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爱你,所以甘愿把自己铸造成你踏的路,

让你能安心平稳的,走向你的康庄大道。

我愿把人世间一切的美,一切的爱送给你,

直到你展翅高飞,飞向你的广阔天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每当看见你青春洋溢的脸,

我在想,我要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学生。

这是第三十三个教师节,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老师们创作的“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学生”中一段诗,表达了教师们的心声,她们把最无私的爱奉献给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在高职教育岗位上谱写了一篇平凡者奋斗的诗歌。

我来讲述我院一群普通教师的故事,他们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勇于探索,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了平台,照亮了学生发展的道路。

2002年,哈尔滨市属7所院校合并成立了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来自7所院校16名教师组成了最初教学团队,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由此发展起来。

职业教育,对于这些教师们来说是陌生的,高等职业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全新的课题摆在教师们面前。

教师的责任,促使他们加紧了迈向职业教育探索与实践的坚实步伐!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校史(拿什么奉献给你)(1)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与信息学院“iti活动月” 院长刘申、副院长刘建国观看参赛作品智能家居系统 徐翠娟提供

“我要拿良师的爱心奉献给你,我的学生”。

关爱学生成长,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渡过难关,如期完成学业,成为教师们自觉行动。

李晓媛老师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用母亲的情怀关爱每一个学生。2008级王欢同学高考前由于种种原因,成为问题青年,考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后,依然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学习生活。她发现王欢为人讲义气,活跃聪颖,就从信任开始,让她从点滴关爱中感受到收获的快乐和生活学习的美好,助她重拾了责任感和进取心。长期的帮助和指导,王欢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中获得三等奖,2010年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获得黑龙江赛区一等奖,全省高职高专电子信息专业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2011年全国职业学院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三等奖。现在,王欢已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她正将李老师的爱传递到她的学生们。

2009届毕业生周容同学家庭困难,又远在四川,路费成了她回家的难题,周德云老师得知后为她购买车票,送上食品,帮她顺利返程。周老师在授课中发现一名学生神情状态恍惚,经了解得知该学生家里发生变故,她立刻资助了八百元现金,用关心换来了学生的热爱和尊重。

2016年上半年,徐翠娟老师发现2015级网络技术专业的两个班学生纪律涣散,为了改变这个状态,她亲自为他们上职业导向课程,帮助学生自我分析,确立目标,规划职业发展方向。为了讲好这门课,她查阅、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视频、文献,精心设计教学。在她的指导下,两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在2017年国赛选拔赛中,网络技术专业选派3个参赛队参加竞赛,8名选手来自这两个班,全部获得一等奖进军国赛。

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提供无私帮助。徐明、曲慧丽、周德云默默资助贫困学生,全体教师集体为贫困生捐款,爱心鼓励着每一个贫困的孩子。

“我要拿出色的教育奉献给你,我的学生。”

这是教师们对学生的郑重承诺!为了这个承诺,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寒来暑往,牺牲了节假日,不断充实自己,奔赴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技术培训。2007年至2013年,先后有12名教师到号称“魔鬼训练营”的企业训练营进行培训,白天学习,晚上做项目到半夜,教师们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老教师率先进行教学改革。2004年9月,赵洪光、徐明两位老师率先进行了项目教学法课程改革,为了设计好每一堂课,老师们经常钻研到深夜,精心揣摩每一个教学环节,反复实践,呕心沥血。

徐明老师主讲,曲慧丽助教共同完成了《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改革任务;赵洪光主讲,初世波助教完成了《VFP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的任务。课程采用作品和课程答辩的方式对学生考核,突出表现、作品效果、贡献度的考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

“我要拿创新的氛围奉献给你,我的学生。”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学院大力倡导创新团队建设,开展“ITI活动月”活动,一坚持就是十三年。十三年,让多少教师的青丝染白霜,但他们始终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从2004年开始,配合开展项目教学法教学,教师们创建了专业兴趣小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成立了实训站,在教师指导下,所有的实训室对兴趣小组成员开放,高年级带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训练。锻炼学生的同时,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

2010年小组更名为创新团队。创新团队每两年一次改选,大三学生第五学期退出团队,一年级学生入队,二年级成主力,一批一批传帮带,学生们踊跃申请加入团队,经过严格的竞选成员,他们珍惜学习机会,提高自我,帮助队友,当老师的助手,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从2004年开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每年11月份组织“ITI(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活动月”,开展技能竞赛。每年9月初各专业教学团队研讨设置竞赛项目,9月末公布,学生自主报名、自由组队、自主选题,自己制作,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评审团进行评审。竞赛项目有职业生涯规划、网络组建、网页设计、计算机维护维修、插画设计、动画制作、电子装配工艺、电子设计与制作、LTE全网建设技术、虚拟仪器设计、程序设计、现场编程12个项目。很多作品来源于实际需求,全部自主创造,通过自学将最新技术应用到产品中,付出了大量心血。“ITI活动月”已成为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的品牌活动。

教师无偿参与创新团队管理从没有计较过个人得失。

“我要拿拼搏的精神奉献给你,我的学生。”

为了让学生锻炼和成长,12年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们带领学生踏上了国赛的征程,老师们放弃了无数休息时间,为了攻克技术难题,多少次陪着学生研究到深夜。就是这样的拼搏奋战、全身心投入。近三年,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取得国赛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五项,省赛一等奖11项。无数获奖证书的背后,留下的是指导教师的辛勤汗水。我们收获过得奖后的喜悦,也体会过与奖项擦肩而过的遗憾。但我们始终不改初心,

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教师们利用暑假指导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李晓媛老师反复磋商后制定了30天的大赛指导计划,由李晓媛老师做总教,其他老师做陪练。她经常带领教师自带伙食慰问在校老师和学生,打消学生们想家的念头,也让训练的教师们没有后顾之忧。夏天,她和教师们只能早早乘公交车去学院。实验室没有空调,师生们在闷热的实验室一坐就是一天,训练常常到晚上,困难程度可想而知。现在学院的青年教师已经继承了这个传统,李洪丹老师为了陪学生训练,每每都到深夜才离开学校,宋磊、王远飞老师五放弃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终于苦心人天不负,2017年他们带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物联网应用两个赛项双双获得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正是有了这样拼搏的老师,才有了我院优秀的学生。

据麦可思数据公司调查报告显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12-2014年度毕业生当年转正平均薪资水平远高于全国骨干院校同类专业平均薪资水平;尤其是2015届毕业生195人,当年转正平均薪资4661元,软件技术专业78名毕业生转正平均薪资5057元,名列全省第一。2007年以来毕业生中年薪30万以上50余人,多名学生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他们成为了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的骄傲!

我们是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的普通教师,

我们承载着多少家庭的希望,

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

入学时,你走进这里,带着年少轻狂的眼神,

毕业后,你离开这里,我要给你嘴角上扬的资本。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学生?

我愿拿我能给的一切,

为你照亮前路!

这就是我给出的答案,

也是我作为教师坚守的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