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的食材准备早餐,你会感觉到不一样。”

芦笋味道跟什么差不多(别告诉我你没吃过芦笋)(1)

01 芦笋

南方芦笋比较少,小时候基本没吃过。不知道芦笋怎么长出来的,还特意问了一下度娘。

芦笋味道跟什么差不多(别告诉我你没吃过芦笋)(2)

02 芦笋鲜蛋

尝鲜买了芦笋回家,早餐想变化一下新花样。吃面包、油条虽说是老乡好,但看到新的食材难免有点喜新厌旧。新旧食材一起,总能碰出新的火花,组合出来的新菜谱,姑且叫做是芦笋鲜蛋好了。

芦笋味道跟什么差不多(别告诉我你没吃过芦笋)(3)

03 做法

芦笋去薄外皮,清水煮沸后小煮2~3分钟。拿出来后重新在锅里摆放,一根根围“城”你想要的形状,圆、方、三角、大脸、或是kawayi的任何形状。起火加热,加入少许油,把蛋打到中空的形状里,小心晃动锅柄,让鸡蛋均匀到形状各个角落。蛋快熟的时候,散落一些奶酪、火腿、葱花碎。出锅。

...................................

还有一种芦笋是白颜色的,国内比较少见,或是说我见识比较少。幸运的是在慕尼黑陪读的时候,看到过满大街都白色的芦笋。那时候都不知道芦笋长啥样,只知道5月份应季,大街上,大大小小的蔬菜摊都摆着一大堆叫Spargel的东西。

慕尼黑的蔬菜摊比较有意思,和我们这的小三轮摆摊差不多。你逛着街逛着街就能碰到卖蔬菜的。那种感觉稍有点奇怪,HM出门看见家卖菜的小摊,Rolex出门看见卖菜的小三轮,Benz出门看见卖菜的阿姨。那种感觉就好比你看见有人在早上8点的菜市场里面弹钢琴,亦或是晚上8点你吃着牛排,然后看到旁边有人在打篮球。总感觉搭不上调,却有说不着点,也许这就是文化的不同之处吧。德国人好蔬菜,哪哪都能买到是最好的。

所以那时候只要一逛街,基本就Spargel被刷屏了。白色的根状物体在色彩斑斓的蔬菜颜色里反衬得特显眼,走着走着,眼神不由自主的就会被吸引走。我猫一样的好奇心在骚动,苦于不懂德语,愣是看着一个个写着Spargel的小牌子而束手无策。

这一根根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啊?”我瞪大眼睛问WQ。

我也不知道啊,好像叫什么笋,没吃过~”WQ试穿着衣服,敷衍了一句。

女人一逛街,就会变身。企图把女人从买买买的思维中拽出来的,一般都是徒劳无功、死伤无数。苦于蔬菜摊和逛街扯到了一起,就不能寄望于女人了。不过WQ倒是给了我一种信息:笋。从小爱吃笋的我,好感倍增了,无论是春笋还是笋干,无论干煸还是清炒,都是绝口的时令美味。这,更是燃烧了我要吃上一顿Spargel的欲望。

回家后,赶紧下了个翻译工具,才知道Spargel叫芦笋,分绿色的芦笋和白色的芦笋。工具给的信息太有限,国外问度娘网速又不给力。现在是知道了名称,却不知道味道,吃货最忌讳了

有一天,WQ实习去了,我自己一个人在家为我俩准备晚饭。由于是合租的房子,厨房共用,和邻居的女博士经常会碰到,一来二去也就变得熟悉了。后来我发现旅居或者求学于国外的中国人一般都会在家里做饭,因为外面的饭实在不合口味,也没有家乡的味道,关键还贵(壕自动忽略)。所以共用的厨房挤挤一起用是家常便饭。好在厨房足够大,2~3个人也不见得挤。

一起做饭,女博士从冰箱里面拿出来一根根白状物,我想,这不是芦笋吗?是白芦笋。我喜出望外,终于能逮着会说“人”话的。

“这是白芦笋吗?好吃吗?”我瞪大着眼睛问女博士。

“是啊,好吃。我挺喜欢吃的,清脆清脆的,吃到嘴里有种香甜。有一点蒜碎小炒一下就可以吃了。”

“国内有吗?我怎么都没见到过?”

“我也是来这边才吃到的,吃过之后就觉得好吃。这个季节是应季,吃芦笋的好时候。”

于是,这次买菜我和WQ没有去中超,直接去了一家本地的超市,买了一把白芦笋回家。熟悉的蒜香小炒,恩, 香脆香脆,一种春天的味道,直入我的心房,载入了我的记忆食谱里面。

后来回国后,就一直没有机会碰到白芦笋,倒是她的同胞妹子绿芦笋能在应季的时候看得到。同样的味道只能寄望于通过相似的食材来传递。芦笋还是小一把,只不过白色换成了绿色,蒜换成了葱,同时还加了蛋和奶酪,所以有了新的早餐出来,别样的做法,不一样的味道。

一定一定要多多尝试新的东西,那样才是对你的味蕾负责任。芦笋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新的食材,保持对新鲜食材的向往,往往生活花样的源泉。

我,是一个会讲故事的厨子

和你说温暖的故事&好玩的食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