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劳动者的音乐会(合作社音乐节劳动者的)(1)

女子民谣乐队九野表演(许多/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4月2日上午,安徽阜阳南塘兴农合作社所在地南塘民府,人声鼎沸,热闹非凡,2017年南塘大地民谣音乐节在这里开幕了!正是艳阳高照、春暖花开时节,在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麦田间,盛开着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看似一片花海,让前来参加音乐节的“九野”乐队主唱段玉忍不住唱起了《丰收歌》:“麦浪滚滚闪金光……丰收喜讯到处传,社员人人心欢畅……”

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普通的村庄主办过音乐节,也从来没见过一个新兴的合作社汇集了包括来自北京等城市的多个地方乐队,一起举办“大地民谣音乐节”,更没有见过如此震撼的开场秀“劳动者走秀”。如果闭上眼睛,听着这节奏分明的音乐,你会想像一群劲酷年轻的“俊男靓女”在歇斯底里地舞蹈,以展示他们的“活力”和“性感”。但是,睁开眼睛,你看到的是:蓝天白云下,十多个农民穿着朴素,脖子上挂着毛巾,扛着犁耙或手持镰刀、筛子等农具,随着音乐节奏上场,自豪地展示他们劳动时的景象。与那些“俊男靓女”相比,他们并不年轻,几近步入老年,也没有“标准”的动作姿态,但他们脸上洋溢着的自信笑容、表演时似与大地融为一体的从容自信、以及场内场外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共同创造了一种新的时尚,那就是劳动光荣!

这支让人似曾相识的走秀队伍就是南塘合作社文艺队,2013年在团中央大礼堂参与录制了“打工春晚”,他们当时演的是《劳动号子》,此刻耳边似乎响起了他们劳作时“嘿呦嘿呦”的声音。

致敬劳动者的音乐会(合作社音乐节劳动者的)(2)

南塘合作社文艺队的“劳动者走秀”(熊颖/摄)

南塘合作社理事长杨云标向我这个在城市里长大的人介绍说:他们的表演“全程展现了从耕地、播种到收割、收获自己获得劳动成果的喜悦,可能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了解这样一个过程。现在从事农业劳动被看作是很卑微的职业,说自己是农民可能会被人轻视甚至看不起,但我们就是要把展示农民辛勤劳作场面的节目放到最重要的位置,放在第一个节目、放在开幕式上演出,要让大家知道,辛勤劳动的农民是最值得尊敬也是最美的人”。他补充解释说:“农民的不自信来自社会的歧视,似乎不能赚钱就没有价值。现在他们在舞台中央,不只对劳动者个体,而是对劳动本身以及所有劳动者的尊重。他们应该占据舞台的核心位置”。

致敬劳动者的音乐会(合作社音乐节劳动者的)(3)

南塘兴农合作社理事长杨云标在音乐节开幕式上发言(熊颖/摄)

“文化有根、产业有链、治理有主”

据我所知,这已经是第二届南塘大地民谣音乐节了。那么一个农村合作社,资金并不充裕,为什么要执着地举办大地民谣音乐节?

经过深入访问我发现,音乐节不是只有音乐,合作社也不仅是单纯的经济合作体,南塘兴农合作社,其前身是2001年成立的农民维权协会。随着国家农业税的取消,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村庄干群矛盾逐渐缓和。维权协会立即转型为合作社,并于2007年正式注册。这是一家自发组织成立的农民机构,至2016年已有700多户入股社员,覆盖周边9个社区,下设老年协会、妇女文艺队、儿童图书馆、农资统购统销小组、资金互助、小酒坊等。返乡青年杨云标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十多年,现任兴农合作社理事长。

根据杨云标的介绍,合作社历经团结维权、民主治村、经济建村、文化兴村等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其实牢牢镶嵌在合作社的发展中。每一次转型,群众都有压力和顾虑,杨云标们利用文艺的形式和群众打交道,鼓励大家参与家乡建设,这也是一种权利启蒙和文化启蒙。他举例说:“你要在村里推行个什么,或宣传个什么新政策,没有人来。但你在这里敲个锣、打个鼓、牵个猴,立马人就来了”,“文艺是比较好的让群众走出家门、走进社区、走进公共生活的一个方法”。无论是扭秧歌、旱船、花旦、快板书、小戏曲、广场舞还是音乐节,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南塘民府的对联所说:“同心同德聚人心,一砖一瓦建家园”。所以,南塘大地民谣音乐节在这里是一种必然。杨云标用三个词昭示了合作社的发展:“文化有根,产业有链,治理有主”。

致敬劳动者的音乐会(合作社音乐节劳动者的)(4)

合作的丰碑(熊颖/摄)

文化有根,是要建设一个扎根于本土的有文化的村庄。杨云标说:“不能为了赚钱将历史完全抛弃了,老房子扒了,传统也没有了。你看现在我们农村发展特别好,国家政策上有很多支持。但还在不断地修路、赚钱、盖新房子……其实我觉得音乐节可以给乡亲们带来更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村民们受到文化的熏陶,慢慢就会知道,生活除了赚钱盖房之外,还有很多选择,还有很多美好的值得去追求的东西。这么多文化人走进南塘,将他们的艺术和智慧带了进来,看到这些根雕、陶艺、手工艺作品,都会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看似平时朴素的、散落在各个角落的物件,如果用艺术的眼光去看,你可能会发现它的不同,这是一种乡村的审美启蒙。原来院子里的老树根、旧家具、被废弃的农具,其实代表着某种记忆,某种劳动的美……在物质发展的同时,人的精神生活也应该同时丰盛起来”。

致敬劳动者的音乐会(合作社音乐节劳动者的)(5)

孩子们在“南塘诗会”上朗读诗篇《向着明亮那方》(熊颖/摄)

什么是产业有链?杨云标解释说:“目前,合作社已经开展了包括合作购买(包括农资和生活资料)、信用(资金互助)、农业种植改良(有机蔬菜种植)、文艺活动、社区公益等多项业务,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体,而是进一步发挥了经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的作用,体现了综合性农业合作社的特征。”他继续说到:“这么多年农民一直这么穷,为什么?现在的制度让农民一家一户从事第一产业如种植业和养殖业,但是农业带来的回报绝大部分是在加工和服务业,即第二和第三产业,但由于你是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小农,就没有能力进入第二、第三产业。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农民收入相对较高,是因为可以组织农民从第一产业进入第二、第三产业。如果只做第一产业,农民只能靠老天爷吃饭。但如果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打通一产二产三产,就可以让农民获得全产业链的高回报。我们在做的小酒坊就是一种试验,我们不但种高粱还酿酒卖酒,这样农业回报就一下子提高了。

致敬劳动者的音乐会(合作社音乐节劳动者的)(6)

南塘兴农合作社生产的高粱酒“南塘大曲”(熊颖/摄)

第三,治理有主。在北京的公益咖啡馆鸿芷,笔者已经买了一本关于南塘合作社学习民主管理的一本书《可操作的民主》。当村民组织起来以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不同的意见。来自西方的罗伯特议事规则在这里经过反复争论,演变成著名的《萝卜白菜议事歌》:“有口难言,主持中立;要算本事,得算是动议;举手发言,一事一议;面向主持,免得生气;限时限次,公平合理;立马打断,不许跑题;主持叫停,得要服气;正反轮流,皆大欢喜;首先表态,再说道理;依事论事,不许攻击;话都说完,再说决议;先正后反,弃权没戏;多数通过,平局没过;萝卜白菜,开会顺利;萝卜白菜,开会顺利!”先前有记者采访杨云标时,他说:“民主要具有可操作性,如果民主是不可操作的,走向专制是必然的。因为专制好操作,信服一个有能力的人是最省事的做法。”

在音乐节期间,当我就治理这个问题再次询问杨云标时,他举例说:“现在乡村在搞旅游,这种乡村旅游其实可以没有权力的干预,没有资本进入,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农民还住在这里,与乡村一起发展。另一种旅游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在资本引入的基础上,把农民的老房子老宅子建设成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的景区,但农民被赶出去了,这种模式下农民实际上成了旅游发展的受害者。”杨云标强调说:“不管你(资本)建设有多好,农民就应该是这里的主人。”

文化有根、产业有链、治理有主,逐渐成就了南塘兴农合作社。针对有人对又回到从前的人民公社的担忧,杨云标明确说:“合作社与人民公社不同。合作社不是强制加入的,是自愿加入的,可随时退出,如果你在外打工或做小生意,你当然可以不参加。人民公社则是一种体制,不参加就无法生活。其实两者最大的不同是:现在的合作社是公民的联合,你有自由有权利,可以随时做出自己的选择。”多年来辛勤组织与奉献着兴农合作社,目的是什么?杨云标说:“要让农民有微笑有尊严地生活。”

“与最慢的人同行”

在音乐节上,你会遇到很多留守老人和儿童。老人们有表演“劳动者走秀”的,有做垃圾分类志愿者的,有帮助合作社做饭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的……孩子们则在一旁尽情享受音乐节带来的欢乐,哪怕是乐队在排练,他们也会坐成一排聚精会神地观看。一个社会是不是处于良性发展阶段,不是看中产富裕阶层、所谓的主流人群的生活水平,而是要看这个社会最脆弱群体,比如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看他们能不能“微笑”和“有尊严”地生活。杨云标介绍说,合作社会关注这三种人,正像他在一次会议上所说的要“与最慢的人同行”。南塘兴农合作社为老人举办敬老文化节,为留守妇女举办舞林大会,为留守儿童开辟了图书馆,每天,孩子们放学后都会来这里读书……

致敬劳动者的音乐会(合作社音乐节劳动者的)(7)

孩子们在乡村图书馆阅读绘本(熊颖/摄)

敬老节是此行的一个意外发现。原来每年春天合作社都会举办敬老节,为集体过生日的老人送上大戏河南豫剧,老人也会登台许愿放飞孔明灯,这已经有七八年的历史了。在杨云标看来,老人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也是一个村庄的记忆,老人是传统文化的力行人.......尊老、敬老,让老人参与到社区中,体现他们的价值,把他们从边缘拉入到主流中来,是合作社人的心愿。

“与最慢的人同行”成为了兴农合作社的一种价值观。所以,他们有专门对老年人优惠的“老年股”。对于大多数缺少投资经验的老人,可通过自由入股,享受年终分红。

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可持续性发展议程,并提出了一个“在发展进程中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的响亮口号。如何做到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如何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兴农合作社的实践就是“与最慢的人同行”。

来自大地的民谣之声

2004年,杨云标去北京,在工地上听到“北京工友之家”的新工人艺术团团长孙恒的歌声,特别感动,就跟着他到很多地方去听歌。十年后的2014年,“北京工友之家”联合“红马会创意人联盟”以及“雅韵文化艺术传播”共同发起“大地民谣音乐节”。他们希望以公益的名义,通过音乐节的形式,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各阶层文化共享与交融,倡导环保公益理念,推动公益项目发展。至今,大地民谣以音乐节、音乐会、唱谈会等形式在北京、福建、深圳、成都、天津、西安、上海、香港等地陆续举办了50余场活动,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十年前,杨云标跟着孙恒去听民谣,十年后,新工人艺术团跟着杨云标来到南塘兴农合作社,站在南塘民府的“人间”舞台上,唱响了大地民谣。

致敬劳动者的音乐会(合作社音乐节劳动者的)(8)

北京新工人艺术团唱响南塘大地民谣音乐节(熊颖/摄)

什么是民谣,大地民谣的介绍材料中写道:“民谣是民间的、民族的、人民的歌谣,民谣咏唱着单纯的情感和不屈的理想。”

大地民谣的核心概念是“公益”。谈到“公益”,人们容易联想到免费演出。但新工人艺术团成员、大地民谣运营总监许多强调,“公益”的概念不仅仅是免费演出,“大地民谣”的创作和演出一定与北京工友之家的其他工作结合在一起,与“同心公社”营地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与各地的新型农园、生态农业结合在一也,或与各地的公民建设组织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公益”概念,说成是一种“互助公益”更为准确,“公益”的概念比我们想象得要大得多。大地民谣就是要搭建这样的一个公益平台。

许多所说的这种“结合”正是“大地”的涵义,它是有根基的,而不是一场无来由的音乐狂欢。在这个意义上,南塘村就是民谣的“大地”之一,如许多所说,“大地民谣与合作方一定要有精神上的契合,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做内容上的延伸”。在他看来,南塘的互助合作、自力更生的基本精神与大地民谣的发展理念是非常契合的。这样的“大地”还有公民建设组织、新兴农园、大学里的支农社团、劳工社会组织等。所以,他们去农村、去工地为民众歌唱,也从民众中汲取精神养分,进行新的创作,也为其他组织、音乐人、观众搭建了一个合作的平台,真正成为一种“互助公益”。

致敬劳动者的音乐会(合作社音乐节劳动者的)(9)

北京新工人艺术团演唱歌曲《劳动者赞歌》(熊颖/摄)

会合在探索的道路上

与一直走在探索路上的“北京工友之家”一样,兴农合作社也在探索之中。杨云标在接受笔者的采访时说:“关于发展,我们现在就是两大方向,一个是文化,一个是生态。再过50年100年文化和生态都不会成为落后的产业。”他说最反感现在将工厂或资本引入三合镇,“如果土地被污染了,如果土地不归农民了,也就没有原本生态化的农村了”。杨云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南塘文化生活圈”的图画,在这个平平常常的村子里,他们正在或将要建设书香南塘、南塘历史博物馆、艺术家部落、乡村戏台、最美乡村图书馆、乡村小酒坊以及社员的公共空间南塘民府等。

致敬劳动者的音乐会(合作社音乐节劳动者的)(10)

南塘文化生活圈

南塘兴农合作社的探索与北京工友之家的探索就这样在这里会合了。应该说,大地民谣不仅是关于土地的音乐,也是自下而上地关于发展的探索,在大地上的人民,应该成为发展的主人。2016年1月《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SDG)正式启动,SDG特别强调了社会公正、性别平等、生态保护、和平等发展道路。2015年,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中国的发展,“扶贫要扶志”以及“扶贫必扶智”。“志”和“智”代表着以人民为主体性的文化和教育。南塘兴农合作社,携带着一种可操作性强的、民主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与大地民谣结合起来,让我们看到了 “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的曙光。(作者:卜卫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