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是一个凯歌高奏、捷报频传的年头。艰苦卓绝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这一年取得了最后的、决定性的胜利,德、意、日法西斯的末日终于来到了。

在欧洲,4月29日,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被游击队处死,暴尸米兰街头。

4月30日,纳粹首领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2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德国无条件投降。

在辽阔无垠的太平洋上,美军势如破竹,连克塞班岛、硫磺岛、菲律宾、冲绳,直逼日本本土。大日本帝国已如日薄西山,奄奄一息。

在中国战区,中国远征军反攻缅北,打通了滇缅路,稳定了大西南。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也转入了全面反攻。

这是一个辉煌的年代!这是一个胜利的年代!大反攻的激昂号角声和隆隆炮声,响彻了全世界每一个角落,和平和胜利的曙光已经从地平线上升起,全人类将因此而获得新生!

中日最后一场大决战是哪一年(中日最后一场大决战)(1)

湘西战场(雪峰山会战)自然也不例外。

5月上旬,位于雪峰山西口、沅江东岸的湘西小镇安江(今黔阳),突然戒备森严。中国军队一次重大的军事会议在这里悄悄地召开了。

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陆军总参谋长肖毅肃、第4方面军司令王耀武、第4方面军参谋长邱维达、工兵指挥官马崇六、炮兵指挥官彭孟揖、美军指挥官麦克鲁、巴特鲁及第4方面军联络官金武德等一大批中外将领济济一堂,共商破敌大计。

会议的中心议题只有一个:即如何使用二线部队开展大反攻,消灭入侵湘西的日军。

中日最后一场大决战是哪一年(中日最后一场大决战)(2)

肖毅肃、冷欣提出,采取中央突破、正面反击,将日军压缩到资水以西歼灭,新6军军长廖耀湘对此方案表示赞同。

第4方面军参谋长邱维达对这个方案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如果把18军和新6军等精锐的二线部队投入正面突击,敌我双方硬顶在一起,力量对消,形同“顶牛”,纵然把日军顶出去,却不能捕捉歼灭日军主力,而我军的作战初衷是要打“歼灭战”的。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作战方案:“采用左翼迂回包围战术,用1个加强军的兵力,从辰溪、溆浦一线插入敌人侧背向南攻击,配合一线兵团截断湘黔公路,将日军封闭在雪峰山区加以全歼。”

邱维达话音刚落,参加会议的将领们立即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会上的争论十分激烈,直至深夜,仍没有议出个结果。何应钦左顾右盼,一时也作不了决断。

邱维达早已等得不耐烦了,他见会议陷入僵局,就借口有急事处理,跳上一辆美式吉普车,连夜翻越雪峰山,赶回溆浦陈家垴第4方面军前线指挥所。一路上,他望着窗外黑黝黝的山影树影,思绪仍围着“左翼迂回”和“中央突破”这两个方案打转转。

中日最后一场大决战是哪一年(中日最后一场大决战)(3)

天亮时分,邱维达赶到了指挥所,由于一夜未睡,他感到十分疲乏,想休息片刻。当他刚刚躺下,电话铃就响了。他拿起电话,王耀武那山东泰安口音便在耳边炸响,通知邱维达,他的方案已被何长官及美方通过,由18军负责主攻,具体实施方案由他全权负责。

次日清晨,邱维达驱车直抵大江口。大江口位于叙浦县城以西60里处,公路从江边小镇一侧穿过,邱维达站在路口,远远望见尘土飞扬,一支着装整齐的大军迎面开了过来。

走在公路当中的是一溜高大威武的美式10轮大卡车,卡车后面牵引着美制105毫米榴弹炮、75毫米山炮、57毫米、37毫米反坦克平射炮。紧跟其后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步兵纵队,清一色的头戴美式钢盔、身穿土黄色的咔叽布军服,胸前挂的、手上端的、肩上背的全是各式各样的美制武器,有汤姆逊冲锋枪、伽兰德自动步枪、卡宾枪、巴祖卡火箭筒(单管轻型火箭筒)、60迫击炮、勃朗宁机枪以及火焰喷射器。如果不是那钢盔下的黄皮肤、扁鼻梁、黑眼睛,这简直就是一支地地道道的美军。

中日最后一场大决战是哪一年(中日最后一场大决战)(4)

18军军长胡琏没有坐美式吉普车,而是骑一匹青色五花马,头戴钢盔,双袖高高卷起,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老同学相见,分外高兴。邱维达立即与胡琏探讨了此次的作战计划。

1945年5月4日,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下达了在湘西地区向日军全面反攻的命令。总攻日期定在5月8日。

此时,18军已到达指定地域。第11师进驻大沙江、小沙江、牛子店一线;第118师和暂5师进驻隆回司;第18师协同第73军由洋溪向大桥边、巨口铺之敌攻击。

5月5日,第4方面军总司令王耀武用电话向胡琏下达了全线攻击令。18军兵分3路:第11师直插放洞、山门、石下江,向洞口挺近;第118师直奔隆回,侧击日军第47师团,截断116师团退路;第18师则先攻洋溪、巨口铺一线,然后直指新化。

18军像一柄锋利的钢刀,拦腰一击,将日军的前后一分为二,把进攻湘西的日军主力牢牢的锁在云雾缭绕的雪峰山中。

日军插翅难逃。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中日最后一场大决战——雪峰山会战(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