!

以上就是《诗经》的魅力所在。早在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就意识到了《诗经》的价值,他表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是的,《诗经》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诗经》正是汉字博大精深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