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上看到个妈妈“吐槽”蒙口的羽绒服设计不合理,袖子太长,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一个小孩的衣服怎么穿?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个小孩的衣服怎么穿(可以给孩子穿合体的衣服)

一个小孩的衣服怎么穿

小红书上看到个妈妈“吐槽”蒙口的羽绒服设计不合理,袖子太长。

确实长,她给2岁的儿子买了个6a,至少能穿到6岁。原本的短款都变成了过膝款,不长才怪。

也能理解。大几千的羽绒服,就穿一季好像确实有点亏,穿五年,一年合算下来才一千块,就值多了。

那么请问,你买这件衣服的初心是什么呢?

为了好看?你买那么大码,它也不好看啊,孩子显得过于臃肿,连走路都不方便。等穿上好几年,终于等到尺码还算合适了,衣服已经旧得不行了。

为了炫富?不好意思,穿那么大码的衣服,再大牌也像捡了件别人剩下的,透着一股不得体的促狭。

大牌对于孩子来说不是刚需,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就别追了。

这里的经济实力,不是指“买得起”,而是“穿得起”。不是衣服穿人,而是人穿衣服。

大几千甚至上万的童装,也能当优衣库一样常买常新,穿一季小了就换掉,脏了坏了也不心疼。

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帖子,一位妈妈给孩子买了件大鹅的羽绒服,结果孩子在幼儿园跟其他小孩打闹的时候被刮坏了。她追到学校维权,最后对方妈妈照价赔了三千块。

从此之后,这个孩子在幼儿园就被孤立了,其他家长都跟孩子说“躲他们家远一点”,因为人家的衣服贵,穿坏了咱们赔不起。

这件事,其实也没什么对错,只是站位不同罢了。

弄坏东西要赔偿,天经地义的。但其他家长经济实力远远达不到,怕赔钱,也只好离这个孩子远一点。

受伤的是这个穿大鹅的孩子,他做错了什么?

说白了,还是圈子不同不必强融的故事。如果换到一个高端国际幼儿园,出了这样的事,要么对方家长轻松赔出一件新的,要么当事人完全不介意。

谁也不会把一件几千块的羽绒服当做阻碍孩子之间玩耍的负担。

我没给大圣买过什么奢侈品牌,鞋子要买好的,但那也仅限于阿迪耐克鬼冢虎之类,我们自己微店拼团的一百多块的小蓝羊,就已经很舒适保暖,大圣超级喜欢。

去年他做腺样体手术期间,我为了奖励他的勇敢,去SKP给他挑了双近千块的小靴子,已经是他穿过最贵的。而且这双靴子统共穿了不到三回就小了,如今只能闲置。

至于衣服,就更不挑了,三岁前我们连衣服都很少给他买,大部分是朋友和供货商送的。自己买,最多的就是优衣库迪卡侬之类,冬衣都基本没上过500。

但我有个原则,就是要合体。

衣服贵不贵不重要,穿出“贵价感”才重要。

如前所说,强行把6岁孩子穿的羽绒服套到一个2岁孩子的身上,再贵的衣服也带着股“穷酸”。

相反,百八十块的优衣库尺码合适搭配得宜,孩子也是精致的。

穿大牌,得体的成本很高。但普通品牌,得体就简单很多。

我妈那一辈是从物质极其贫乏的时代走过来的,奉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消费观,热衷买大码的衣服。

一起住时,大圣的衣服必须她亲自“过审”,有大码绝不买小码,夸张程度也仅比文中那个蒙口妈妈轻一点点。

如果我们买回件正合适的衣服,她会责备我们乱花钱。因为合体对她来说,就等于小,等于明年没法再穿,等于浪费。

有时候我会反驳她:你每年都在发福,怎么不提前给自己买大两码的衣服?

但更多时候,我还是选择尊重她的想法,为了家庭和睦,默认给大圣买稍微大一点的衣服。

结果就是今年穿着大了点,明年又好像小了点,永远都在不合适的状态。

有些大太多孩子穿上过于滑稽的衣服,我会悄悄收起来明年甚至后年再穿。

俗话说“有钱不买半年闲”,这样其实并没有真的省钱,反而有些衣服放了两年后,我们都直接忘了它的存在。

所以我妈回老家后,我拿回了家庭主导权,买衣服的原则立马变成了“买小不买大”。

我才不管浪费不浪费,明年的衣服明年再说,至少当下,我的孩子必须穿合体的衣服。

只有穿合体的衣服,他才既不会因为过大“透风”而感冒受凉,也不会因为过小而行动局促受限,更不会因为穿着的滑稽而产生自卑感。

最重要的是,他会在穿上衣服的那一刻感受到,“这才是真正属于我的衣服”,这才是被父母尊重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