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1)

新财富APP(www.ikuyu.cn), 沟通资本与分析师的桥梁,提供有深度的见解

作者 国信证券 陈福

行业回归价值

结构优化下的规模增长

目前对中国保险业发展目标的政策指引主要出自“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保险业十三五规划”)两个文件,分别在 2014 年 8月和 2016 年 8月由国务院和保监会出台。按照政策所提出的发展目标,中国保险业在 2020年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达到 5%和 3500 元/人,同时保险业十三五规划提出了 2020 年保费收入达到4.5 万亿的目标。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2)

根据我们的测算,若要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政策目标,2020 年保费收入应达到 4.9万亿以上,对应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不低于 5.3%和 3500 元/人。同时我们预测 2016 年原保费收入为 3.15 万亿左右,若要达到 2020 年 4.9万亿的保费收入目标,2017-2020 年保费收入年复合增速不应低于 12%,增速低于 2014-2016 年的17%、20%和 30%,除了政策目标对行业增长可能存在低估之外,我们认为万能险政策的趋紧以及车险增速的降低是保险行业未来几年保费收入预期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我们认为无论寿险还是财险行业,都已出现从粗放式增长过渡到价值创造阶段的趋势,注重价值创造的传统型险企其优势也将进一步扩大。

2020 年于行业保费收入将不低于 4.9 万亿,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到达到 5.3%和3500 元/人 。根据以上逻辑,且在万能险政策趋紧和被严格执行的前提下,2020年保费收入达到 4.9 万亿,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达到 5.3%和 3500 元/人,基本达到政策目标要求。进一步假定 2017-2020 年维持 12%的年均复合增速,推测2017 年保费收入将不低于 3.5万亿,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为 4.6%和 2817元/人。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3)

中国保险业发展水平仍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根据 2014年 Sigema统计数据,中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为3.2%和 235美元/人,显著低于世界平均值 6.2%和 662美元/人的水平。假定国内保险行业 2020 年保费收入达到 4.9 万亿元,保险深度和密度 5.3%和 3500 元/人的水平仍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认为中国保险业仍将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加速回归保障

我们较为确信 2017 年行业将加速回归“ 保障”,万能险销售或将明显减速,长期期缴业务成为核心竞争点。保险行业回归保障本质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我们有较为确定的理由相信 2017年保险行业将体现出明显的回归保障趋势,具体体现为万能险销售可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减速,以及龙头险企更为注重长期期缴业务。有两点重要的理由支撑:1)资产投资环境不太支持资产驱动型险企的激进式扩张;2)保监会对“中短存续期产品”(指万能险)的高压监管态势将延续。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认为 2017年将有别于之前年份,体现出明显的回归保障的趋势。

可以从三个方面判断万能险爆发。增长的可持续性。万能险在国内的爆发增长有其深刻的背景原因,抛开产品本身的“异化”(万能险引入中国后,更多以具有刚兑特征的“理财产品”的形式出现)因素外,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判断万能险增长的可持续性:1)资本市场的表现;2)举牌上市公司按权益法入账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操作空间;3)新销售保单提供的持续流动性支持。

投资环境已经不支持万能险持续高增长。作为明显偏向理财型的保险品种,股市的景气程度对万能险销售具有显著影响,在牛市时期,保险公司通过销售万能险可以快速获取可投资资金,用于股市的投资。而保险公司本身则类似于一支加了杠杆的混合基金(类似于 70%债券 30%股票的混合基金),分享牛市红利。万能险的爆发始于 14年底牛市刚起步时期,之后维持高增长的态势。但从险资的收益率趋势看,2015 年或将成为险资近年来的高点位臵,未来几年预计大概率出现缓慢下滑的态势。从更为宏观的视角看,国债收益率自 2014 年国内进入降息周期以来持续走低,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相应下滑,但随之而来的股市牛市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的下降,2016 年以来,作为支撑的股市也恢复至“常态”,险资投资环境开始经受考验。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4)

受限于符合要求的股票资产有效供给不足,举牌策略具有天花板效应。万能险销售并未随股市的消退而减速,特俗的会计入账规则是重要原因。按会计规则,持有上市公司 20%以上股权,或者持有 5%以上股权 获得董事会席位后,可以按权益法将股权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按买入时股票PE估值的倒数确认每年账面投资收益。我们可以做一下测算验证举牌的天花板效应:将万能险假定为配臵 70%债券和 30%股票的混合基金,同时假定 30%股票资产都通过举牌方式获取,我们给出了举牌模式下不同的债券和股票 PE估值水平所能支撑的万能险总负债成本。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5)

通过测算可知,当股票 P/E估值低于 10倍时,举牌才对险资账面收益率产生较为明显的正面影响(假定万能险 4%的结算利率,考虑渠道费用和管理费用后,总成本约 6%)。但另一方面,目前满足估值水平(TTM,扣非口径)的股票有限,考虑到操作层面则更为有限,就总数而言,0<PE<10 倍的股票为 22 支,其中 15家为商业银行;10<PE<15 倍的股票为 65 支,在约 3000 支 A 股上市公司中占比甚微,这也是险资举牌的理论上限。

即便以上测算显示出万能险实际投资收益率面临较大压力,但其“资金池”特性依然能提供很好的流动性。也即,产品端的监管或投资端的资产荒压力为万能险带来中长期的趋势性压力,但短期内若要有明显效果,依然要靠“行政式”监管或对投资端进行监管,我们已经在近期观察到了这个明显的趋势。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6)

监管将逐步过渡到投资端,后续政策出台预期较强。在之前监管框架之下,万能险在产品设计以及销售上处于监管范围之内,投资端并没有进行特定监管。但产品端的监管具有较强的滞后性,2016 年 12月以来,保监会先后对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进行直接监管,且监管方向已经明显的从产品端向投资端过度。目前对万能险投资端的监管仍缺乏系统性的政策支持,政策出台预期较为强烈。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7)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8)

在监管趋严以及“资产荒”作用下,万能险销售同比增速大幅下滑,2016 年 6 月-9 月连续 4个月出现负增长。我们预计 2017年万能险监管覆盖到投资端后,万能险销售额仍将维持明显减速的态势,行业加速回归保障。

行业重估的逻辑

行业价值创造的重心回归至产品端。无论是寿险还是财险,都体现出这个趋势。最为重要的原因仍在于经济增速趋缓后,投资端收益率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资产驱动型险企的逻辑路径在中长期内将受到抑制,考虑到目前监管层对资产驱动型险企的重点监管,预计 2017 年行业价值创造更多依靠产品端的承保业务,投资端重新回归“锦上添花”的功能定位。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9)

行业大逻辑之下, 在承保端具备优势的传统险企价值更为明显。但除此之外,寿险和财险在其他方面也体现出明显的边际改善迹象,比如对于寿险而言,国债收益率的边际改善提升市场对内含价值的信任度,进而提升板块估值水平;同时偿二代下新业务价值创造能力存在系统性重估的必要,期缴保障保单价值创造能力更为突出;财险方面,由于市场担忧车险费改之后行业竞争加剧,对应股票估值水平出现历史低位,但龙头财险已经利用承保业务的持续优势构建起业绩复利的模式,其价值存在较大的边际重估空间,目前估值偏低提供了很好的买点。这也是我们看好 2017年保险板块的核心逻辑。

寿险价值重估

结构优化:万能险降速,税延养老险可期

按照保险“国十条”以及十三五规划的政策目标,2017-2020 年人身险原保费收入年复合增速不低于 13.22%,其中 2016年和 2017 年分别达到 2.3万亿、2.6万亿。而分别代表万能险和投连险新增交费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增速或将明显降速。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10)

参照万能险崛起之前行业增速,若要维持不低于 13.22%的保费收入增速,或需要出台税延型养老险政策提供支撑。近年来人身险规模的高增长部分受益于万能险的爆发式增长(万能险保费中,不承担保险风险的部分计入“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中,另一部分仍需计入到“原保费收入”中),如在万能险快速增长的 2015 和 2016年,原保费收入同时维持了 25%和约 40%的增速,而在 2010-2014 年增速分别为28.7%、-8.6%、4.5%、8.4%和 18.4%,期间复合增速仅为 9.5%。若未来几年万能险规模出现明显降速,则将显著提升税延养老险政策的出台概率。

边际成本改善

万能险产品竞争 的趋缓可以缓解保险公司投资端压力。据我们观察,自 2016 年初以来,万能险结算利率普遍下调,一定程度上缓解险资投资压力。比如,中国人寿披露其大部分万能险产品结算利率已经下调至 3.9%的水平。以国寿鑫账户两全保险(万能型)为例,结算利率从 2016年 1月的 5.05%下降至 2016年 11月的 3.9%,下降 1.15 个百分点。

由于万能险产品的结算利率可以很好的进行“比价”,各家险企对于结算利率的调整一方面受制于实际投资收益率的下滑,另一方面受制于竞争对手万能险产品的竞争。综合考虑以上两点,我们认为万能险结算利率的下调应属于“资产荒”背景下的被动式调整,其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险资的投资压力,但保险公司也难以在万能险结算利率下调过程中获得更多益处。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11)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12)

监管层对万能险持续执行严格的监管,若能引起险企之间保险产品价格竞争的普遍性趋缓,则应被视为行业性明显利好。虽然目前我们没有看到这方面较为明确的趋势,但从目前监管态度以及“资产荒”的持续性而言,2017 年仍有可能看到产品定价方面竞争的趋缓,我们也将持续跟踪这方面的动向。

国债收益率回升提振信心

国债收益率回升对寿险公司的影响更多体现为“账面”和“信心”上的影响,包括对当期税前利润的调整以及对内含价值可信度的影响。对于险资的资产配臵而言,短期国债收益率的实际影响较小,若国债收益率在中长期的趋势上回升,则会对保险公司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形成正面影响。

国债收益率曲线已经出现明显整体上移。国债收益率曲线自 2016 年 10 月的低点以来持续反弹,以 10 年期国债为例,进入 12月份以来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突破 3.00%的关口,上行近 50 个 BP。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13)

以历史数据看,国债收益率。与保险股价的关系并不明显。我们以港股中国人寿为例,考察其历史估值与国债收益率变动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中国人寿历史估值与恒生指数的涨跌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这也是目前市场投资者不太认可“国债收益率回升→提升寿险估值”逻辑的核心点,因为历史经验并没有提供这种相关关系。反而寿险估值更受股票市场环境的影响,体现出更强的β属性。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14)

但我们仍有理由相信目前时点上,国债收益率的回升可一定程度上提升寿险估值,这个判断是基于目前的一些阶段性特点 :1)最为明显的,2016 年以来市场普遍对险资未来收益率持悲观态度,成为压制板块估值的核心因素,国债收益率的回升可以针对性的消除这方面的忧虑;2)从基本面来看,寿险公司资产配臵自 2013 年以来随着非标资产的大幅提升,险资收益率特征已出现拐点性变化,由之前的与股市同涨同跌转为持续性提升,与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溢价也呈现持续提升的态势,险资收益率特征更规律,且与基准利率的相关性关系开始逐步建立;3)相较于指数,保险板块估值下滑更为明显,已经为估值修复提供出弹性空间。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15)

国债收益率回升将明显降低保险准备金重估对税前利润的抵减作用。由于准备金贴现利率(750 日国债收益率均值 一定溢价)的变动,需要对作为利润表支出项的“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以及资产负债表负债项的“寿险责任准备金”进行重估调整,多计提准备金将抵扣税前利润,这也是寿险股 2016 年利润同比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从目前数据看,随着国债收益率的回升,其与 750 日均值的缺口已大幅缩小,较大程度上降低寿险股账面利润的压力。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16)

由于寿险公司持有的债券资产大多计入可供出售和持有到期科目,债券价格波动对净利润造成的实际影响较小。例如,中国人寿截至 2015年底持有的约 1万亿左右债券资产中,仅 950亿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到期资产”分别为 4000 亿和 5000亿左右。

传统险企的价值重估

2017 年内含价值评估将执行偿二代口径,寿险公司价值需要重新评估。虽然目前具体评估方法还没有出台,但中国平安在 2016 年 12 月 9 日的策略日活动上披露了相关精算数据。整体而言,无论是利润还是新业务价值口径,平安寿险的整体表现远超市场预期,特别是新业务价值的重估,将对寿险公司价值创造能力形成系统性影响,我们认为这是寿险股价值重估最为核心的基础。

A :价值创造能力的重估

在偿二代口径下,一张保单未来可分配利润(未贴现值)的时间分布发生改变,利润被前臵,由于新业务价值是未来可分配利润(法定会计准则下)按 11%的贴现率计算得到,利润分配的前臵造成新业务价值的往上调整,寿险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将发生重估。 价值率越高、期限越长的保单,价值往上重估的幅度越大。关于寿险公司内含价值和利润的实现方式,请参照我们之前报告《保险行业深度研究之三:如何理解保险公司价值》,不再重复。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17)

偿二代下对新业务价值的评估不仅是“账面”影响,而是价值的重估。由于之前评估规则下,保单销售成本不能在未来保单期限内进行摊销,一张保单的价值被“规则性”后臵,而在价值的评估中往往使用 11%的较高贴现率,这样整张保单的价值量(也即未来每年利润按 11%贴现率得到的现值)被低估。从权责发生制来讲,一张保单未来年份之所以能持续收到保费和实现利润,和期初销售成本的支付密切相关。整体而言,之前保单的价值被“规则性”低估,而偿二代准则也是对之前计量规则的修正。

长期保障型保单价值重估幅度最大,寿险之间分化加大。根据中国平安披露的数据,按偿二代准则,其新业务价值整体上调 23.9%,其中代理人渠道上调 25.8%,其中长期保障型产品价值上调 36.9%,是价值重估的最主要动力。由于各险企其业务结构差异较大,险企之间价值创造能力将发生更大分化,坚守保障保单的传统险企明显受益,其中长期保障类业务占比高的寿险最为受益。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18)

B :寿险公司“储藏”利润被低估

寿险公司通过负债项“寿险责任准备金”储藏利润,参考我们之前报告《保险行业深度研究之三:如何理解保险公司价值》,寿险责任准备金包含三个部分:对保户负债的最优估计、风险边际和剩余边际。其中剩余边际即是保单未来可以释放的利润,而寿险公司也是通过计提责任准备金的方式进行利润储藏,随着保单期限的推进而逐步释放。

根据中国平安公布的数据,仅目前存量业务通过剩余边际已储藏未来利润达 3863亿元,占 2016 年中期寿险责任准备金的 46%。剩余边际的多少与保单的盈利能力直接相关,也即保单质量直接决定了其内含价值以及未来可释放利润,这个逻辑与新业务价值的重估逻辑一致。

C :保障业务更为突出的险企更为受益

新业务价值重估与储备利润都由保单质量决定。将逻辑外推,我们认为在在长期保障业务上具备优势的传统险企存在普遍性的价值重估需求。我们主张从三个指标度量保单质量:新业务价值率、代理人渠道保费收入在总保费中占比、首年期缴保费在首年保费中的占比,其中新业务价值率为保单质量的直接衡量指标,后两个比值指标则是其具体实现路径。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19)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20)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21)

无论是新业务价值率,还是代理人渠道实现保费占比或者首年期缴保费占比,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都具有明显优势,在寿险价值重估中也将充分获益。

财险价值重估

一年周期的消费品

财险行业具有更为稳定的保费收入,类如占比近 7成的车险,已经逐步变成车主的必要消费品。且由于保单期限往往在 1年左右,每年需要重新购买保险,为保险公司提供持续、稳定的收入现金流,以及持续的利润创造。但随着新车销售增速的趋缓,预计整体财险保费增速将出现下降趋势。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22)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23)

财险公司的价值并非在于保费收入规模的增长,而在于在承保业务上建立优势后持续的盈利能力。据我们考察,财险是金融行业中为数不多的产生过多支长期大牛股的子领域,其中的核心逻辑即在于业绩的复利模式。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是财险公司的两大业务板块,其中承保业务是区分财险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长期具备优势的财险公司往往是在承保业务上建立优势。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24)

我们首创了财险司公司 ROE 4 因子分析法:ROE= 承保利润率*承保业务杠杆 投资收益率*投资业务杠杆=承保利润率*(已赚保费/ 净资产) 投资收益率*(投资资产/净资产 )

根据以上 ROE 计算公式,假定企业所得税率为 25%,且假定没有其他经营损益,我们得到中国财险、平安财险和太保财险自 2010 年以来的历年 ROE 水平,以及其背后的驱动模式,如下表 10、11、12所示。

中国险财险 2010 年以来均 平均 ROE为 为 23.3% ,承保杠杆和投资杠杆均领先同行。中国财险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的平均杠杆分别为 3.3、4.5,高于平安财险的 2.7、3.1,以及太保财险的 2.4、2.8。其中承保业务的高杠杆更具效率意义,说明在同样的净资产约束下中国财险实现了更高的已赚保费(与其在农险行业中的高市占率相关),保单获取效率领先同行,是其年均 ROE领先同行的关键驱动力。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25)

平安险财险 2010 年均以来平均 ROE为 21.1% ,承保利润率领先同行。平安财险在承保利润率上占据较大优势,是其 ROE维持在高水平的主要原因。较高的承保利润率说明平安财险承保业务质量较高,承保利润率优势的可持续性更强。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26)

太保险财险 2010 年均 以来平均 ROE 为 14.7% ,承保利润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太保财险自 2013 年以来,承保利润率出现大幅下滑,2014 年出现承保亏损,失去承保业务上的优势,其 ROE 水平也低于中国财险和平安财险。2015 年公司承保利润转正,但后续趋势仍需观察。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27)

自下而上的视角

行业性承保业务盈亏平衡是常态,不应对自上而下的判断视角抱有太多期望。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财险行业承保业务盈亏平衡是常态,即便个别年份盈利能力出现“异常”的好或坏,但其持续性都很差,中长期来看基本是维持盈亏平衡。这样的行业特点之下,至上而下的视角,也即从判断行业经营情况入手衡量单个险企的价值,基本是错误的方法论,也极易失去真正值得长期投资的标的。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28)

海内外行业实践以及金融理论都能解释行业层面承保业务“不赚钱”的规律。据统计,美国财险行业 2000-2015 年平均综合成本率为 101.85%,行业层面承保业务微亏;中国财险行业 2006-2015 年平均综合成本率为 101.22%,行业层面承保业务同样微亏。基本的金融理论同样解释了这个现象,在财险行业“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中,可以简单将承保业务视为“负债融资”,投资类业务视为“资金的运用”,综合成本率超出 100%的部分可以认为是险企的融资成本。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29)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30)

优质标的总是那些长期超越行业的公司,行业性盈亏平衡并不妨碍龙头公司持续承保盈利。我们选取美国财险市场的 Progressive 和 GEICO,统计数据显示自 2001年以来,两者承保业务持续领先行业,平均综合成本率分别比行业低 9.9 和 8.1个百分点;国内财险公司中,中国财险和平安财险平均综合成本率比行业低 2.9 和3.4 个百分点。

自下而上的视角。优秀的公司之所以优秀,仅由他不同于众的特质所决定,而非行业性规律的作用。这意味着,如果我们采用至上而下的视角选择标的,更多的是投资于“整个行业”,从而策略性的忽略了值得长期投资的优秀标的。所以自下而上的分析更适用于标的挖掘,也几乎是“跑赢大市”的唯一途径。对于财险行业的核心指标“综合成本率”的判断上,行业竞争将更为激烈,但优秀公司也将持续领先行业,甚至拉大行业分化。可见,核心指标“综合成本率”在行业和公司层面体现出明显不同的规律,自下而上的视角更能筛选出优质标的。

对“业绩复利”的价值重估

我们对 2017年传统财险龙头标的维持乐观态度,核心逻辑并非在于行业经营层面出现拐点性变化,而在于相关上市公司估值已经到了历史底部,而作为压制估值的核心因素,商车条款费率改革推广至全国后行业层面可能继续承压的逻辑混淆了行业-公司的不同适用逻辑,我们的深度报告《保险行业深度研究之五:财险的复利模式与投资价值》也已用较大篇幅阐述。

市场化的提升意味着行业分化的加剧,龙头或差异化公司的优势将被拉大。从国内财险所面临的整体环境而言,仍处于从较严监管向市场化竞争的过度期。在严格监管的阶段,各险企之间的差异化一定程度上被抑制,驱动行业发展的竞争点从精细化管理和创新能力转向简单直接的渠道争夺。参照美国更为市场化的竞争环境(险企在定价上拥有几乎完全的自由度,财险公司多达 2000 家以上,行业充分竞争),随着市场化的提升,龙头公司的相对优势会被拉大。例如,美国龙头财险综合成本率平均优于行业 8-10 个百分点,而国内龙头财险仅领先 3个百分点左右。市场化改革之下,国内龙头财险公司竞争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估值已经接近历史底部,悲观预期有待修正。由于资本市场自上而下视角下的担忧(由于担忧行业竞争加剧,而对龙头财险公司的盈利能力持悲观态度),目前相关标的估值被明显压制,但也提供了不错的买入持有机会。比如单独上市的中国财险,其对应 2017年 PB估值在 1.22倍左右,基本为历史最低估值区间之内。短期之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到龙头公司的盈利能力,但我们坚持认为这种影响应是短期的,从产业视角来看,龙头公司的竞争力将会逐步扩大,行业分化随着市场化而加剧。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31)

业绩复利优势在“资产荒”背景下吸引力逐步抬升。由于龙头财险公司本身体现出来的业绩复利优势,越是在“资产荒”背景之下,其相对吸引力也越强。从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历史经营业绩中我们也能看到业绩复利在长期所产生的巨大优势。自1964 年以来,伯克希尔哈撒韦每股净资产复合增速为 19.2%,其股价年均涨幅为20.8%,可见其股价的长期走牛是建立在坚实的经营业绩增长基础之上,其保险所提供的资金成本优势,使公司成为财富创造的“复利机器”。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32)

我们认为,财险经营模式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而“资产荒”将驱使市场将更多注意力集中于公司的真实价值创造能力,国内龙头传统财险公司的价值仍未被充分认知,其中的佼佼者如中国财险、平安财险(上市公司中国平安旗下)价值被低估。

投资标的推荐

寿险和财险的核心逻辑

寿险价值重估逻辑:1)2017 年内含价值执行偿二代口径,传统寿险的价值创造能力将重估,在长期保障保单业务上具备优势的险企受益更为明显;2)平安策略日所披露的寿险利润储备超市场预期,其他寿险公司利润储备情况同样与保单质量挂钩,新业务价值率具备优势的险企利润储备越为丰厚;3)万能险监管的趋严态势,行业保单边际成本有望受益下降。而国债收益率的回升一定程度上减缓准备金重估带来的业绩压力(影响偏短期),对板块形成催化作用。

财险价值重估逻辑:1)由于市场过于担忧商车费改在全国推广后行业竞争加剧,龙头财险公司估值被压制,如中国财险的估值水平已经位于历史低估区间。而我们自下而上的视角认为,财险行业性承保盈亏平衡是常态,但龙头公司将持续保持较大优势,且市场化将扩大龙头财险公司的领先优势,估值存在修复需求;2)资产荒背景下,龙头财产险公司业绩复利模式具备更好的相对吸引力。

推荐标的

沿着以上推荐逻辑,我们看好在保障业务上具备优势的寿险企业,按新业务价值率、代理人渠道保费收入在总保费中占比、首年期缴保费在首年保费中的占比三个指标筛选标的,重点推荐 A 股标的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同时继续推荐战略转型期的新华保险(港股);财险领域,我们沿着承保业务的经营质量情况,选取可以持续获取承保利润的中国财险(港股),以及平安财险(中国平安旗下),同时看好回归承保业务的太保财险(中国太保旗下)。

我们给出了相关公司历史估值趋势,以便投资者进行价值判断。目前平安、太保、新华、国寿 A股对应 2017年 P/EV估值分别为 0.85、0.92、1.05、0.92;对应港股估值分别为 0.85、0.79、0.76、0.69。中国财险对应 2017 年 PB 估值为 1.22倍。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33)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34)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35)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36)

20家险企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超5% 万能险不能再玩(37)

(完)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供受众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任何参考本文所作的投资决策皆为受众自行独立作出,造成的经济、财务或其他风险均由受众自担。

新财富酷鱼正在积极建立和读者、合作伙伴的联系,你想获取更多有价值资讯吗?你想成为我们网站的作者吗?你对我们的网站的更新有什么建议?请登录网址(www.ikuyu.cn)获取更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