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寻找多年前的一张票据,翻箱倒柜时偶尔发现了小女儿上学时获得的一些奖状,这些奖状装在一个白色防潮大塑料袋子里,在一个黑色的俄罗斯密码箱底不知沉睡了多久。我一张张把它们打开,竟然保存得新鲜如昨。奖状大都是初中、高中时期获得的,有数学竞赛一等奖的、中考二等奖的、英语单词比赛三等奖的,鲜红的学校印章醒目而温暖。一张张翻看着小女儿学生时代这些代表着成绩与荣誉的奖状。有关女儿的往事一幕幕浮现眼前。

大女儿、小女儿上小学时跟随着我们从乡村到城市,那时,我们刚到黑河边陲小城做小本生意,中央街摆露天地摊卖俄罗斯货,起早贪黑的根本顾不上两个女儿,我们租住的房子离她俩读书的市第六小学不远也不近,别的孩子几乎都是家长天天接送。我这个做父亲的只接送过她俩一次,路上嘱咐她俩记住路旁的标记,就再也没接送过。上学放学都是都是姐姐带着妹妹两个孩子一起走,虽然大女儿比小女儿只大一岁,可她一直要像小大人似的照顾妹妹。小女儿是7个月生的,不足月,所以小时候的身体一直很孱弱,一副弱不禁风的模样。小学一、二年级时,她们住在乡下奶奶家。奶奶家离学校有二里路。去学校走的是毛毛道儿还要经过一条河,毛毛道儿就是在田垄上踩出的高高低低、若隐若现的小路。小女儿背上书包就走不动路,所以书包一直是姐姐给背着。姐姐背着两个书包还要拉着妹妹的手,妹妹的步子很小,那些高低不平的垄沟垄台她一步迈不过去,需要姐姐在前面拉一把才能迈过去。如果赶上刮风下雨,姐姐就不是拉着妹妹的手了,而是拼命地“拽”着,因为姐姐一撒手,妹妹就站不稳,就会被风雨刮跑。到了城市,城市的高楼能遮挡风雨,小女儿再也不会被风刮跑。可姐姐依然要牵着妹妹的手,城市对她俩来说很陌生,而城市潜在的危险绝不比乡下少。刚到城市不久,小女儿的一次经历,我至今想起来,都感到后怕。

童谣朗诵一等奖五一(绥化原创作品有声朗读)(1)

小女儿的班级组织学生到通江路“工人文化宫”看电影,女儿头天晚上把电影散场的时间告诉了我,我知道现在女儿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路的。可是那天电影散场的时间到了,我却忘记了接女儿。等想起来,又忙中出错。女儿明明在通江路的“工人文化宫”,我却去了王肃街的“影剧院”。我这个粗心而又不称职的爸爸,骑着自行车从影剧院再返回工人文化宫,离电影散场的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工人文化宫前已冷冷清清,除了几个玩耍的孩子,根本没有女儿的身影。女儿倔强,一定以为我不来接她,自己找回去了。这个时候,面对东西南北纵横的道路,人来车往的人流,我彻底蒙了,我不知道应该顺着哪条街道走才能到我的女儿(那时通讯还不发达没有手机、传呼)……

我打了辆出租车一条街道一条街道地疯跑,我不断催促司机快点快点再快点……一条条街道几乎都跑过了,依然不见女儿的踪影。

其实女儿是沿着通江路一直向东走的,边走边哭,泪水湿透了衣襟。女儿走到了城市的边缘……街上有车经过,有人走过,可都是陌生的,女儿不敢问,不敢打听,只是默默地走着,无声地流泪……

感谢天感谢地感谢上苍,女儿遇到了好人。好人是大女儿一个同学的爸爸。他骑着摩托从城外的沙场回城,看见边走边哭的孩子,他就停下了摩托车。因为大女儿去过他家找同学玩,每次出去玩姐姐都带着妹妹。停下摩托车,他一下就认出已经哭成花脸的孩子是自己女儿同学的妹妹,他用摩托车把女儿送到学校,到了学校女儿就能找到家,可他不放心,到了学校,又把女儿送回了家。

小女儿上初中时我们更忙了,几乎没有时间管她俩。以至于有人问我你女儿读几年级了,我竟张嘴结舌回答不上来。小女儿考上大学那年夏天,我们带着两个女儿去黑龙江边玩,有蹦极的,就让小女儿试了一下,其实也不高,小女儿被弹上去,落下了,脸就惨白如纸了,她被吓到了。她扶着妈妈的手臂说:爸爸妈妈,你俩知道我和我姐的童年是怎么过来的吗?她似乎也知道我们无法回答或也回答不出来似的。就接着说:过 “六一”,好多孩子在游乐场里玩,我和姐姐扒着铁栅栏在外面看。女儿的话说得我一阵心酸。

童谣朗诵一等奖五一(绥化原创作品有声朗读)(2)

小女儿有写日记的习惯,偶尔我会偷看她的日记,了解她的心里历程。女儿的日记只写心情,很少写具体事件。从初中升高中的一段时间,女儿的心情似乎一直不好,日记里弥漫着忧伤的味道。起因是有一次校长站在二楼的窗前往外看,看见楼下有一张纸片。下课时间,一拨又一拨的学生三三两两走过纸片,视而不见……终于纸片被一个女生捡起,扔进不远处的垃圾桶。这个女生就是我的小女儿。

校长在全校大会上点名表扬了我的小女儿,并要求大家学习我小女儿的环保意识。校长的表扬却把我的小女儿推向了孤立境地,同学们都故意疏远她,认为她是在表现自己……女儿整天不开心,我们心疼却帮不上她。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半年多,女儿才渐渐开朗起来。见女儿开朗起来,我就问她:你和同学的关系好了吗?

女儿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我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我自己。女儿的话让我很吃惊,一个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她做出了多大的让步与妥协,毕竟我了解女儿善恶分明、容不得任何污点的性格。

小女儿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稍有偏科的,她就会主动讲出来,让我们找老师给她补课。每次在学校获得成绩上的奖励,她都会当做没事似的,把奖品、奖状拿回来,压在书桌下。女儿的这些荣誉,我会一一精心收藏起来。偶尔拿出来显摆一下,女儿都会说:低调,低调!

小女儿从填报考志愿、到大学毕业找工作,从没让大人操心过。当她对我们说自己报的是医学院麻醉系时,我们还说,现在是计算机、财会热……咋不和我们商量一下就自己报了呢?女儿说:我现在报考的是冷门,毕业后好找工作,太热的专业不好找工作。事实证明女儿的选择是对的,女儿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大学毕业后没花家里一分钱,如今已成为西安某医院的麻醉师……

翻看着女儿这一张张奖状,我忽然想也许正是我们做父母的“不够合格”,才让她们有了自由生长的空间,才让她们学会照顾彼此、并努力成长。也许正是我们无法让她们依赖时,她们也就渐渐学会了独立、自强、勇敢、有主见。

大女儿因为种种原因虽然没考大学,可她20多岁就敢独闯俄罗斯经商,这比上大学还让我感到欣慰。这一张张奖状,虽然都是小女儿得回来的,可我觉得大女儿人生路上的精彩,一点也不输给小女儿。其实,孩子成长路上,一张张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奖状,重要的不是荣誉,而是经历……

作者:墨凝

朗读者:海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