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高强度学习,成绩一定好吗?

很多家长会觉得让孩子高强度的学习能给孩子带来优势,让孩子能够弯道超车,而一些例子似乎也证明了给孩子按加速键,让孩子在短时间内突击学习,也能获得不错的成绩。

这往往会给他们带来一个错觉,误以为高强度的集中学习的学习效果很不错。

孩子的人生慎按加速键

大家还记得2017年考入商丘某大学的天才少女张易文吗?

她之所以当时成为新闻人物,不在于她上大学考了多少分,而在于她考取大学那年年仅10岁。

每天学12小时(孩子每天学10小时)(1)

可是,上了大学之后的张易文,因为没有了父亲的规划,在大学里显得无所适从。

不光自理能力远远低于其他同学,而且因为不是同龄人,和同学间的交流都成问题。同学们也不愿意和这么小的幼稚的孩子玩。所以张易文感到很孤独。

因为父亲不再对她一对一辅导,在大学里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而且大学知识对于张易文来说生涩难懂,渐渐地,她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对学习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学不会就是学不会。

现如今,大专毕业的她只能回到家中的私塾当助教,每天帮妈妈批改作业。

每天学12小时(孩子每天学10小时)(2)

如果她父亲不是过早按下学习的加速键,那么她按部就班地上学,可能她会收获不一样的人生,也许就不至于独自品尝后悔的苦果了吧!

所以家长要尽可能地了解孩子,制定符合他特点的教育方式。

不可照搬网络上偶然的成功案例,毕竟我们大多数孩子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家长要认识到这一点并接受,孩子才能舒心又高效地学习。

过度学习键更要谨慎使用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这句话我们都听过,可过犹不及,这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也要张弛有度。

聪明的孩子从来都不是“逼”出来的,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适合高标准、严要求。每个孩子有自己的个性,家长应该尊重孩子,不要压抑孩子的天性,不要为孩子做决定。

小天的父母对小天的学习抓得很紧,从小天上初中以来要求孩子每天学习时间要达到十个小时,说这都是为了他好,而小天也很理解父母的苦心,他本身学习也很自觉,每天晚上花大量的时间预习和复习功课,周末也在家里专心看书,写作业。

每天学12小时(孩子每天学10小时)(3)

小天一天下来平均学习时间可达10小时

可是小天的成绩却并没有很大提升,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甚至还退步了。父母很是着急,却不知道如何是好。

小天自己也很焦虑,已经有些厌学情绪了:

明明自己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学习,成绩却没有提升;明明会的题到了考试却做不出来。

当孩子付出比同龄人多出好几倍的努力,却得不到家长想要的结果时,孩子学习压力会增大,心理压力也大,加上没有什么时间参加课外活动,长期处在这种学习的压力下,孩子会产生消极的思想,长期下去可能会抑郁。

每天学12小时(孩子每天学10小时)(4)

难道这些事件背后只是一小部分父母的误导式教育?

其实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课专心听,回家认真学,自觉把作业写完,然后就该玩的时候玩,考试的时候还能拿高分。

但真实的情况大多是像小天这样的孩子,明明看上去很努力,成绩却一般般,考试成绩不升反降的现象屡见不鲜。

以下几个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供家长参考学习

1.提问法。

学习时,可以利用提问法来引发思考、拓宽思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问题。

(1)自我提问法。

通过提供一系列供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表单,不断地促进学生自我反省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每天学12小时(孩子每天学10小时)(5)

例如,美国数学家波利亚就解决数学问题的四个阶段,提出了以下一系列供学生自我提问的问题。

◑理解问题阶段问:

未知条件是什么?已知条件是什么?已知条件足以确定未知量吗?多余还是不足?

◑拟定计划阶段问:

过去见过这种题吗?若见过,是否它以稍许不同的方式出现?

我能应用一个具有相同或相似未知条件的熟悉问题,解答当前问题吗?

如果不能解答当前问题,我能从已知条件中产生什么有用的东西?使用了所有的条件和数据了吗?

◑执行计划阶段问:

能清楚地认定每一步都是对的吗?能证明它是对的吗?

◑回顾步骤阶段问:

我能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吗?我能检验推理过程吗?我能运用这个结果或方法于其他问题吗?

(2)相互提问法。

家长可与孩子组成学习小组,给孩子一份类似于上述自我提问的表单,要求他在尝试解决问题的同时根据提问表单相互提问并做出回答。研究表明,相互提问法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与激发竞争意识,从而发展元认知水平。

每天学12小时(孩子每天学10小时)(6)

2.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本质上就是把知识讲解给自己听,简单地说,就是用自己已经掌握和理解的东西去理解新的东西。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该实验要求受试者学习一篇文章。其中,一半人被告知在学习之后需要考试,另外一半人被告知学会后要教其他人。

结果显示,那部分被要求教别人的参与者把文章理解得更透彻。因为当我们知道要去教别人时,就不得不在大脑里将信息整理得更有逻辑性,这就无形中加深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

这个学习方法对学英语很有成效,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学英语,让孩子来教你,亲子共学不仅增进情感,还能帮助孩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学得更扎实。

每天学12小时(孩子每天学10小时)(7)

3.整理笔记法。

边复习边整理笔记,深化所学知识,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整理笔记从以下三点入手:

(1)补充提示:补充听课时漏记的要点或复习时新的体会、发现,提示教材的重点、关键,或正确思考的角度、方法等。

(2)综合归纳:概括各知识要点,写出内容摘要。

(3)梳理知识: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理清条理,列出提纲。

每天学12小时(孩子每天学10小时)(8)

4.善于利用练习。

做习题是自我检测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只有通过练习,我们才能知道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光看书做笔记而不做练习有可能就会出现“看着觉得自己都懂了,到考试时却答不出来”的困境。

研究表明,在学习某个知识点后,练习比重复学习的效果更好。

但如何练习也很重要。

有实验证明,适当的分散练习比过度的集中学习效果要更好。

练习的目的是提高技能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一味追求题海战术则违背了练习的用意。

另外,在解题过程中不要只满足于得出的答案,还要清楚答案如何而来。

每天学12小时(孩子每天学10小时)(9)

一本练习册要力求发挥其十倍功效,要想办法使它变成一本参考书,变成新公式、新方法运用的实验场和解题方法的记录本。

个别简单的题目可以只标答案,对于那些需要思考一番才能确定答案的题目则要适当地做标注。

对于那些有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的题目,要将其视为最优题,尽量一题多解,写在一张白纸上再粘贴在练习册上,便于复习与参考。

每天学12小时(孩子每天学10小时)(10)

在父母无可奈何、却又下意识的日常的焦虑、攀比之下,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严重的可能会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和性格缺陷,即便赢在了起跑线,却未必能赢在终点线。

所以家长们不要太过焦虑,应该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安排学习时间和制定学习计划,教育方法切记不可生搬硬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