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年3月1日,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诞生。历经一百多年,肖邦的音乐依然散发特殊的魅力。纪录片《肖邦拯救人生》,讲述的就是两个远在地球两端、互不认识的年轻人,却同样因为肖邦写下的音符,激发了活下去的愿望。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
你最珍视的东西在哪里,
你的心就在哪里。
——肖邦墓志铭
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
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自己的,
我把欢乐注进音乐,
为的是让全世界感到欢乐。
——莫扎特
音乐可以称做是人类的万能语言,
人类的感情用这种语言,
能够向任何心灵说话,
被一切人理解。
——李斯特
用音乐,用某些旋律和节奏可以教育人,
治疗人的脾气和情欲,
并恢复内心能力的和谐。
——毕达哥拉斯
最好的音乐是这种音乐,
它能够使最优秀、最有教养的人快乐,
特别是使在品德和修养最为卓越的人快乐。
——柏拉图
音乐是惟一可以纵情
而不会损害道德和宗教观念的享受。
——爱迪生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
大意:以诗歌来感发意志,以礼实现人的自立,在音乐的教育熏陶下实现最高人格的养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比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乐记》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1810年3月1日,肖邦出生于波兰,17岁时开始创作,18岁即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肖邦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华沙起义失败后,肖邦定居巴黎。1849年,39岁的肖邦因肺结核逝世。
肖邦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肖邦拯救人生
还记得在电影《钢琴家》里,主人公在绝境时,因为演奏了一首钢琴曲而得以幸存下来么?没错,他演奏的就是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
《叙事曲》创作于肖邦在维也纳生活的早期,饱受思乡之苦,又逢波兰战乱,他将内心的感受融入乐曲。全曲仅9分钟,诞生一百多年,却依然有着特殊的魅力。
叙事曲取材史诗剧作《康拉德·华伦洛德》。讲述11世纪立陶宛被日尔曼骑士兵团所灭,后裔华伦洛德被俘虏,受到敌方重用。立陶宛老人乔装成唱诗的歌手接近华伦洛德,并使他醒悟,最终为祖国牺牲了自己。
纪录片《肖邦拯救人生》,就讲述了两个年轻人被《叙事曲》改变命运的故事。
《G小调第一叙事曲》开曲:伤感甜蜜,异常优美,充满力量。
英国
男孩保罗擅长橄榄球,也常打高尔夫。有一天,他突然说,我不打高尔夫了,不用给我办会员卡了。爸爸觉得很奇怪,担心发生了什么事。接着妈妈接到学校的电话,妈妈说,保罗你不会交了坏朋友了吧?
爸妈赶到学校,音乐老师问,是谁在教保罗弹钢琴?爸妈很惊讶,没有人教他啊!保罗说,我在午饭和课间时学的。这让爸妈都难以相信——全家人都只在电视上接触过古典音乐,他们以为保罗只会喜欢玩敲筷子之类的古怪玩意儿!
15岁之前,保罗从没听过古典乐,但在学校第一次摸到琴键后他爱上了它。第一次听到肖邦的《叙事曲》,保罗就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听,“很难想象我听了多少遍!”
保罗想继续学音乐,报考了阿伯丁大学。面试官问:如果你在一座荒岛上,只能听到一首曲子,你希望是哪首曲子?保罗脑子里只有一个答案、一个确定的答案:《G小调叙事曲》。
乐曲进入第一主题,痛苦而内敛,一片漆黑,只听到砰砰心跳的声音。
2007
年9月,保罗走进了大学校门,他交了许多朋友,度过了一段最美好的日子。但就在开学后的三四个月,他开始头疼,每天都会疼两三次,虽不至于让人受不了,但越来越频繁。他去了医院。
保罗还记得那是太阳很好的一天,他接到医院的电话,“请你来一趟,我们有些事要和你谈谈。”那晚,他在医院听到了最坏的消息——他得了脑瘤。保罗沉默了几分钟,只问了一个问题:我会死吗?
保罗在医院住了三个月,接受了四次手术,他瘫痪了,双目失明,失去了记忆。谁能想象,一个星期前,他还在大学里好好的,现在却在生死边缘。
乐曲第一主题继续:布满了密不透风的绝望,就像陷入一块粘稠的沼泽地。活下去——是对生命本身有所期待。
世界
的另一端,日本。桃香一家六口人住在一起,妈妈、爸爸、哥哥、爷爷、奶奶。她在冲夜初中上学。她四岁开始学钢琴,和很多孩子一样都学习过如何演奏《叙事曲》。
“其实孩子们不谙世事,并不能懂得肖邦的心情,无法真正演绎它。”直到15岁,桃香才觉得,自己真切感受到作曲家的感情,肖邦帮她解开了困惑,接受了那段梦魇般的经历。
那是桃香毕业的那天,她和同学们正在为毕业典礼做着准备,突然传来一阵剧烈的震动,大家惊慌失措,大声尖叫。这不是寻常的地震!一架直升机飞来,通知大家,海啸就要来了!
所有人躲进了学校,爬上楼顶,挤成一团,惊恐万分。这场灾难过后,桃香失去了一个很亲的亲人,他本来要结婚了。一个最要好的同学失去了父亲,他的尸体一个月后才被冲上岸来。
两万人死于这场灾难。灾难发生前,桃香有时会问自己,我为什么活着。但灾难之后,她时常想起死去的人们,总觉得自己亏欠他们什么。
乐曲进入第二主题:音符柔和,隐约可见美好的希望。曲声回落,再次推向高潮,带来源源不断的力量。
爸爸给保罗买了一个MP3,里面存里《叙事曲》,他一遍又一遍地听……他突然想起自己听过这首曲子,我是在哪儿听过呢,是的,在学校,在学校弹过这首曲子,他想起自己在哪里,为何来到这里。听着这首曲子,保罗的脑子慢慢恢复了正常的思考。
“《叙事曲》不只是我一生的最爱,我完全失忆后忘记了它,但又想起了它,并通过它找回了我自己。”保罗慢慢地恢复,开始游泳,做各种事情,回到学校,和朋友在一起。
乐曲第二主题后,四空黑暗,风雨大作。继而是最激昂、也是技术上最难的部分,绝望后迸发出难以想象的能量。
几个月
后的一天,在听完音乐会后,保罗觉得异常疲劳。第二天醒来,他坐到钢琴前,却发现右手完全不听使唤。他被诊断患了多发性硬化症,右半身瘫痪,不能再弹钢琴了。
保罗听到,自己大脑一部分在说,放弃吧。但另一部分说,不,或许你本来就应该是个左撇子!最终,保罗对自己说:我还活着,那就用另一只手练习,成为一个伟大的钢琴家吧!
保罗不断练习《叙事曲》,把它改变成一只手演奏的版本,这时他感受到和它真正的默契。
两个月后,他在音乐会上演奏了这首曲子。他的家人、朋友和女友都到了现场。保罗的演奏打动了所有,妈妈流着泪说:“保罗从不抱怨,勇敢面对,不懈抗争。我们为他感到骄傲!”
保罗说:“我的人生还没结束,只是发生了一些意外,发生就是发生了。说起叙事曲,我现在想说,它拯救了我。”
曲子结尾处无比辉煌,它没有明确表达对与错,却把答案留给了所有弹奏它和听它的人。
地震
发生一个多月后,一天,抑郁了很久的桃香意外在电视上看到浅田真央参加滑冰比赛,比赛用曲正是《叙事曲》。这首曲子突然打动了桃香绝望的内心。
如果要给这首曲子取个名字,桃香想,应该叫“灵魂的呼唤”。好像遇难者,在通过音乐大声呼唤,在通过音乐在倾诉。
桃香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肖邦,“你可能觉得困惑、孤独,你迫切需要找到共鸣。但并非一切都会立刻好起来。抓住此刻的黑暗,站起来——如果肖邦可以做到,那么我用我的一生也可以做到。”
桃香认识到,怀缅逝者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的生活精彩起来。”现在,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老师。
在灵魂最深的暗夜中,
肖邦的音符仍在充满力量地搏击
——这种绝望感和力量感的交织,
震动了无数在混沌中绝望的人们,
唤醒了他们沉睡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