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3月22日,在福建考察调研的来到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向汇报。听完后十分高兴,他指出,要很好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继续加以完善、巩固、坚持。

点赞的这支“科技特派员”队伍,就是从南平走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科技特派员”制度在福建推行24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像廖红教授这样优秀的女性科技特派员,在来闽考察一周年之际,东南网策划《闽姐姐科特派 乡村振兴放光彩》系列报道,特别讲述女性科技特派员自觉肩负时代使命,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八闽大地的科技创新之花的故事,展现科技创新中“半边天”的力量。

丽水市第一批乡村振兴专家名单(闽姐姐科特派)(1)

2022年3月2日,苏海兰在井冈山七叶一枝花基地和企业、专业共谋闽赣粤中药材产业发展。受访者供图

丽水市第一批乡村振兴专家名单(闽姐姐科特派)(2)

2021年11月,苏海兰在光泽七叶一枝花开展采收现场观摩会。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3月22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3月14日,刚开完会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高级农艺师苏海兰,又接到来自地方林业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希望她到县里做培训指导。在苏海兰的办公室里还放着几件行李,下午她就要准备前往南平参加第二天的会议,成为科特派后,她每年有近300天在外出差。2014年,苏海兰来到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源地——南平市,做科技帮扶,如今已经有9年,她长期在一线做中药材栽培研究与应用推广,她和团队在七叶一枝花野生转家种栽培技术和育苗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并培养了一批乡土人才,还把成果推广到井冈山革命老区,助力乡村振兴。

蹲守大山钻研七叶一枝花栽培技术

苏海兰是一名80后,出生在莆田的农村家庭,对农村有天然的感情,1999年报考了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希望用科技助推农村发展,也就是这一年南平市开始尝试设立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各类科技人才走向田间地头,服务三农。

“我是农民的孩子,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能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大学毕业后,苏海兰如愿以偿地进入了省农科院工作。2014年,苏海兰成为一名科特派,前往南平市光泽县做科技帮扶,还长期驻点在光泽县承天药业集团,开展七叶一枝花(也叫重楼)的栽培试验。

七叶一枝花是珍稀濒危的中药材,具有止血抗癌等作用,是名贵中药云南白药、片仔癀等40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之一。近年来,由于采挖严重,国内的野生七叶一枝花资源面临枯竭,而人工种植七叶一枝花因为种子自然萌发周期长,萌发率低,种苗的短缺制约了七叶一枝花的规模化种植。

“七叶一枝花种植比较难,周期长,从种子到药材要10年的左右,栽培技术研究基础薄弱。”苏海兰说道,福建不少地方的农民不懂种植技术,还买了外地不适宜当地环境的品种,刚开始没有发现问题,但过几年不适应性显现出来,导致收成很差,有些每亩损失了好几万元。

苏海兰了解到农民面临的困境后,决定帮乡亲们种好七叶一枝花。“我们要了解七叶一枝花的生长特性,深入研究栽培过程的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技术,就必须深入基地,通过实地种植观测,获取原始数据,才能为项目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七叶一枝花的基地都远离村庄,山高林密,蚊蝇成群,更有多种毒蛇时常出没于草丛,苏海兰就在这样的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做研究,不管多热的天气,她都得全副武装,包好头部、裹紧衣服,穿上雨鞋,拿着木棍。白天她钻山林,进大棚,晚上还得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归类。

在苏海兰和团队的努力下,实现了七叶一枝花人工规模化种植,目前在福建已经达到了6千多亩。苏海兰紧接着研究七叶一枝花种苗来源的问题,通过大量实验,她和团队在七叶一枝花的野生转家种栽培技术和育苗技术上得到了突破,七叶一枝花育苗从原来需要2年且只有5%的出苗率,到现在6个月就可实现超60%出苗率。

2021年,苏海兰和团队的研究项目《七叶一枝花种质资源搜集筛选及仿生态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了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种七叶一枝花的快速结实繁殖方法》获得了南平市专利奖一等奖,促进七叶一枝花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培育乡村“土专家” 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2019年,光泽县领导找到了苏海兰,希望她到县里挂职,长期扎根基层做一线科研的苏海兰有些犹豫,担心会影响自己的科研精力,但为了让自己的技术服务产业的模式能实现可复制可推广,她决定尝试。

2019年7月,苏海兰挂职光泽县林业局科技副局长,她提出了评定县级的乡土人才建议,并起草了文件和组织实施,最终经过层层评审,选出了首批7名光泽县“优秀乡土人才”,通过树立模范标杆、先进典型,以“师带徒”形式,不断加强光泽县中药材领域实用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为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技术要一传十,十传百,这些乡土人才还成为县级科特派,每个乡镇都有中药材种植的乡土科特派。”在苏海兰看来,科技特派员并不是简单地提供技术援助,更应该是秉承人才和创新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一批种植生产一线的“土专家”, 带动指导广大农民一起致富,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对于光泽县林业局年轻的科技人员,苏海兰将他们当作预备科特派培养,外出考察、田间实施试验、培训农户、做林下经济项目等都带着他们一起。

在苏海兰的悉心指导下,一批当地的技术人员从不认识七叶一枝花到现在已经熟练掌握其种植管理、建立示范基地和培训带动其他农户等多项技能,实现了持续造血。

这几年,苏海兰培训指导2000多人次,帮助农户建设10个示范基地,对93家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进行技术指导,建立了以科技、公益培训、示范基地及培养当地乡土专家带动农民脱贫增收的科技为民可复制模式。

苏海兰还把“七叶一枝花”带到了省外。在2019年的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上,听到了苏海兰的报告,井冈山市政府在科技部农村司的穿针引线之下,和苏海兰取得了联系。2019年底,苏海兰带着种苗,带着团队来到了井冈山,从最初的选址到开始种植,她都全程参与,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建立了20亩的“七叶一枝花”示范基地。

“2020年初遇到疫情,无法前往井冈山,我就把都七叶一枝花种植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情况和注意事项等写成关键操作技术要点,发到微信群里,并通过电话、微信等做远程指导。”苏海兰表示,如今井冈山全市“七叶一枝花”的种植面积达一千多亩。

今年苏海兰已经去了井冈山3次,2月28日至3月4日,她陪同中山大学教授、国家南药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杨得坡教授,以及福建省农科院、广州白云山药业、广药采芝林药业、华润三九医药等国内知名院校、企业专家来到井冈山开展调研考察,洽谈合作事宜,进一步推动井冈山中药材产业发展。

“努力做出成就,回报家人”

除了科研工作者之外,作为一名女性,苏海兰的另一个身份,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目前大女儿读五年级,小女儿才读大班。苏海兰每年有近300天在外面出差,一家人聚少离多,这让苏海兰对家庭有着一丝歉疚,特别是小孩子生病的时候,又在基层走不开,就非常牵挂。

“没有时间陪孩子,我只能做到高质量陪伴。”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做项目研究和当好母亲角色,在学校假期,苏海兰把两个孩子接到基地,让她们从小就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参与劳动,也让她们明白妈妈总出差是在做什么、为什么,亲眼看到自己做的事业很有意义。

“现在两个女儿都能理解我的工作,我的小女儿会说,七叶一枝花是妈妈的第三个宝贝,大女儿在聊职业的时候,也会说妈妈做的事很有意义,可以帮助到很多农民。”苏海兰,家里人的支持,也成了她工作的动力,出差的时候既然无法陪在家人身边,就要充分利用更多的时间来工作学习,努力做出成就,回报家人的付出。

在三八妇女节前夕,苏海兰还收到了一张陌生人寄来的明信片,寄件人写道自己在福州基层工作,在看到媒体报道后,对苏海兰很敬佩。“您主动请缨、扎根基层、真正是群众的好知音和贴心人。”苏海兰看到后也很感动,她表示,很荣幸能成为一名科技特派员,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科技专长,实打实为群众服务,将秉持初心使命,继续扎根基层,把科技成果送到农民手中,为实现共同富裕再立新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