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战场范围波及全国、参战规模超过百万的军阀混战——中原大战,以中央军的胜利宣布告终。从此之后,蒋介石奠定了自己的正统地位。

冯玉祥中原大战后住在什么国家(中原大战后阎锡山)(1)

中原大战三巨头:冯、蒋、阎

虽然此后蒋介石也多次下野,但是,国民政府和中国实力最强的中央军一直牢牢掌控在蒋介石的手中,而一度与蒋介石平起平坐的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等人则一败涂地。

中原大战失败后,惨败的阎锡山、冯玉祥等人纷纷通电下野,李宗仁、白崇禧败退广西,阎锡山下野后逃往大连,冯玉祥也被迫隐居山西。

然而在此之后,几个中原大战失败者的命运却截然不同。虽然两次反蒋失败,但是,新桂系的首领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依然牢牢掌控着广西省,李宗仁麾下的桂军也一直是中国实力最强的军阀力量之一。

冯玉祥中原大战后住在什么国家(中原大战后阎锡山)(2)

新桂系三巨头

位于山西的阎锡山也不例外,阎锡山在短暂退往大连之后很快东山再起,麾下的晋绥军也迅速回归其麾下。可以说,中原大战失败之后,李宗仁、阎锡山等人虽然彻底失去了角逐全国的可能,但是,这两大势力的根基,也就是他们的老巢广西省和山西省依然牢牢掌控在手中,他们更从未失去过军阀最根本的力量——军队。

然而,有一个人却成为了例外,那就是西北军首领冯玉祥。中原大战之前,冯玉祥是国民党四大新军阀之中地盘最广的军阀力量。

当时,坐拥宁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六省之地的冯玉祥,不但拥有最广阔的地盘,同时,总兵力高达40余万的西北军也是国内各路军阀之中最为善战的部队。

冯玉祥中原大战后住在什么国家(中原大战后阎锡山)(3)

冯玉祥

然而,就是这支规模庞大、战斗力也颇为强劲的部队,却在中原大战之后灰飞烟灭,冯玉祥也彻底失去了兵权。在其后,冯玉祥虽然屡次担任要职,但大多有职无权,冯玉祥再也不是那个叱咤风云的军阀首领。

为什么阎锡山、李宗仁在兵败之后都能东山再起,冯玉祥却彻底一败涂地呢?

其实,中原大战之后,西北军虽然遭遇惨败,但却并没有彻底消失。当时,西北军出身的韩复榘成为山东省主席,割据山东且拥兵10万。西北军残部2万余人在冯玉祥的老部下宋哲元的率领下进驻察哈尔。

冯玉祥中原大战后住在什么国家(中原大战后阎锡山)(4)

宋哲元

原属西北军麾下的马鸿逵、马步芳等人则占据了甘肃、宁夏、青海等省。至于其他西北军的势力,如石友三等人,都拥兵数万不等,成为北方一股股相对独立的军阀力量。

这些出身西北军的军阀首领依然拥有相当不弱的兵力,如果这些人如同晋绥军和桂军一样,仍然效忠老首领,冯玉祥可以轻而易举的东山再起。

而这些西北军旧部占据的河北、察哈尔、山东、河南等省,比之中原大战之前西北军的根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贫瘠之地,还要更为优越。所以,冯玉祥甚至可以轻而易举的超越李宗仁和阎锡山,再次成为仅次于蒋介石的国民党第二大军阀力量。

冯玉祥中原大战后住在什么国家(中原大战后阎锡山)(5)

西北军

然而,与晋绥军和桂军的将领的选择截然不同,宋哲元、马鸿逵、韩复榘、石友三等人对于他们的老长官冯玉祥视而不见。他们或选择独立,或依靠一方,唯独没有选择重归冯玉祥的麾下。他们虽然在表面上依然对于冯玉祥持尊重的态度,但实质上却大多采取了“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

为什么这些西北军旧将对于老长官冯玉祥持如此态度呢?

要知道,西北军中上层的军官,大多数都是冯玉祥一手提拔的,他们中许多人甚至从士兵开始就在冯玉祥的麾下。例如韩复榘、孙良成、孙连仲、石友三、刘汝明等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冯玉祥中原大战后住在什么国家(中原大战后阎锡山)(6)

韩复榘

由一个普通士兵被提拔为高级将领,无论是传统观念,还是当时的人们的道德观,冯玉祥对于这些西北军旧将都可称得上恩重如山。事实上,这其实也正是冯玉祥屡次遭遇坎坷,却始终没有失去对于西北军控制权的根本原因。

例如1926年,西北军在北北洋各路军阀联合进攻下失败之后,冯玉祥被迫了宣布下野并前往苏联。损失惨重、弹尽粮绝的西北军惶惶不可终日。

然而,当冯玉祥从苏联归国之后,西北军顿时十分振奋,离开的西北军的将领也纷纷重聚到冯的周围。这也正是冯玉祥能够召集旧部在五原誓师北伐的倚仗。

然而,这一切在中原大战之后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中原大战失败后,西北军旧将们却不再愿意如之前一样再次回到冯玉祥的麾下。为什么中原大战之后,这些西北军旧将不约而同的选择背叛冯玉祥呢?

冯玉祥中原大战后住在什么国家(中原大战后阎锡山)(7)

冯玉祥

第一,从军事角度上看,是因为冯玉祥失去了西北四省的根据地。中央大战爆发之时,为了与蒋介石决战,冯玉祥与畏首畏尾的阎锡山不同,他几乎倾尽全力。

当时的冯玉祥甚至有了破釜沉舟之念,也因此,他将留守在青海、宁夏、甘肃等根据地的西北军部队几乎全部东调,参与中原大战。冯玉祥在电报之中甚至说出了“胜则到江南组织政府,败则不惜同归于尽”的电文,从中也可见冯玉祥的坚决。

然而,倾尽全力的决战,胜利固然辉煌,然而失败之后结果也十分惨烈。由于倾巢而出,当战争急转直转之下后,冯玉祥西北军主机再无法撤回西北根据地。没有了根基之地,西北军因此面临弹尽粮绝的绝境,并最终四分五裂。

冯玉祥中原大战后住在什么国家(中原大战后阎锡山)(8)

冯玉祥

第二,与西北军高级将领们对于冯玉祥的个人态度有关。韩复榘、宋哲元、石友三等西北军高级将领,都是冯玉祥从基层选拔提拔出来的。而善于练兵的冯玉祥也一贯以关心士兵疾苦著称。

但是,在对下关心的同时,冯玉祥对于那些他一手提拔的西北军高级将领却十分严厉。由于这些人都是被他一手提拔而起来的,所以,对于这些军官,冯玉祥更多的是摆出了封建家长式的威严,而统治方式也采用了封建家长的作风。

对于已经能够统帅数千甚至数万大军的西北军高级将领们,冯玉祥完全无视他们的尊严,依然如对待子侄一样动辄让他们罚跪甚至打军棍。

冯玉祥中原大战后住在什么国家(中原大战后阎锡山)(9)

西北军高级将领们

显然,在冯玉祥眼中,他们与自己可以任由长辈打骂的晚辈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对于这些已经成为一军之长甚至一省主席的高级将领而言,这却是根本无法容忍的。

因为他们已经不再是一名不文的小兵了。冯玉祥的打骂,是对于他们尊严的践踏,这样的经历时间越长,次数越多,这些高级将领们内心积攒的不满也就愈盛。而最终,这种不满在西北军逆境之时爆发出来,让他们选择远远离开这个封建家长式作风的首领。

第三,西北军没有一个明确的政治主张。这一条也是冯玉祥自己总结出来的失败教训。由于自幼读书不多,冯玉祥其实并没有接受过完善的教育,尤其是军事教育。

所以,从十几岁就开始当兵、成长于军伍之中的冯玉祥,对于军事十分擅长,但是对于教育和政治却是典型的门外汉。

冯玉祥中原大战后住在什么国家(中原大战后阎锡山)(10)

冯玉祥

而由于生活和教育经历的限制,冯玉祥的思维模式其实受限颇多,例如,他有着朴素的爱国救国理念,但却并没有明确的信仰和政治主张。而自身对于科技和政治人才的不信任,也使得冯玉祥没有一个可靠的智囊团查漏补缺。

所以,为了掌控军队,冯玉祥想尽了办法,却都不尽如人意。冯玉祥甚至采用过宗教的方式,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基督将军”的绰号。但是这一切并不能解决西北军的根本问题。没有一个统一政治信仰的西北军官兵,始终无法真正凝聚在一起,也使得西北军的将领们普遍对于前途不乐观。

第四,与西北地区的贫瘠也有很大的关系。众所周知,打仗就是打钱,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而在极度依赖武器和后勤的现代战争之中更是如此。

冯玉祥中原大战后住在什么国家(中原大战后阎锡山)(11)

冯玉祥

所以,在军阀混战中,金钱的重要性是无法替代的。然而遗憾的是,虽然占据了当时最广阔的地盘,但是,以西北地区为主的西北军根据地却是国民党四大新军阀地盘中最贫瘠的地方。

也因此,冯玉祥的西北军虽然以善战著称,但也是当时全国各路军阀之中装备最差、也最穷的部队。西北军甚至被当地的百姓称之为叫花军,就是因为西北军的士兵甚至连一套完整的军装都没有,不得不穿着破破烂烂的便服。

最惨的是,中原大战爆发之时,西北军刚刚经历了百年罕见的连年大旱灾,导致西北地区灾荒遍地,愈发贫瘠。而依靠如此根据地,即便冯玉祥竭泽而渔,他的军费与阎锡山、蒋介石等人也相差甚远。

冯玉祥中原大战后住在什么国家(中原大战后阎锡山)(12)

阎锡山

很多时候,西北军将士不但军饷无法准时到手,甚至连饭都吃不饱。在这种情况之下,当他们遭遇了生活和待遇水平远在其之上的中央军时,自然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反差。

也正是这种巨大的反差,当蒋介石利用金钱的优势发动金元攻势之时,西北军上下由于心态失衡,纷纷倒在了金元攻势之下。即便有些人没有倒戈,这些心态失衡的西北军将领也斗志锐减。

第五,也与西北军官兵厌恶军阀混战、普遍追求和平和统一有关。中原大战,其本质上就是国民党各军阀力量为争夺利益而爆发的内战。

但是,蒋介石在其中的地位是最为独特的,虽然他也是为了一己之私,但是,蒋介石毕竟占据了中央,一直把控着国民政府,先天占据大义。

冯玉祥中原大战后住在什么国家(中原大战后阎锡山)(13)

蒋介石

​在这种情况之下,虽然国民党中央的威信早已低的不能再低,但是对于普通西北军官兵而言,这依然是毋庸置疑的中央政府。

所以,当蒋介石用国民政府的名义号召停止内战之时,渴望统一、厌恶内战的西北军将士们,纷纷选择站在了蒋介石的一边。

所以,种种因素共同的作用之下,坐拥40余万大军、占据西北六省之地的冯玉祥西北军,彻底四分五裂,叱咤风云数十年的冯玉祥,也从此成为光杆司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