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余件服装、200余件道具、120人团队、57场戏。

浓缩电视剧50集的体量。时间跨度:廿余载。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5年磨一剑”的诚意之作。

4个小时的话剧。

当“人间正道是沧桑”七个大字在剧末徐徐落下,演员随转台绕场一周,磅礴大气的音乐应景响起,观众的情绪难以抽离,喝彩鼓掌直到把手拍红……

成了。

6月30日,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在东艺举行世界首演,并由此展开35城56场全国巡演。在此前一天的媒体观摩场上,笔者有幸先睹为快,结论:这段讲述上世纪 2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间复杂、惨烈又极其动人革命史的故事,依然让热衷历史、军事题材的观众倾心“沦陷”;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话剧版抓住了江奇涛原作的精髓。

感谢编剧姚远、导演胡宗琪。感谢所有辛苦付出的参演者和幕后的工作人员。

因为你们,我们终于再一次地经历了,天翻地覆,正道沧桑。

舞台

首先赞一下话剧版的舞美设计。

干净利落,庄重肃穆。该剧的调性,是杜绝冗杂的花哨与庸俗的喧闹,舞台上方,三幅象征远去记忆的“残片”随剧情不断升降,将20年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次第展开,用黑白二色,凸显出粗粝的、刚性的老照片般的质感。

据悉,“残片”那“模糊”的视觉效果,是意在提醒观众,年华逝水,但当时的人和事,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当下,甚至影响着明天。

而舞台的中央,一个直径13米的转台负责不停迁移场景,将一幕幕故事推向高潮。转台又像年轮,一转一光阴,蓦然回首,世事更迭。

舞台的局限性,是挑战。但设计好了,未尝不能增添别样的魅力。编导搭档化繁为简,以写意的舞台风格、厚重的时代表达,让国与家的故事主线彻底融合,推动人物命运的进展。

此外,音乐也配得很不错。

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用艺术的手段展示了多个革命与战争场景,燃点、泪点不断。从北伐战争到南昌起义时期,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广州起义、“四一二”政变、井冈山反围剿、万里长征、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皖南事变、重庆谈判、以及三大战役、湖南和平解放等等,这些事件被有机地串联起来;同时,不同的背景音乐,烘托着相应的气氛,或激昂、或紧张、或诡谲、或悲壮,使得观众获取了更好的沉浸式的体验。

共产党员瞿恩英勇就义的一幕,尤其震撼。他的身躯虽然倒下,然他的信念却永久留存。伴随着苍劲、慷慨的乐声,象征革命英雄鲜血的红色光芒泼满了舞台,瞿恩的魂魄是站立起来的,是铿锵有力的……此情此景,于观众的视网膜和耳膜而言堪称“刺激”无比,“100年,换了人间”的理由,难道还不明显吗?

群像

毫无疑问,明星的加盟,给了话剧版《人间正道是沧桑》很多谈资。

张志坚的董建昌(电视剧原班人马之一)、张桐的杨立青、牛飘的杨廷鹤、施京明/王劲松的瞿恩、黄品沅的范希亮(电视剧原班人马之一)、石文中的楚材(电视剧原班人马之一),再加上饰演杨立华的曾黎……第一次看到这份名单,笔者有些咋舌:出品方,太敢了。这阵容,“野心勃勃”。

老董是男一号,张志坚发挥得非常稳定,磐石无转移,还是“很男人,识时务”的味道。透过他的视角,杨家、瞿家的那些事儿,的确被讲得“既费解,又明白”:最爱的女人是杨立华,可惜她心里永远住着个瞿恩,但这也不打紧。本以为自己是立华弟弟立青的伯乐,岂料到头来倒更像是喂千里马的草料。杨家长子立仁也曾是有志青年,其后怎么就跟着楚材“一条道走到黑”了……

石文中的楚材,话剧舞台上气场也依然强大。这个人物系典型的政客,城府极深,充当着杨立仁精神导师的角色,“该忍时忍,不能气短,该狠时狠,不能手软”。石楚材甫一亮相时,尚带着意气风发、高高在上之感,大厦将倾之际则万念俱灰,以死祭奠,表演富有层次,可见是钻进了角色里的。

总之,大动荡的风云岁月里,原本如同一张白纸的青年人,接受了不同的思潮影响,各自投奔怒海,随波逐流。范希亮徒呼“钢刀归钢刀,情谊归情谊,同学是同学”;杨立青毅然听从内心的召唤,决意忠于真理的光明;而他的哥哥,却不得不感叹:世上事,了犹未了,终以不了了之……局内客无法预知历史的走向,身为局外人的观众,看着个体、家庭与国族的命运交织纠缠,却不禁唏嘘。

大义

观众在唏嘘,在沉思。4个小时对一部话剧来说是长的,对那段历史来说却是短到不能再短。囿于篇幅限制、主线脉络,主创团队无法“塞”进更多内容。但是,话剧舞台上已经呈现出来的东西,应该是足够了——足够阐明一份“大义”。

尾声处,杨廷鹤的经典台词点题。国有正史,民有家谱。“家”这个字,大得很呐。家的上头是家族,家族之上是民族,民族之上,那就是苍天了。得知道自己是从哪来的到哪去,一脉种气都是血缘连着,你就是跑到哪儿,也跑不出这本册子。家国家国,无家无国。

老董也是“老懂”了,一段独白揭示何为“人间正道”——“以不变应万变,什么不变?做中国人不变⋯⋯中国历史上溯五千年,幅员千万里,是古今中外允称第一的文明古邦,浩浩苍天,请佑我中华子孙福祉绵延,国运隆昌!”

这两段话,和话剧版宣传海报上的“人们无法预知自己的人生,但可以主导人生;人们无法选择出生的时代,但可以塑造时代;这是一个家族的悲欢离合,更是一个时代的激越战歌”,实则完全契合。

“家国天下”的情怀是正道。

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一路披荆斩棘、开天辟地,是正道。

也曾年少轻狂,全拿青春掷海去,就为听个响。

终究不忘初心,艰辛拉扯南北去,淌过河与江。

寻觅、探索正道沧桑的过程里,有牺牲,有别离,“此生或许不复得见”的无尽惆怅——

立青想再见瞿恩与瞿霞一面;

林娥想再见瞿恩与费明一面;

立华想再见海峡对岸的亲人们一面;

老董想再见立华一面;

老爷子杨廷鹤想再见山川锦绣、阖家团圆的图景一面……

再见一面,只是执著地想着,能够再见一面。

这是这部制作精良的舞台作品的余音。这“高级”的余音,也促使观众对历史的转折、时代的行进,产生了情感的共鸣,于是感同身受地致敬。

话剧版《人间正道是沧桑》即将离开上海,转战下一个巡演的城市。

笔者相信,会有不少意犹未尽的观众们,甘愿买票二刷,“只是想着,再见一面”!

余音不绝歌曲(正道沧桑余音不绝)(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