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扯北宋历史的另一面(11)宋仁宗赵祯时期

宋仁宗赵祯,也是两宋子嗣不多的皇帝之一。在位四十多年,宋仁宗本职工作干得不错,死后庙号为“仁”,说明他挺“仁”,但老天似乎对他不“仁”,让他自己膝下一直缺人。

宋仁宗做了四十二年皇帝,一共有16个皇后妃子,子嗣也一共生了16个。考虑到宋仁宗42年的在位时间,16个子女的确不多。就这些儿女,还运气极差。3个儿子,全都夭折,13个女儿,也只有5个活到成年。感觉宋仁宗是受到了诅咒还是啥的。

没亲生儿子带来的问题-宋仁宗传位的风波(没亲生儿子带来的问题-宋仁宗传位的风波)(1)

古代的讲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更何况皇帝,生儿子是涉及皇位传承的大事。

宋仁宗生第一个儿子就有不妙的迹象。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二月,宋真宗驾崩,宋仁宗即帝位,当年13岁。古人结婚早,转过来的天圣二年就选了后来闹出废后幺蛾子的郭氏为皇后。皇帝也遇家暴-宋仁宗和郭皇后的爱恨情仇 此后到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俞德妃才给他生了他的第一个儿子赵昉,而且出生就夭折了。此时的宋仁宗接近30岁 了,考虑到皇帝有如此多的后妃,说明宋仁宗的生儿子的基因真的不强。两年后宋仁宗的第二个儿子赵昕出生,4岁就死了。又过了两年,公元1041年第三个儿子赵曦出生,母亲是朱才人,但也没活过两岁。

此时的宋仁宗也不过30多岁,按说还是青春鼎盛的时候,生下儿子还是可以期待的。然而奇了怪了,此后的宋仁宗子嗣也不兴旺,生出来的全是千金。

未雨绸缪,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宋仁宗挑了堂兄濮安懿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入宫,当年才3岁,赐名为赵宗实,交给曹皇后,作为自己的备份儿子来养。到了宝元二年即公元1039年,仁宗的的第二个儿子赵昕出生,有亲的就不要后的了,宋仁宗又把赵宗实退货给了他亲爹。

没亲生儿子带来的问题-宋仁宗传位的风波(没亲生儿子带来的问题-宋仁宗传位的风波)(2)

不想造化弄人,宋仁宗的次子只活了4岁就没了,三子赵曦也早夭。一心想生出自己儿子的宋仁宗,一直在努力,却没得到任何结果。期间不断有大臣上书,希望宋仁宗立太子,都因触动宋仁宗的烦心事而不成:我这没有亲生儿子,立太子立谁家的啊。

公元1056年宋仁宗一度大病,群臣紧张,要求立嗣的呼声越来越高。范镇、司马光、欧阳修、包拯等一干名臣纷纷劝谏。宋仁宗认为这些官员想借此在后任皇帝那立下拥立之功,不搭理。

到了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此时的宋仁宗已经50好几了,估摸着自己再有儿子的可能性不大了,于当年八月初四,将赵宗实立为皇子,后改名赵曙。然而面临天上掉下的馅饼,赵曙反而不接了:称病,不当皇子。

宋仁宗无子,又只有你一个养子,傻子也知道,以后的皇位就是你的。但赵曙不是傻子,他有他的顾虑。小时候那次入宫,给他留下了很坏的印象。首先说宋仁宗,没儿子的时候拿赵曙当备份,有了亲生儿子立马退货,这个做法就挺不地道,谁知道你会不会再玩一次。其次,年幼的赵曙,估计在宫中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和关爱。从他继位后跟曹太后、即当年的曹皇后的公开纷争就能看出来。赵曙说曹太后对他无恩,曹太后嫌赵曙人不行,两宫一度打的不亦乐乎。

没亲生儿子带来的问题-宋仁宗传位的风波(没亲生儿子带来的问题-宋仁宗传位的风波)(3)

古代有个假客套“优良传统”,比如曹丕拿刀逼着汉献帝禅位,得到汉献帝的传国诏书还得假装不愿接受。一般这种情况都是客气客气,虚让两下给周边人看的。赵曙还真不是这样,上次的阴影太大了。赵曙拖着近一个月不接任命。宋仁宗无奈,宰相韩琦提议找个皇室宗亲前去劝说。最后选了赵曙的堂兄弟赵宗谔前去劝说,但是赵曙还是不接受,以至于赵宗谔说到时候会强行把赵曙搁到轿子里带回皇宫。这立太子闹得跟王老五抢亲似的。

赵曙的心腹周孟阳明白他的心思,知道赵曙还是不信宋仁宗。不过周孟阳一句道破了赵曙不当太子的一个巨大隐患:“今固辞不拜,假如得请归藩,遂得燕安无患乎?”意思是说你现在推辞了是可以当个普通皇族,将来其他新皇帝登基,如何看待你,你能善终吗?赵曙被点醒了,老老实实的进宫面见宋仁宗。即使这样,赵曙临走时还告诉自己藩邸的随从说:"谨慎地守好我的屋舍,皇上有了后嗣,我就回来。"

没亲生儿子带来的问题-宋仁宗传位的风波(没亲生儿子带来的问题-宋仁宗传位的风波)(4)

嘉佑七年(1062年)农历八月初四,赵宗实被立为皇子,八月三十日,赵曙进宫。转过来的嘉佑八年(1063年)农历三月,宋仁宗就驾崩了。宰相韩琦读宋仁宗遗诏,赵曙在东殿接见文武百官,正式继位成了宋英宗。

多年的养子熬成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