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想必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吧。 这句话常被我们用来指,相爱的人感情深厚,生死相随。

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这句话背后的凄婉故事。

典故一

这句话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当时唐明皇出宫,正巧在宫外看到16岁的杨玉环。当时杨玉环长得十分貌美,并且能歌善舞。唐明皇当时就被杨玉环给迷上了,后来回到宫中也是经常想起杨玉环。便想让杨玉环进宫。

来生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在天愿作比翼鸟)(1)

可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在自己闺女的婚礼上,也碰到了杨玉环,并且也被她迷住,不过和他爹不同的是。他告诉了他娘武惠妃。

后来在他娘的支持下,寿王李瑁很快就与杨玉环成婚,结为夫妻。大婚之日,唐明皇初次见到了这位儿媳,大惊怎么是她。没想到自己还没出手,就被儿子抢了先,也不知道他是什么心情。本以为事情就会没了。

谁知开元二十五年的时候,唐明皇最喜欢的宠妃己经死了(寿王李瑁的母亲),唐明皇整天郁郁寡欢,特别不高兴。后来在次见到杨玉环,在次被迷住。不过不同的是他最喜欢的宠妃,已经走了。当时他也老了,也不管礼义廉耻了。

先将杨玉环度为女道士,赐号“太真”,并收入后宫。从此杨玉环想要什么唐明皇就给什么。杨家人,受到杨玉环的影响也越来越好,家里的人也开始入朝堂。唐明皇后来国事朝政也不管了。与杨玉环日日游宴。

来生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在天愿作比翼鸟)(2)

直到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杨玉环替唐明皇认罪,后来被赐死在马嵬坡。

典故二

还有种说法是来源于战国时。

战国时,宋康王戴偃驱车出游,来到河南封丘。当时看到一个采桑的姑娘,长得很好看,便心生了恶念。

后来为了能经常看到她,便让人在村子东边修了个台子,叫青陵台。修好之后便让人去问女子是谁家的。后来得知是韩凭的妻子息氏。于是他让韩凭把自己老婆给他。不然就让他活不下去。韩凭没办法,但又不能给老婆。就在青陵台下自杀了,息氏知道后也随韩凭一起自杀了。

宋康王见他俩死了,生气极了,便让人都他俩不要埋在一起,把他们分别埋在了两边。

来生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在天愿作比翼鸟)(3)

后来在他们夫妻两个的墓上都长了一颗树,他们的根在地下紧紧相缠,树枝也都绕到了一起。并且树上也住着两个鸳鸯,也是一只雌一只雄。因为其声音温婉凄凉,路人知道了他们的事迹后也为之感动。

总结

这两个故事都形容了爱情高贵,只是都带着悲伤色彩。希望每个人的爱情都长长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