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汉开国皇帝的刘邦,不仅建立了影响后世数千年的大汉王朝,而且提出了“非刘姓者不得封王,非有功者不得封侯”,进一步规范化了孔子提倡的等级制度,将家天下制度做了进一步巩固,自此,历代封建王朝均照章执行,“异性王没有好下场”也成了一句铁律。

虽然从功绩上来讲,刘邦确实功盖宇宙、流芳百世,但从其个人来讲,还是挺憋屈的,这主要表现为:所谓“祖有功而宗有德”,别的开国皇帝都晋封为“太祖”,而他却只能评价为“高祖”。这也是我看不起刘邦的原因,同为开国之君,他的“硬度”明显不足。

别的太祖个人能力素质极强,在那个礼崩乐坏、天下大乱,人人都想当皇帝的关键时刻,都能靠着个人的魅力及能力震慑天下,从而奠定以其个人为核心的家天下。虽然此时有着蠢蠢欲动之心的野心家不少,但慑于太祖超强的威望,没人敢在眼皮底下图谋不轨。

历史上的刘邦到底有没有才能(我为何看不起刘邦)(1)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这方面的佼佼者。论人脉、论财富、论天时地利人和,朱元璋都是弱项,而且此时的他根本就没资格考虑逐鹿中原、一统天下这样的大事,因为有一件更紧迫的事情等着他去完成——填饱肚子。

还是孩子的时候,朱元璋的家乡就遭了灾,父母、大姐二姐、大哥全都在洪水中失去了生命,只剩下他和二哥相依为命。这个时候的朱元璋窘迫到了何种地步呢?真可谓要啥没啥,只有烂命一条。

二哥为了填饱肚子,只得入赘有钱人家,从此与他断了联系,而朱元璋因为“骨骼惊奇”,有钱人看不上,只能靠着自己的运气填饱肚子了,可以说能活下来真是一大奇迹。

之后的朱元璋颠沛流离,先是到了皇觉寺吃了一段时间的饭,把寺里能吃的都吃完了以后,就又出去乞讨了一年,最后因为填饱肚子才去从军,真正实现了什么叫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历史上的刘邦到底有没有才能(我为何看不起刘邦)(2)

没想到种田、放牛水平都很臭的朱元璋,带兵打仗却真是一把好手,不断立新功,立即让起义军统帅郭子兴刮目相看,不仅对其不断提拔,而且还将自己的义女嫁给朱元璋为妻,这就是闻名后世的马皇后。

有了贤内助的朱元璋更是如鱼得水,事业不断升级,仅四年时间就将自己的名声打了出去,吸引了不少旷世奇才的投奔,比如李善长、刘伯温、徐达等,成为了他问鼎中原宝座的得力干将。这个时候的朱元璋终于幡然醒悟:原来当初从军的目标极其不纯——竟是为了填饱肚子,现在该改成做皇帝了。

做了皇帝的朱元璋整治内政也是一把好手,自己形象太光辉伟大了,没人敢造反,但是自己那懦弱文绉绉的孙子能不能镇住场子就不好说了,为了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帝业能够万世传承,就做一回暴君吧,于是对着昔日的部下高举屠刀,制造了惊悚骇人的洪武四大案,杀人近9万人,奇怪的是:居然没人敢起兵反抗,只是待在原地等着朱元璋来杀了。

历史上的刘邦到底有没有才能(我为何看不起刘邦)(3)

这说明朱元璋的能力和威望已经高到了极点,俨然成为了主宰万物的神,神要惩罚人那是天意,反抗不得,故而那些屡立战功、驰骋疆场的铁汉子在他面前怂得不行。这进一步说明朱元璋的个人能力素质的超强层次,晋封为至高无上的“太祖”没有任何问题。

反观刘邦就憋屈得多。原本家境殷实的他不努力也可以一辈子吃喝无忧,但爱子心切的父亲考虑到体制的稳定性,还是花钱给他买了一个亭长的官做做。结果他不是安分的人,喜欢交结狐朋狗友,借着殷实的家庭广撒钱财,积攒了所谓的“人心”。

有了“人心”加持,刘邦心中念想着秦始皇巡游的壮观场面,琢磨着男人就应该活成那个样子,于是借着秦朝末年的天下大乱开始了集结部队、收买人心之举。虽然人心是有了,但正如《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一书中所言,这个世界是个处处角力的固体世界,你若不能通过“硬度”对抗住各种阻力,单靠人心的软作用肯定无法立足。

历史上的刘邦到底有没有才能(我为何看不起刘邦)(4)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古代权臣或者帝王刚登基时,纵然散尽家财,不停地收买人心,但没有军功来证明自己的“硬度”,还是会被推翻,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就是西晋王朝的权臣杨骏,虽然广撒银子和官职,底下人还是不服,最终还是将其杀害了。所以不要再说什么“得民心者得天下”,只靠收买人心是远远不够的,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有东西能证明你的“硬度”。

刘邦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很明显他的“硬度”极其不够,也曾亲率大军去打仗,结果几次三番被打得大败,即便偶尔赢了一把,就又“硬”不起来,大开庆功宴、夜夜笙歌。这让底下能打仗的将领作何感想?虽然我享受到了你刘邦小子的钱财,应该感谢你,但让我服你,休想!

故而原本被其违心封了的七个异性王纷纷起来反他,做了皇帝之后的刘邦只好开始了无止境的平叛之旅,而且九江王英布见了刘邦更是大言不惭地说道:你水平这么臭的人都能做皇帝,凭啥我不能?

历史上的刘邦到底有没有才能(我为何看不起刘邦)(5)

好不容易平叛结束,刘邦又遭遇了两大打击:一是平叛中负了伤,感觉命不久矣,二是皇后吕雉已经势力庞大,他根本就搞不定,只能眼睁睁看着吕雉的势力一浪高过一浪,最后含恨而死。

对比同为开国皇帝的刘邦和朱元璋,我确实看不起刘邦,因为虽然后世都传诵他的成功秘诀,但谁人能知晓他的憋屈:因为自身“硬度”不够,虽然散尽了家财收买了人心,但却震慑不住,晚年更是为了平叛来回奔波,含恨而死,即便死了,还不能享受“太祖”尊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