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养蜂的过程中,有一些养蜂技术员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分蜂出来的蜂群在找到落脚点或者蜂巢的时候,并不是一下子直接飞过去聚集结团,而是在落脚点周围先盘旋一阵子才慢慢结团”。关于这个问题,不说很多养蜂新手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就是连专业的养蜂人也不一定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不知道没关系,为了让所有的人可以掌握更多的专业养蜂知识,接下来我们会对上面所提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供大家参考。

蜂群分蜂前有什么特点(分蜂群选好落脚点以后)(1)

分蜂群


一·自然分蜂的基本过程

养蜂人都知道,每到春繁或者秋繁阶段,有蜂王台老熟的蜂群都会发生自然分蜂,分蜂的过程有三个阶段。

①分蜂初期,开始只有少量的工蜂在蜂巢前方的低处盘旋飞行,主要的作用就是保护蜂王在出来后避免天敌捕食。

②分蜂中期,这时候的蜂王已经出来了,所有的工蜂会在蜂巢上方开路,同时扩大蜂群盘旋的范围,目的同样是保护蜂王的安全性。

③分蜂后期,这时候的蜂群已经找到落脚点或者新蜂巢,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蜂群如何有序安排工蜂结团才能快速建造巢脾。

:蜂王从卵到羽化需要16天,分别是卵期三天,幼虫期5天,蛹期8天,中蜂和意蜂的蜂王在发育过程都是一样的。

蜂群分蜂前有什么特点(分蜂群选好落脚点以后)(2)

分蜂群


二·为什么分蜂群在找到落脚点以后,还要再盘旋一阵子才结团?有什么秘密?

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分蜂群在空中盘旋的目的有很多种,比如说在蜂群整体迁移过程中的盘旋就是为了保护蜂王和清除障碍物等等。但是当分蜂群找到了落脚点或者新的蜂巢以后,为什么还要盘旋一阵子再结团呢?直接结团不是更省时间?以下两点是关键。

1.蜂团内部的工蜂以建造巢脾为主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蜂群只有在结团以后才能更好地开始新巢脾的建造工作,关键在于这些新巢脾都是从结团的蜂群顶部中间位置开始往下建造的。

所以当我们看到土法养殖的蜂群的时候,为什么蜂巢中间的巢脾是最长最大的?原因就是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巢脾都是在蜂团的中间从顶部往下建造的。而且蜂群把巢脾建造在蜂团中间的原因也是为了繁殖幼虫处于恒温状态。

重点在于,我们还知道建造新巢脾的工作都是由12~17日龄的工蜂来完成,因为这个阶段的工蜂王浆腺已经萎缩,蜡腺发育成熟,主要的工作就是建造巢房、酿制花粉、酿蜜以及使用蜂胶。

因此,我们可以得知蜂团中间部位的工蜂都是12~17日龄的为主,因为这是它们的工作岗位。

蜂群分蜂前有什么特点(分蜂群选好落脚点以后)(3)

土法养殖的蜂群


2.蜂群盘旋是为了让专门建造巢脾的工蜂先聚集在中间

上面的内容已经详细介绍了蜂群的内部结构都是由12~17日龄的工蜂组成,但是在高速盘旋飞行的蜂群内部,工蜂的分布都是比较杂乱的,如果一分蜂就快速结团,那些专门负责建造巢脾的工蜂就不一定能聚集在蜂团的中间。这样一来,对于蜂团内部的建造巢脾工作是非常不利的,即便是可以从外面钻进去,效率也是大打折扣,怎么办呢?

所以分蜂群在找到落脚点或者新蜂巢的以后,为了确保建造巢脾的工作效率更高,首要的任务就是在旁边先盘旋一阵子,就是为了让那些专门建造巢脾的工蜂(12~17日龄)先聚集在内部,然后其他日龄的工蜂才聚集上去包围结团。

而为了保护整个蜂群的安全性,蜂团外部的工蜂都是以18日龄以后的为主,因为这个阶段的工蜂职责就是防卫工作,当然也包括采蜜,但是在蜂巢还没有建造好之前,它们的工作重点是以保护整个蜂群为主,因此,这些工蜂最后才聚集结团。

蜂群分蜂前有什么特点(分蜂群选好落脚点以后)(4)

分蜂群


总结:综上所述,蜂群在分蜂以后,找到新蜂巢时为什么还要盘旋一阵子才结团?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最终的结果都是为了让专门建造巢脾的工蜂先聚集在中间,最后才是大龄工蜂聚集在外围做保护工作。

为什么自然分蜂群的飞行轨迹都是圆形的?专家:这三个隐情是重点

农村山上怎么才能找到野生土蜂蜜?养蜂人教你这样做可以一举两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