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迁西县文史资料第9辑《往事回眸》(孙法仲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7出版)

口 述:刘占海

记 录:刘 利

记录时间:2009.02

一九三七年鬼子来到中原(迁西夜话烽火岁月)(1)

1958年8月刘占海一家在沈阳

我的家在迁西县太平寨镇西沟村,当时属李家自然村。记忆中的家乡是美丽的,四面群山环抱,村前一条小溪,河边杨柳成行,因为土地肥沃,各种植物都很茂盛。

我家有几亩山地,一小处山场,生活上虽不能自给自足,但也说得过去。祖上历来都有读书的传统,到我们这代也不例外,父母宁可省吃俭用也要供我们读书。我们兄弟姐妹8人,凡愿意读书的,白天没时间,晚上可以学,所以那时我总是白天和小伙伴们一起放牛,晚上看书学习。

可这样的日子没持续多长时间,日本鬼子就来了。他们进村以后,不是抢粮抢物,就是抓壮丁。人们今天躲敌情,明天反围攻,没有一天消停日子。那时经常有人来找我父亲,我弄不清他们到底说些什么,只是见他们来去匆匆。日本鬼子和汉奸经常进村抓人、烧房子。我家的房子被烧过十多次,就连门前几百年的大槐树都给烧了,两搂粗的树干烧去了半拉。我记得当时有个戴眼镜的叔叔曾对我奶奶说:“烧吧,烧吧,烧了草房,将来咱们盖瓦房。别看他们此时闹得欢,闹腾不了几天!”

村子里原来有两个老师,都是太平寨人,一位叫赵老绪,一位叫张老景,上下几个自然村的孩子当时都在一个叫老陶家的地方念书。一天,日本鬼子突然闯进学堂,见张老师正给孩子们讲国语,非常愤怒,立即让他改教皇化教科书。后来,又让张老师去外面张贴“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之类的标语。张老师不去,他们就用刀在他的脖子上拉〔割〕了一圈儿,还把他的一只手砍掉了。日本鬼子走后,村里人赶紧把他抬到太平寨,可没过三天就死了。

我上了两年学,后来老师没了,我还是去放牛。在山上,我和河西的小伙伴铁匠〔同伴的小名〕他们经常钻老虎洞,看老虎的家什么样,并经常做些“追寇”之类的游戏。一天,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们赶着牛回家。刚拐过一个山嘴儿,就见我家的房子又让鬼子给点着了。当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还听到村里鸡飞狗跳的嘈杂声。回家一看,哪还像个家呀,房子没了,东西也都烧了,我们一家人只好临时搭个草棚子安顿下来。好在人躲得及时,一个没少。但村里一个年轻人和一个叫李文荣的老人却被抓走了。沟里的刘贵被抓到了迁安据点,李胜被抓到了金厂峪据点。

陆续发生的一场场、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让我对日本鬼子恨之入骨,我立志参加八路军,为老师报仇,为乡亲们报仇。当时我家大哥和我叔伯三哥已经参加了八路军,我也曾几次想跟队伍走,但不是嫌我小,就是说时间不允许,我只好一边放牛,一边等机会。那时我家是堡垒户,我大哥刘香普〔刘占生〕在行署工作,任财粮股长,经常有八路军的领导和交通员在我家吃住。

1942年初,冀东行署的黎主任来找我父亲,让父亲推荐几个人,说要组建区小队。父亲首先推荐了老张家的长工张奎。黎主任见了张奎,问他愿不愿意参加八路军,张奎说愿意。黎主任也看中了张奎。那次,经秘密串联,我们村5人参加了区小队,有村东的李瑞、李文明、我二哥刘占明、阎家岭的刘起贵,还有张奎。根据上边的指令,说好之后,他们就到大河山老郑家住去了。

父亲先把大哥刘香普和叔伯哥哥刘占林送部队去了,这次又叫二哥刘占明走了,当时我有些眼红,就缠着黎主任。黎主任为难了,说:“你们哥儿仨不能都去呀!村里的报国队也很重要,也是革命工作。”但我不听,愣是跟他软磨硬泡。无奈,黎主任对父亲说:“要不就让老二回来?”于是,二哥回来了,我到大河山参加了队伍。两天后,又到了太平寨南马庄子,在李步荣家正式组建了区小队。

当时,我们6个人,我们村5个,还有外村1个。张奎任队长。当月转战到了长城脚下的石梯子,但没住几天就又转到了上营金龙口。正好冀东行署领导李忠全也在那儿,一见我和刘起贵,马上就把我们要去了,安排到了行署警卫排。刘起贵还当了班长。时间不长,特务营又把我要去了,让我在二连。二连和行署始终在一起,实际上是一个保镖连。

口述人刘占海,迁西县太平寨镇西沟村人。1925年生,1942年参加区小队,不久即参加八路军正规部队,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情报站长等职。抗战胜利后,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1959年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任工八师炼焦厂厂长,续又调任巴州地区汽车队党支部书记、喀什地区汽车配件公司经理。“文革”间被打成“走资派”,“文革”后平反,1987年离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