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胡崇峻在神农架的深山老林里,无意中发现了一个丧歌手抄本。没想到,由此成就了一部汉民族创世史诗!

胡崇峻生于1954年,祖籍浙江定海,是一个武官世家。后来,祖上有一辈人被派往鄂西北任职,卸任后就在神农架定居下来。

湖北神农架传说(湖北神农架地区)(1)

他3岁丧父,5岁时,母亲撇下他和两岁的弟弟,远嫁他乡,孤苦无依的兄弟俩就跟着继祖母生活。

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善良的继祖母对兄弟俩却视如己出,并让他们跟着有文化的亲戚学知识,算是启蒙。

胡崇峻从上初中开始,就常常独自一人行走在神农架黑暗的山林里。

每次鸡叫头遍就出发了,直到夜里十点多,才能到达位于房县县城的学校。这样的路程,他每周都要往返一次。

学成后,胡崇峻被安排在麻湾镇教书,每天要趟过28道溪河,翻过许多个大小山梁,循环往复。

因此,他是被深广的黑暗喂大的,启程是黑暗,目的地也是黑暗。

他的眼里、耳里全是在这黑暗里流传的各种故事\\。

01

1983年的一天,胡崇峻从一位生活在深山老林的老人那里,发现了在当地流传甚广的丧歌唱本《黑暗传》的手抄本。

湖北神农架传说(湖北神农架地区)(2)

这是自明清以来,广泛流传于湖北神农架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在丧礼上盘唱的孝歌.

由民间歌师对神话历史小说进行改编,并手抄传承下来,是以七言韵文为主体的民间神话长诗。

这种歌谣式唱本,经过当地一代代人口口相传,流传下来,在全国其他汉族地区从来未曾见过,闻所未闻。

胡崇峻一下子就被这个唱本吸引了,既然是口口相传的东西,就可能出现偏差或不同版本,于是,他开始了漫长的搜集和整理。

果不其然,经过走访当地的很多老人,胡崇峻先后发现了《黑暗传》的8种文本,共有三万多行。

事实证明,《黑暗传》流传于民间,版本众多,就像是一张藏宝图,被分成许多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人手中。这些人,往往有一个身份,就是当地的民间歌师。

在神农架林区、保康县及周边地区,从古至今,在红白喜事上,就有请歌师吟唱的习俗,这也是《黑暗传》得以传承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演唱的时候通常是从最近的朝代唱起,然后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往前唱。但又不是由一个人唱完,而是参加丧礼的人都可以参与其中。

我唱完一个朝代,你接着唱下一个朝代,你唱完他再接着唱。就这样轮流着,一直唱到宇宙生成。

所以,不同的歌师手中的《黑暗传》往往不同,现如今,这些歌师大都年事已高,一旦去世,他手中的《黑暗传》就可能永远尘封于世。

因此,收集整理《黑暗传》就显得迫在眉睫。

于是,胡崇峻主动申请调到神农架群艺馆,一头扎进了《黑暗传》的收集整理工作中,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02

那么,《黑暗传》到底有什么魔力,让胡崇峻沉醉其中?

《黑暗传》的主要内容从宇宙生成、天地开辟、洪水泡天、人类再造一直唱到人皇创世,历史脉络很清晰,且融远古神话、民间传说和历史事件于一体,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

我们都知道,是盘古辟开了天地,女娲造了亚当夏娃,人类才得以繁衍生息。

湖北神农架传说(湖北神农架地区)(3)

那么,再往前呢?盘古和女娲又从何而来?

《黑暗传》就给出了答案:先天出是上天皇,开天辟地手段强,相传一十二万载,洪水泡天八千年。后天盘古把天开,日月三光又转来,乾坤一十二万载,依然黑暗水连天。

据说,盘古开天之前的名字叫混沌,当时的世界也如他的名字一样,洪水滔滔,朦胧混沌。后来,混沌得了劈天斧,才改名盘古,将天地分开。

“盘古来在山顶上,一斧劈开混元石,青气飘往九霄云,重浊落往下方存。忽然一声雷震响,分开天地人三才,将身来到昆仑地, 天地日月照精神。”

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地、日月、昼夜各归其位,阴阳已分明,于是阴阳相合,化生万物。

从宇宙生成,一直到后来历朝历代的朝代更迭,《黑暗传》都有详细的呈现,活脱脱一部人类发展史。

不论是对后世的历史研究,还是对神农架及周边地区的民俗文化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

03

在荆楚大地,唱孝歌的传统由来已久,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家里死了人,都会唱孝歌。

孝歌的内容不一而足,有的为死者歌功颂德,有的为后代子孙祈福,有的祈祷亡人早登极乐……

不管是哪一种,内容都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尤其是唱到朝代更迭时,更是以历朝历代忠义孝道的人物为主角,传唱他们的感人事迹,传递正能量。

因此, 唱孝歌的主要目的虽然是祭奠亡灵, 但同时又能感化教育后人,真正体现了“慎终追远”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将中国的传统孝道代代相传。

湖北神农架传说(湖北神农架地区)(4)

《黑暗传》的传承形式主要是手抄文本,口口相传。既然是口口相传,就会带有主观性,唱师在演唱过程中,就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表演需要,进行一些改编。

因此,演唱时也会加进一些表演形式和乐器,比如锣鼓、唢呐等。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打丧鼓”。

鬼神、巫术一直都在中国民间占有一席之地,而“丧鼓”就来源于此,与请神求雨、跳大神巫鬼活动一样,在荆楚大地上根深蒂固。

04

关于“丧鼓”的起源,在当地还有一个传说。

传说庄子是个半神仙,有一天,他出门路过一个坟地,看见一个女的拿着扇子在扇坟上的土,他觉得很好奇,就问道:“娘子,你为什么要扇这坟上的土呢?”

“公子有所不知,坟里埋的是我丈夫,我们两个人感情很好,丈夫死前说,要等他坟上的土干了,我再嫁人,可我现在等不得了。”

说罢,娘子接着又扇了起来,庄子接过扇子,很快就把坟上的土扇干了,然后把扇子还给娘子,并告诉她,可以嫁人了。

庄子回到家,把路上看到的事告诉了自己的媳妇,媳妇说:“那我跟她不一样,你要是死了,我一辈子不嫁人。”

为了验证媳妇的话,庄子这个半神仙就在家里装死,媳妇忙着为他安排后事。

庄子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英俊潇洒的公子假装来访庄子。对庄子媳妇子说,他与庄子是八拜的生死之交,现在庄子提前走了,他要为其守一百天灵。

媳妇还真以为是丈夫的朋友,就同意了。于是,公子就在庄子家住下来。

然而,这一住就出了问题。

湖北神农架传说(湖北神农架地区)(5)

庄子媳妇天天跟公子朝夕相处,日久生情,两个人就混到一起去了。

有一天,公子在家里装脑壳疼,在床上乱踢腾,疼得死去活来。

媳妇要去弄药,公子说:“我这病,没什么药可治,除非那刚死的人的脑水,挖一坨出来一喝,就可以治好了。”

媳妇心想,那还不简单,丈夫的灵柩还停在堂屋里呢,马上就能挖一坨来。

于是,她就去揭庄子的棺材盖。没想到,盖子刚揭开,庄子就从里面一跃而起,公子也不见了。

媳妇吓了一大跳,想起自己当初说的话,羞愧难当,上吊自杀了,庄子就拿着盆子边敲边唱,陪伴亡妻。

从此,当地每逢死了人,就有了唱丧歌、打丧鼓的习惯。

05

从古至今,生与死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在丧礼这个特殊的仪式中,透过《黑暗传》对“人从何来,回归何处”,这一富有哲理性问题的回答, 我们或许可以将普通老百姓平平常常的生死哲学,感悟一二。

湖北神农架传说(湖北神农架地区)(6)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黄老学派的生死观,在荆楚民间的影响很大,孝歌是《黑暗传》民间传承的载体,也最能反映楚人的生死观念。

2010年5月18日,《黑暗传》被列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项目第三十项,同时被誉为汉民族创世史诗,而它的发现者胡崇峻也被称为“中国的荷马”。

《黑暗传》不但能让我们透见中华民族以“忠孝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而且能揭示这一民族精神之根基。

因此,通过研究《黑暗传》来反观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有效性问题,对我们今天文化寻根、构建中华民族文化的现代形态,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通过研究这一民间文化传承方式,联系现实,思考如何利用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结合各地的民俗风情,把当代主流意识形态,合情合理地渗透到民间,从而达到最好的传承效果。

这既为消除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无形壁垒,提供理论支持,也对我们今天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共同的民族价值观,寻找最合适也最有效的传承途径,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青年文学家》——《关于汉民族创世史诗《黑暗传》神话特色与文化价值与研究》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黑暗传》:汉民族神话史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黑暗传》中的盘古神话及其传承特点》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度百科

作者:楚楚

编辑:剩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