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9日,诗人洛夫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享年91岁。
在余光中驾鹤西去三个月后,世界华文诗坛双子星座的另一端也陨落了。
但愿在此刻,用十首诗来认识这位被誉为“诗魔”的世界华语诗坛泰斗,还不算晚。
1 入门
躲开相思,
披上裘儿,
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
小径里明月相窥,
枯枝——
在雪地上,
又纵横地写满了相思。
——《相思》
1928年5月,洛夫出生在湖南衡阳的一个普通家庭。那算是一个仅有数十亩田地的小地主,谈不上书香门第。十几岁还认不全字的时候,老家的楼阁上那些旧旧的《西游记》、《七侠五义》、《水浒传》就吸引他进入诱人的文学世界。而他最后没有成为小说家,却涉足诗歌这一行,主要归因于初中时读到了冰心。
洛夫读到的第一首诗是冰心的《相思》。
如上短短七行,就引起了他写诗的兴趣。
此后洛夫便学着写诗,十分投入,连作文写的都是诗。
就这样,冰心的诗和散文,尤其是她那本《寄小读者》,对洛夫文学道路的选择,甚至于1949年只身出奔台湾,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2 台湾
闪电从左颊穿入右颊
云层直劈而下,当回声四起
山色突然逼近,重重撞击久闭的眼瞳
我便闻到时间的腐味从唇际飘出
而雪的声音如此暴躁,犹之鳄鱼的肤色
我把头颅挤在一堆长长的姓氏中
墓石如此谦逊,以冷冷的手握我
且在它的室内开凿另一扇窗,我乃读到
橄榄枝上的愉悦,满园的洁白
死亡的声音如此温婉,犹之孔雀的前额
——《石室之死亡》(节选)
开始写这首诗的时间是1959年,距离洛夫从湖南搬到台湾已过了十年。
那时洛夫在金门做新闻联络官,白天带着记者参观碉堡等军事设施,晚上就住在石头垒成的坑道里。
“我现在还记得写第一个段落的情形。那天我刚写了几行,一发炮弹就落在了坑道附近。声音震耳欲聋。坐在我对面的一位上尉军官,吓得躲到了桌子下面。”
被迫远离大陆,断绝了文化母体,因而内心不时兴起一种被放逐的情结,再加之海峡两岸的政局都不稳定,个人与国家的前景不明,诗人难免犹疑不定、焦虑不安,希望通过创作来建立存在的信心。《石室之死亡》诗也就是在这一个特殊的时空中孕育而成,全诗六十四小结,在饱受争议中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3 西方
风景
在唇上燃烧
这时,我就在你体内
栽一株银杏
我们白昼长出来的叶子
一到晚上
说不定就甜了
——《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诗坛受到西方现代主义影响非常深刻。
西方现代主义,第一个关键词是“西方”。
五四新诗已经显露出表现手法陈旧、语言粗糙和不够成熟、新鲜、精炼的局限,诗人们探索新诗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最早便把目光投向西方。
1954年,洛夫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创立现代派,主张对西方“横的移植”。洛夫作为《创世纪》诗刊的总编辑,有系统地把西方现代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流派的理论及代表性诗人作品翻译成中文。
而1954年3月,覃子豪、钟鼎文和余光中成立蓝星社,高举抒情传统的大旗,与现代社对垒。
当时的台湾诗坛,就在这“两社一刊”的争论中前行,新的诗人也在这种讨论中得到启蒙、摇摆、成长。
4 现代
白色 一排排石灰质的
白色 脸,怔怔地望着
白色 一排排石灰质的脸
白色 干干净净的午后
白色 一群野雀掠空而过
白色 天地忽焉苍凉
白色 碑上的名字,以及
白色 无言而骚动的墓草
白色 岑寂一如布雷的滩头
白色 十字架的臂次第伸向远方
白色 远方逐渐消失的挽歌
白色 墓旁散落着花瓣
白色 玫瑰枯萎之后才想起被捧着的日子
都是不容争辩的 白色
——《白色墓园》
西方现代主义,第二个关键词是“现代”。
洛夫早年受阿波里奈尔、布勒东、艾吕雅这些法国诗人影响较大,又偏爱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等的存在主义理念,自然而然的投入到了超现实主义的探索与创作中。
超现实主义致力于探索人类的潜意识心理,主张突破合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彻底放弃以逻辑和有序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及梦的经验相融合展现人类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
凡带“超”的字眼,一般不仅在理论上玄之又玄,作品也让人一头雾水。比如上面那首《白色墓园》,和下面这幅达利的《记忆的永恒》。
5 传统
石破
天惊
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这时,我乍见窗外
有客骑驴自长安来
背了一布袋的
骇人的意象
人未至,冰雹般的诗句
已挟冷雨而降
我隔着玻璃再一次听到
羲和敲日的叮当声
哦!好瘦好瘦的一位书生
瘦得
犹如一支精致的狼毫
你那宽大的蓝布衫,随风
涌起千顷波涛
嚼五香蚕豆似的
嚼着绝句。绝句。绝句。
你激情的眼中
温有一壶新酿的花雕
自唐而宋而元而明而清
最后注入
我这小小的酒杯
我试着把你最得意的一首七绝
塞进一只酒瓮中
摇一摇,便见云雾腾升
语字醉舞而平仄乱撞
瓮破,你的肌肤碎裂成片
旷野上,隐闻
鬼哭啾啾
狼嗥千里
来来请坐,我要与你共饮
从历史中最黑的一夜
你我并非等闲人物
岂能因不入唐诗三百首而相对发愁
从九品奉礼郎是个什么官?
这都不必去管它
当年你还不是在大醉后
把诗句呕吐在豪门的玉阶上
喝酒呀喝酒
今晚的月,大概不会为我们
这千古一聚而亮了
我要趁黑为你写一首晦涩的诗
不懂就让他们去不懂
不懂
为何我们读后相视大笑
——《与李贺共饮》
“横的移植”导致的水土不服始终难以避免,洛夫还是选择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寻找现代诗突破困境的力量。
在通读中国传统诗歌和诗话的过程中,洛夫发现一种新的美,比如在李贺的诗里发现了与西方超现实主相通的东西。以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美学结合起来,成了后来台湾诗坛的主流。
吴三连文艺奖评价他“自《魔歌》以后,风格渐渐转变,由繁复趋于简洁,由激动趋于静观,师承古典而落实生活,成熟之艺术已臻虚实相生,动静皆宜之境地。他的诗直探万物之本质,穷究生命之意义,且对中国文字锤炼有功。”
“对中国文字锤炼有功”,对专注语言艺术的诗人来说,可谓至高荣誉了。
6 加拿大
我的喃喃自语言不及义,甚至
没有声音,在我制造的绝对寂静中
一堵墙突然在脚前倒下
许多人都被迫远离,都怕
被寂静中长出的一条毒藤缠住
他们说:我的诗在冷雨中浸泡得太久
如果把这些诗句拿去烧
或许你可听到它们沸腾时动人的节奏
说穿了,就像是
潜意识里孵出一窝生机勃发的豆芽
据说诗人的不朽
多半建立在一堆荷电的头皮屑上
——《漂木》(节选)
1966年,洛夫移居温哥华,写就了这首三千行长诗——《漂木》。
洛夫说:“还是我酝酿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是单纯为了要表达我个人以及包括很多国家,包括美国、北美那种华人漂泊的经验,那种流离失所的,像浮萍一样无根的感觉。”后来在写作中把要想表达的东西扩大了,就变成整个的对于生命的一种考虑。
诗人往往多飘零的感觉。德国的作家托马斯·曼,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流亡美国。有记者问他,你流亡生活有什么感想?他说,我在哪里,德国就在哪里。
洛夫在加拿大,亦是带着中国的文化在漂流。
7 乡愁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边界望乡》
洛夫和余光中一直被世界华文诗坛誉为双子星座,在台湾,洛夫的《边界望乡》与余光中的《乡愁》一样脍炙人口。
1979年3月,洛夫访问香港,诗人余光中陪同他去边界落马洲用望远镜看大陆,洛夫离乡三十年,“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于是写下了震撼人心的诗——《边界望乡》。游子怀乡咫尺天涯除了伤痛、落寞和无奈,还有近乡情怯。
洛夫离开故居60余年,九次回到衡阳。他说,诗人是漂泊异乡的云。
只可惜,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8 爱情
昨日我沿着河岸
漫步到
芦苇弯腰喝水的地方
顺便请烟囱
在天空为我写一封长长的信
潦是潦草了些
而我的心意
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
稍有暧昧之处
势所难免
因为风的缘故
此信你能否看懂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
你务必在雏菊尚未全部凋零之前
赶快发怒,或者发笑
赶快从箱子里找出我那件薄衫子
赶快对镜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妩媚
然后以整生的爱
点燃一盏灯
我是火
随时可能熄灭
因为风的缘故
——《因为风的缘故》
洛夫和太太有一对儿女。
有一次洛夫过生日前,太太看到别的诗人都给妻子写诗,就说,你不给我写一首诗,我就不给你过生日。当时已经请了朋友,不办生日是万万不行的。洛夫正苦苦地书房酝酿,忽然停电了,一阵风从书房窗子吹了进来。这一下有了灵感,写就上面这首《因为风的缘故》。太太读了很开心。
定居温哥华的时候,北美华裔文艺圈的名人大腕常到洛夫雪楼煮酒论诗或交流书艺。后来经加华作协几位作家发起,定期举办雪楼小集。每次小集都由洛夫太太一人将一二十人的饭菜包起来,招待先生的文坛友人。
洛夫在《妻子的一张旧照片》曾讲:“她不会写文章,也不见得能懂我的诗,但晚上当我进入书房,不是端来一盘水果,就是一杯热茶,然后轻轻带上房门,让我在极静的环境中从容写作。在我最困难时,她曾用自己的工资补贴我主编《创世纪》特刊,使我感到她的恩情深重。”
2003年洛夫获台湾文艺协会颁赠终身成就荣誉奖时,掂着沉甸甸的奖章对太太笑说:“这枚奖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9 高产
在涛声中唤你的名字
而你的名字
已在千帆之外
潮来潮去
左边的鞋印才下午
右边的鞋印已黄昏
六月原是一本很感伤的书
结局如此之凄美
——落日西沉
你依然凝视
那人眼中展示的一片纯白
他跪
向你 向昨日
向那朵美了整个下午的云
海哟,为何在众灯之中
独点亮那一盏茫然
还能抓住什么呢
你那曾被称为云的眸子
现有人叫做
烟
——《烟之外》
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给了洛夫这样的评价:“从明朗到艰涩,又从艰涩返回明朗,洛夫在自我否定与肯定的追求中,表现出惊人的韧性,他对语言的锤炼,意象的营造,以及从现实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乃得以奠定其独特的风格,其世界之广阔、思想之深致、表现手法之繁复多变,可能无出其右者。”
回环的诗境探索,是用诗人漫长的创作生命来完成的。直到70多岁时,洛夫还在创作出三千行的长诗《漂木》。
构思《漂木》时,有接近五年的酝酿期。那个时候,洛夫拒绝一切和外界的应酬和交往。他自己有一个想法,不管有没有人愿意看它,不管有没有刊物愿意刊登,不管有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都要写出来。
正是对语言非功利的永恒之美的追慕,助燃诗人创作之火不熄。
10 诗人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庄子.盗拓篇》
一
我在水中等你
水深及膝
淹腹
一寸寸漫至喉咙
浮在河面上的两只眼睛
仍炯炯然
望向一条青石小径
两耳倾听裙带抚过蓟草的窸窣
日日
月月
千百次升降于我胀大的体内
石柱上苍苔历历
臂上长满了牡蛎
发,在激流中盘缠如一窝水蛇
紧抱桥墩
我在千寻之下等你
水来
我在水中等你
火来
我在灰烬中等你
二
我在桥下等你
风狂,雨点急如过桥的鞋声
是你仓促赴约的脚步
撑着那把
你我共过微雨黄昏的小伞
装满一口袋的
云彩,以及小铜钱似的
叮当的誓言
我在桥下等你
等你从雨中奔来
河水暴涨
汹涌至脚,及腰,而将浸入惊呼的嘴
漩涡正逐渐扩大为死者的脸
我开始有了临流的怯意
好冷,孤独而空虚
如一尾产卵后的鱼
笃定你是不会来了
所谓在天愿为比翼鸟
我黯然拔下一根白色的羽毛
然后登岸而去
非我无情
只怪水比你来得更快
一束玫瑰被浪卷走
总有一天会漂到你的手中
——《爱的辩证》
洛夫是纯粹的诗人,最好的方式便是以诗人的方式想起他。
就像提到“轻轻地,我走了,恰如我轻轻地来”便想起徐志摩;
提到“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便想起北岛;
提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想起海子;
提到“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想到顾城;
......
读了这十首诗,再提起洛夫,希望能记得他是一位诗人。
毕竟,他用我们共同的母语,写过那么漂亮的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