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关于“是人还是斯人”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到底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双方据理力争,各自拿出当年的教材当证据,各持己见,谁也不服谁,说来说去还是采纳教材时有出入,几千年的文化流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直有小修小改,不用说古文,现代文一样如此。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作品了,因为它不但入选了中学语文教材,还同时入选了小学语文课本,《少年闰土》就是节选其中部分章节。

故乡有多少年的变化(是人斯人故乡第一句从)(1)

由于《故乡》长期‘霸占’语文教材,连续几十年不间断成为语文书上的钉子户,也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记忆,相信很多人毕业多年依然能倒背如流,开篇第一句就是“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两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故乡有多少年的变化(是人斯人故乡第一句从)(2)

开篇的原文写得很优美,不过翻阅不同版本教材时,却发现有点小出入,以94年人教版为例(大部分80后学的就是这版教材),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却改成了“相隔2000余里,别了20余年”,虽然字面意思差不多,但用阿拉伯数字代替了汉字,总感觉不伦不类,一方面破坏了结构的整体性,另一方面给人误解,好像汉字表意不明,需要接助外来数字来完善。

故乡有多少年的变化(是人斯人故乡第一句从)(3)

或许有人会说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都是一样的意思,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已,但你作为教科书,不是一般的课外读物,首先要注重严谨,尊重原著,翻遍鲁迅先生所有版本《呐喊》,里面的《故乡》首句都是纯汉字,没有夹杂外文数字,为什么到了教科书就变味了呢,如果硬说两者是同一个意思,那为什么不干脆改成‘相隔1000多km’,反正距离都一样。

故乡有多少年的变化(是人斯人故乡第一句从)(4)

时代在进步,似乎后来的出版社也发现了类似问题,在最新版教材里又重回正轨,改成了原话。“故乡”绕了一圈,终究回到了原点,“啊,这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