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又称行意拳,中国传统拳术之一。虽然起源说法不一,但广泛认可的最初创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今永济市)姬隆丰(际可)(1602年—1680年),被尊为形意拳的开山祖师。

形意拳创立之初叫心意拳、行意拳、六合拳、心意六合拳,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现行流传的形意拳为道光年间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础上改革创立而成,形意拳讲究内意与外形的高度统一。后世尊李洛能为形意拳祖师。

形意拳大体上可以分为河北、河南、山西三大流派。

河南一支传自马学礼,山西一支传自山西祁县戴龙邦。河北一支传自李洛能。而河北深县李洛能37岁时拜戴龙邦为师,戴承母命,倾囊以授李,李将心意拳中的一些地方精心修改,易名为形意拳。

自河北李洛能开始,形意拳才得以广为人知,徒众遍天下。尤其是李洛能传刘奇兰、郭云深后,刘的弟子李存义1911年在天津创办中华武士会,李存义的弟子郝恩光东渡日本,成为将形意拳传至国外的第一人。而郝恩光的同门师兄弟韩慕侠,于1918年在北京击败周游世界未遇敌手的俄国大力士康泰尔,更是为形意拳一门添威壮彩。

形意拳在流传当中,以山西、河北交流较多,其内容比较接近。其基本拳法都以三体式、五行拳(劈、钻、崩、炮、横),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骀、鹰、熊)为主。河南流传的基本拳法为十大形(龙、虎、鸡、鹰、蛇、马、猫、猴、鹞、燕)。

山西的特点为劲力精巧、拳法紧凑;河南的特点为拳法勇猛,气势雄厚;河北的特点为拳势舒展,稳健扎实。

李洛能形意拳十九法(李洛能和形意拳)(1)

李洛能

李洛能,讳飞羽,字能然,世称老能先生,或曰洛能、洛农、老农、皆一音之转也,河北深县窦王庄人。先祖为退役武将,家传战场拳法,聪颖好学,闻名师即求教益,曾练习通背拳太祖拳等,所以中年即具有深厚的武术造诣,在未学习心意拳之前已经功力卓越。因宗爱武术,遍访能师。

李洛能在经商山西太谷期间,慕祁县戴氏心意拳之名,遂往拜学于戴龙邦先生,精心练习,十年大成。艺成后开始悟化传授此术,并潜心于心意拳术之研究。回乡广传门徒,在心意六合拳基础上,吸收道家的养生观点和哲学思想,结合平生武术实践,取长补短,改革创新,将“心意”改为“形意”,形意之名由此开始,形成了养生与技击并行不悖的中华武术名拳。在当时,李先生被称为“神拳李能然”。在咸丰、同治年间,与八卦拳之董海川,太极拳之杨露禅,鼎足而三,为心意拳、八卦拳、太极拳武术之领袖,威震武林。他一改过去的保守思想,广为传艺,重视文人与上层人士作用,并加强对外广泛交流研究,各方人士争相求艺,因此,形意拳名家竞出,名传四方。著有《形意拳谱》。

李洛能择优授徒广为传人,称为国手者在山西有:车永宏、宋世荣、宋世德、李广亨四人;河北有:郭云深、刘奇兰、刘晓兰、贺运恒等,这就是山西心意拳武术史上,李洛能先生的八大弟子,八大弟子各有传人遍及全国各地。李洛能为山西心意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心意拳名家巨手。

起源说

形意拳的创始年代及其源流,众说纷纭,无确凿的史料可资佐证,主要的说法有三种:

起源一:传说是达摩老祖所创。达摩系天竺(印度的古称)高僧,他来到中国传授佛经,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而化,而后寺内曾出过不少技艺高超的武僧,后人因慕其名而将达摩认做形意拳的始祖;另因有一诗人为了纪念达摩传经的精神,作《咏达摩》一诗,诗中写道:“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练功夫,要从纸上求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因形意拳原名心意拳,所以认达摩为形意拳始祖之说是后人望文义断的误解。

起源二:说形意拳是岳飞所创。在一本佚名的古拳谱序中写道:“当武穆童子时,受业于名师,精通枪法,脱枪当拳,自立一法,以教将佐,名日艺(意)拳,神妙莫测,盖古来未有之技也。王以后金、元、明数代,鲜有其技,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丰者(黄新民的《姬际可生平初探》一文考证为“龙峰”)。生于明末清初(据黄新民考证姬际可生于明朝的万历年问,卒于清朝的康熙年问),为蒲东诸冯人氏(即今山西省永济县),访名师于终南山,遇异人,得岳武穆王拳谱,揣练数载,尽悟其奥妙,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蒲(今安徽省),无人不知其勇,先生学武十有二年,技勇大成,……”。这一段拳谱的序言是写在清朝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荷月,由戴龙邦序于河南洛阳马学礼书屋,从上述序言中及师传口授中都说到形意拳是岳飞所创的。但1982年黄新民为考证形意拳的起源,专程由安徽来山西永济县尊村做了一番调查,在他写的《形意拳起源考》一书中析:“从史籍来看,没有岳飞编拳的记载。”并且从岳飞生平分析其没有时间编纂此拳法。

起源三:说形意拳是姬际可所创。据清朝雍正年拳谱《心意拳原委考》《拳论质疑序》中记述:姬龙凤家居均村,精于枪法,但他想到一旦手无兵刃时,遇有不测将难以自卫,于是参照枪法,创造了心意拳。

孙禄堂在《形意拳学》“自序”中所述:“余尝闻吾师云,形意拳创自达摩祖师,名为内径。至宋岳武穆王发明后,元明两代因无书籍几乎失传。当明末清初之际,有蒲东诸冯人姬公先生讳际可、字隆风,武艺高超,经历有年,适终南山得岳武穆王拳谱数编,融会其精微奥妙,后传授曹继武先生。曹先生即康熙癸酉科武试联捷三元,供职陕西靖远总镇者是也。”

发展历史

从清朝乾隆以来,形意拳在山西、河南、河北得到广泛的传播。其产生和发展受到了晋商的影响,各代武林先驱在不同地域承传着原传心意武学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保镖护商的实践不断研创、学习和充实。特别是晋商发源地的晋中各县,如祁县、太谷、榆次、平遥等地在形意拳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均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姬际可曾经游河南少林寺和洛阳、安徽等地,传艺给安徽秋浦(即今安徽省贵池市)人曹继武。

曹继武又传河南马学礼,马学礼所传的河南形意拳一支,仍称“心意六合拳”,一般只在回民中流传。

戴龙邦在故乡祁县传艺。道光十六年(1836年),直隶(河北)深州人李飞羽(字能然,人称老能、洛能)慕名来到山西祁县,投师戴龙邦学得“戴氏心意拳”。

李飞羽(字洛能)学成后广传门徒,主要传徒有山西的车永宏(字毅斋)、宋世荣(字约斋)、宋世德、李广亨四人。后成为山西形意拳车、宋两大流派的奠基人。李飞羽在河北又传刘奇兰、郭云深、刘晓兰、贺运亨等,又形成河北流派的形意拳。

这些弟子各有所长,北方形意拳逐步衍化为具备地方特色的山西形意拳与河北形意拳,又称山西小架和河北大架。

刘奇兰传李存义,李存义逐渐壮大了河北形意拳。传薛颠,创象形拳。

郭云深,绝技为半步崩拳,将形意拳五行拳的内容进一步充实。

孙禄堂,师从李奎元,并得郭云深亲授形意拳,兼学程派八卦掌、武式太极拳,创孙式太极拳。

王芗斋师承郭云深,在形意拳基础上博采众长创立意拳,后被人衍生为“大成拳”,但是其拳法理论均属形意拳范畴。

郭云深与八卦掌始祖董海川,认为八卦掌与形意拳在拳理上有互补之功,故两门之间以兄弟相称,相互学习,称为形意八卦拳。但发扬光大应始于李存义与程廷华,两人均在京津一带教拳,交情又好,所以河北形意拳门下多同时学习八卦掌,至张占魁开始,则真正以形意八卦拳为名授徒。

此外,还有现代少林寺之心意把(类形意拳)以及四川梁平县一带流传之金家功。

宣统三年(1911年),李存义在天津创办中华武术会,团结武界同仁,培养了一批优秀武术人才。

民国三年(1914年),李存义最后一次到太谷,与同门师兄李复祯、布学宽、宋铁麟、刘俭等共同商讨形意门人的辈次,决定从飞羽公第二代传人起,以“华邦惟武尚社会统强宁”十字为辈序,使后之来者有谱可稽。同年,形意拳新秀郝恩光首将形意拳传到国外,开创了中国拳师教外国人学形意拳的新纪元。

民国七年(1918年),曾于光绪末年在太谷受过形意大师车毅斋、李广亨、宋世荣指点的形意奇术韩慕侠在北京击败俄国大力士康仄尔,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此后,形意拳名声大震,全国各地学形意拳技者与日俱增。山西省城各大中小学,太谷、榆次等地高等小学普遍增设国术课,许多形意拳师被聘请专授形意拳术,一批形意拳新秀成长起来。形意人孙福全、刘殿琛、姜容樵、凌善清、恭颠、董秀升等编著的形意拳专著先后惠行,向国人推荐形意拳术,进一步推动了形意拳的发展。同时,还出现了以描写形意拳名人为主要内容的传记性小说,如《清侠传》、《当代武侠奇人传》等。

到了民国二十五年(1936)前后,全国各地成立的国术馆、会中都有形意拳师任教,有的并担任要职,形意拳的普及之势逐渐形成。李飞羽在山西的传人以口授身传技艺见长,善技者不断涌现,在中国享有盛名。

民国十七年(1938),两次在南京举行国考打擂,山西代表队16人中即有李连成、韩荣华、张万荣、王鸿、张安泰、李培昌、白三货、郭凤山等15人是形意拳名手。

民国二十六年(1937),日军入侵中华国土,形意拳术几乎被扼杀。许多青年拳师奋起抗日,为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抗击日寇的侵略作出了积极贡献。仅山西即有陈晓峰、胡殿基(化名杜子和)、史克让等多名担任要职的形意拳新秀为抗日战争英勇献出了生命。老年拳师则不顾安危,冒死犯难传拳授艺,秘密培养了众多的优秀形意拳人才。

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意拳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四十多年来,从事形意拳理论研究的人们克服重重困难,查找历史文献,走访形意前辈,承前启后,实事求是地在研究形意拳历史源源流,挖掘整理形(心)意拳文献,阐述形意拳拳理、拳法中的疑难,以及澄清某些历史讹传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1996年2月2日,经广州市体育总会批准,广州市武术协会形意拳会由中国武术七段,原北京市太极推手队教练牛胜先创办。

2004年11月14日,国际形意拳道联盟发展中心在太谷县正式成立,太谷形意拳传人杨凡生正式开馆授徒。

2005年4月,在香港注册成立了“国际宋氏形意拳总会”。同年5月,在太谷为宋氏形意拳宗师建立了纪念碑。香港、台湾、上海、河北邯郸、四川蓬安、江苏徐州、安徽蚌埠、淮南、宿州、山西太原、太谷、平遥及俄罗斯、美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相继成立了宋氏形意拳协会、研究会、分会等。宋氏形意拳还多次组团参加国内外重大武术活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2006年11月10日至12日,平遥宋氏形意拳协会受邀在新加坡理工大学参加了第二届世界国术综合锦标赛,在传统内家拳项目中,中国代表队共夺得6金2银2铜,其中平遥分会取得4金2银2铜的优异成绩。

2008年9月26日至29日,山西省太谷县举办“中远威杯”国际形意拳搏击王争霸赛,竞赛项目分为形意拳传统套路比赛和搏击王争霸赛。此外,还将举行形意拳宗师车毅斋诞辰175周年纪念活动及形意拳论坛、形意拳书画展、形意拳摄影展和剪纸、根雕等民间工艺展。

2009年5月开始,《中国形意拳》创作人员多次深入太谷、榆次、平遥、祁县等地,采访形意拳专家学者、民间知名拳师,最终在2010年年底将6集大型纪录片创作完成[10]。

2010年9月21日至23日,第二届“中远威”杯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在太谷县举行,来自美国国际形意拳道联盟、国际宋氏形意拳总会白俄罗斯分会、新加坡狮城内家拳法培训院、徐州市武术辅导站、上海市桂亭内家拳学会等45个团队的400余名高手参赛。比赛项目分为拳类、器械类和对练。其中拳类分形意拳传统套路和自选形意拳。器械类包括刀术、剑术、枪术、棍术等形式;对练分为徒手和器械对练两种。

2011年9月13日,形意拳祖师李老能纪念碑在河北深州落成。

2012年8月25日至27日,太谷县举行第三届中远威杯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共有来自美国、尼日利亚、俄罗斯等6个国家53支代表队5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比赛除了设置前六名团体奖项外,还分设了男子、女子各四个组别奖项,以及体育道德风尚奖等。

2015年5月29日至30日,第四届中国深州形意拳交流研讨高峰论坛在河北省深州市举行,论坛基本确定了《形意拳民间拳师评审办法》和《认定(评审)标准》。《形意拳民间拳师评审办法》提出,按照师傅推荐、个人申报、资格初审、技术展演、专家评定、社会公示等环节进行。《认定(评审)标准》提出,形意拳民间拳师按评定的等级,将分别颁发龙形、虎形、鹿形、马形等证章标识。对民间拳师实行动态管理,每2至3年中期检查一次,每5年重新评定一次。

李洛能形意拳十九法(李洛能和形意拳)(2)

李洛能形意拳十九法(李洛能和形意拳)(3)

《形意拳谱》

李洛能

武穆王以枪为拳

六合形意李门世根

形意拳五形为先

论身法六合为首

少揽闲事心田静

多读拳谱武艺精

形意拳序

形意拳术之始,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盖无意至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暇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乎静,后天藏诸动也。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用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一之气生焉。孔子曰:“冬至养其阳,夏至养其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此皆修养正气之谓也。盖形意拳之原理,则培养天一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也。重阳不重阴,太刚必折;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刚柔相济,乾坤之道乃成。古之传斯术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记载,使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须以涵养正气为先,以为之序。

又序

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达摩老祖师,迢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为形意拳,总合五纲十二目,统一全体之功用。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乾坤之枢机,诚强身之捷径也。

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自能精神入体。

形意拳术实与卫生关系至切,如能长习,则疾者能愈,弱者能强,男女老少皆可练习,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

练习时身体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

初学入门规矩

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如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于泰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果得其妙道,也是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免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奇也。

练习三害

初学武术,谨当切记三害。三害不明,足以伤身。明者自能得道。三害者:一拙力,二努气,三挺胸拔腹是也。如练拙力,则四肢百骸、血脉不能流通,筋络不能舒畅,全身发拘,手足不能活泼,身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何处成病;练时努气,则太刚易折,胸内气满,肺为气所排挤,易生满闷肺炸之诸症;若挺胸拔腹,则气逆上行,终不能归于丹田,两足似萍草无根。例如心君不和,百官必失其位。拳法亦然,若不得中和,则万法也不能至中立地步。故练习之时,谨记三害,用以力活气顺,虚胸实腹而道心生,练之设能如此,久而久之,自然能练至化境也。

呼吸合道

夫人以气为本,以心为根,以息为元,以肾为蒂,天地相去八万四千里,人之心肾相离八寸四分,一呼百脉皆开,一吸百脉皆闭,天地化工流行,亦不出乎呼吸二字。且呼吸之法,分有三节道理:初节道理,乃是色身上事,即练拳术之准绳,呼吸任其自然,有形于外,谓之调息,亦谓练精化气之功夫;二节道理,谓之身法上事,呼吸有形于内,注意丹田,谓之息调,亦谓之练气化神之功夫;三节道理,乃是心肾相交之内呼吸,无形无象,绵绵若存,似有非有,无声无臭,谓之胎息,也就是化神还虚之功夫。呼吸有三节道理,拳术有三步功夫,谓之明劲、暗劲、化劲是也。明劲者,拳内之法,伸缩开合之势,有形于外;暗劲者,动转神速,动则变,变则化,变化神奇,有形于内;化劲者,无形无象之手法,不见而章,不动而变之神化也。此三步功夫是练拳术之根本实际之道理,也谓之练术合道之真诀,知此道理,可谓之性命双修也。

三步功夫

易骨者,明劲也。练时身体动转必须顺逆,而不可悖逆,手足起发必须整齐,不可散乱,为之筑基壮体,充足骨髓,坚如金石,而气质形容如山岳之壮,谓之初步功夫。

易筋者,暗劲也。练时神气圆满,形式绵绵,舒展应用,活泼不滞,为之长筋腾膜,全身筋络伸展,纵横联络,而生无穷之力,此谓之二步功夫。

易髓者,化劲也。练时周身运转、起落、进退、伸缩、开合不用力,将神意蛰藏于祖窍之内,身体圆活无滞,形如流水,其心空空洞洞而养灵根,此谓之三步功夫。

七拳法

头、肩、肘、胯、膝、足、手是也。

八字诀

斩——劈拳,截——钻拳,裹——横拳,跨——崩拳,挑——践拳、燕形,顶——炮拳,云——鼍形,领——蛇形。

五行名称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内有五脏,外有五官,皆与五行相配。心属火,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隐于内者。舌通心,目通肝,耳通肾,鼻通肺,人中通脾,此五行著于外者也。五行相生之道: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有相克之义: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此五行相克也。五行相生,变化无穷;五行相克,为破他人之手势。盖拳术取名之义,基在此矣。取诸于身,则使五脏充实,而全体无亏,运用在外,能使体舒和畅;运用在内,能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坚实其内,整饰其外,以为平时练习规则。

形体合一

《易》云: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之数,皆从太极分散而来。太极者,天性之命,即人之心意也。意者,心之所发也。人为万象之灵,能感通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在内为意,在外为形,合于术数。近取诸身,内为五行;远取诸物,外为十二形。内外相合,而形生焉。明故其理,则天地万物形体合一也,皆可默悟矣。

四稍三心归一

盖人之一身有四稍,曰:血稍,肉稍,筋稍,骨稍是也。

此四稍者一动,而能变化其常态。发为血稍,属心,心怒气生,气冲血动,血轮发转,精神勇敢,毛发虽微,怒能冲冠,气足血旺,力能撼山;爪为筋稍,属肝,手足之功,手抓足蹬,气力兼并,爪生奇功;齿为骨稍,属肾,化精填骨,骨实齿坚,保齿之道,最忌热凉,冷冬炎夏,唇包齿藏,年迈耆老,上下成行;舌为肉稍,属脾,脾醒舌灵,胃健肉长,坤田气壮,肌肉成镪,充实脏腑,刚柔悠扬。

三心者,手心、足心、及心是也。用之手心要扣,足心要玄,人心要灵。明乎四稍增神力,明乎三心生灵气,四稍三心要合全,精神勇撼力推山,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拦。遇敌要取胜,成功须放胆,四稍三心归一体,还用灵活一混元。

步法手法五恶

步法者,寸步、垫步、剪步、快步是也。一尺远近,则用寸步;三五尺远,则用垫步;六七尺远,则用剪步;丈八尺远,则用快步。步法中为快步最难,是起前足,则后足平飞而去,如马之奔,如虎之践。步法者,足法也。足之要义,是起翻落钻,起者如手上翻之撩阴;落钻如石之沉水。夫足之进忌踢,进则用踩,踩者如鹰之捉物也。

手法者,单手双手是也。单手起,往上长身而钻;往下落,缩身而翻,形如鹞子穿林,束身而起,展身而飞。双手上起,两肱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形如举鼎;手落,似猛虎搜山。然其要者有五恶:即抓、扑、裹、舒、绝也。拳经云:抓为毒,扑如虎,形似猫扑鼠;裹为护,身不露,敌来吾先顾;抖要绝,力舒展,打倒还嫌慢;心要毒,手如弩,出手如蛇毒。总而言之,手不离足,足不离手,手足不能离身。分而言之则万法,合而言之则归一气。三回九转是一势,正此之谓也。上法以手足为妙,进步以手足为奇,以身为纲领,其运用进身而发势,三节要明,四稍要齐,内五行要合,外五行要随,远近应时而用,心一动而即至,其理法行于外,发著于六合之远,承上接下,势如连珠箭,何虑他有邪术!知此道理,神奇技也。

战手要法

二人初见面,未交手前,要凝神聚气,审查敌人五行之虚实(精神体格),注意敌人之动静,站近敌人之身旁,成三角斜形Δ式,占左进右,上右进左,进步退身,灵活要快,形似蛟龙翻浪。发拳要攥紧,拳紧增气力;发掌要扣手心,掌扣气力加。三节四稍要相齐,心要虚空而恨毒,不毒无名,俗云:人无伤虎心,虎生食人意。气要上下三田联络往返,精气能灌溉四肢,以心为主宰,以眼为统帅,以手足为先锋,不贪,不歉,不即,不离,胆要大,心要细,面要善,心要毒,静似书生,动似雷鸣。审查来人之形势,彼刚我柔,彼柔我刚,刚柔相济。进步发拳,先占中门,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束身而起,长身而落,随高打高,随低就低,远发手足,近发肘膝,上打咽喉下撩阴,左右两肋在中心,发手莫有形,身动勿有势,操演时面前似有人,交手时面前似无人。拳经云:打法须要先上身,足手齐到方为真。身似蛟龙,拳打烈炮,遇敌好似火烧身。起无形落无踪,手似毒箭,身如弩弓,消息全凭后足蹬,进退旋转灵活妙,五行一动如雷声,风吹浮云散,雨打尘灰净,五行合一处,放胆必成功。

形意摘要

一要塌腰,二要垂肩,三要扣胸,四要顶,五要提,六要横顺知情,七要起钻落翻分明。塌腰者,尾闾上提,而阳气上升督脉之理,又谓之开督;垂肩者,肩垂则气贯肘,肘垂则气贯手,气垂则气贯丹田;扣胸者,开胸顺气,而通任脉之良箴,能将精气上通泥丸,中通心肾,下通气海,而至于涌泉;顶者,头顶、舌顶、手顶是也。头顶而气冲冠,舌顶而吼狮吞象,手顶而力推山;提者,谷道内提也,古人云:“紧撮谷道内中提,明月辉辉头上飞”,而又谓之醍醐贯顶,欲得不老,还精补脑;横者,起也;顺者,落也;起者钻也,落者翻也,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横之始,钻为横之终;落为顺之始,翻为顺之终。头顶而钻,头缩而翻,手起而钻,手落而翻,足起而钻,足落而翻。腰亦然,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起是去落是打,起亦打,落亦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方是真起落也。无论如何,起钻落翻,往来总要肘不离肋,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手起如钢锉,手落似钩竿,起者进也,落者退也,未起如摘字,未落如坠字,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营四稍要合全,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拦,打人如走路,视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钻,进步不胜,必有怯敌之心,此是初步明劲,有形有象之用也。至暗劲之时,用法更妙,起似蛰龙升天,落似霹雳击地,起无形落无踪,去意好似卷地风,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低之中望为高,高之中望为低,打起打落,如水之翻浪,不钻不翻,以寸为先,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营四稍要合全,气浮心意随时用,打破身势无遮拦,此是二步暗劲,有无穷之妙用也。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以致于饮食茶水之间,皆可能用,或有人处,或无人处,无处不用,所以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以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无不可,此是三步化劲,神化之功用也。然而所用三步功夫,虚实奇正,也不可专有意用于奇正虚实。虚者并非专用于彼,己手在彼之上,用劲拉回,落如钩竿,谓之实;彼手不着我之手,用劲将彼手拉回谓之虚。并非专用意于虚实,是在人之形势感触耳。奇正之理亦然,奇无不正,正无不奇,奇中有正,正中有奇,奇正之变化,如循环之无端,所用无穷也。拳经云:拳去不空回,空回非奇拳,正此之意也。学者深思格物此理,而要义得矣。

十六处练法

一寸、二践、三钻、四蹴、五夹、六合、七疾、八正、九胫、十警、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

寸——足步也;践——腿也;钻——身也;蹴——束身也;夹——如夹剪之疾也;合——内外六合也;疾——疾毒内外合一也;正——是直也,看斜有正,看正有斜;胫——手摩内五行也;警——警起四稍也,火机一发,其物必落;摩胫摩劲,意气响连声;起落——起是去,落是打,起亦打,落亦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才成起落;进退——进步低,退步高,进退不知枉学艺;阴阳——看阳有阴,看阴有阳,天地相合能下雨,拳之阴阳相合能成一气,气成始能打人成其一块,皆谓阴阳之气也;五行——内五行要动,外五行要随;动静——静为本体,动为作用,若言其静,未露其机,若言其动,未见其迹,动静在正发而未发之间,谓之动静;虚实——虚是精也,实是灵也,精灵皆有,成其虚实。

拳经云:

精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见天真,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拳经歌曰

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占中央;足踏中门抢他位,就是神手亦难防。

肩打一阴返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左右全凭盖势取,束长二字一命亡。

肘打去意占胸膛,起手好似虎扑羊;或往里拨一旁走,后手只在肋下藏。

把打起落手头挡,降龙伏虎霹雳闪;天地交合云遮月,武艺相战蔽日光。

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相合必自然;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藏步变势难。

尾打落意不见形,猛虎坐卧藏洞中;背尾全凭精灵气,起落二字自分明。

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和身展转不停势,左右明拨任意行。

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与人交手莫计备,去意好似卷地风。

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稍要合全;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拦。

臀打去意要占阴,好似返弓一力精;丹田久练灵根本,五行合一见奇能。

拳经曰

混元一气吾道成,道成莫外五真形,真形莫外真精神,

神藏气内丹道成,如问真形须求真,要知真形合真象;

真象合来有真诀,真诀合道得彻灵。固灵根而动心者,

敌将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

武艺虽精窍不通,费尽心机枉劳神;

祖师留下真妙术,知者传授要摘人。

无极论

无极者,空空静静,虚若无一物也。圣人自阴阳以说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无形则天地安足生,故曰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而太极之五太也。胎胞气质,形之本也,一警而生气质形也。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而下凝者为地。然太易者,未见其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太始者,气形之始也。气形质具,而从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寻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状,易变为一,太极生焉,由太极而化生万物也;如易仍无形,太极也不生气,形质混沌而相离,虚无飘渺,复而谓之无极也。

虚无无极含一气

虚无者,无形○之势也;无极者,○含一混沌不分之气也,此气乃是先天真一之祖气,氤氲无形,其中有一点生机含藏,名为先天之本,性命之源,生死之道,天地之始,万物之理,阴阳之母,四象之根,八卦之蒂,即太极之发源,而谓之无极也。

起势

开势先将身体立正,面向前,两手下垂,两足90度之姿势,心中要空空无物,此势谓之顺行天地自然化生之道,又谓之虚无含一气之势也。此势乃为练拳之要道,形意拳之基础也。

太极论

太极者,无形质之本,无极而有极也。自无归有,有必归无,无能生有,有无相生,无有尽时。太极中于四象两仪之母也,其性属土,天地万物皆以土为本,故万物之旺,由土而生;万物之衰,由土而归也。在人五脏属脾,脾旺则人之四肢百骸健全,取诸形意拳为横拳,内包四象,即劈、崩、钻、炮之拳,共为之五德,而又谓之五行。

太极势

将无极之姿势,半面向左转,左足跟靠右足里胫骨,为45度之姿势,随时再将身体下沉,腰塌劲,头顶劲,目平视,内中神意抱元守一,和而不疏。口似张非张,似合非合,舌顶上腭,谷道内提,此势取名为一气含四象,谓之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枢机于后天之中,返先天之真阳,退后天之纯阴,复本来之真面目,归自己之真性命,而谓之性命双修也。故心以动而万物生,其理法行于外,发著于六合之远,无物不有;心以静,其气缩至于心中,退藏于密,无一物之所存,故练拳以此为开势之法也。

太极

左足不动,右足向外斜横进步,两手攥拳,左手阳拳,停在左胯,右手随足进时向里拧劲,拧成阴拳,如托物之势,顺胸上起,往前伸出,头顶身拗,目视右拳大指根节,谓之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鸡腿者,独立之势;龙身者,三曲之形;熊膀者,项竖之劲;虎抱头者,两手相抱,似猛虎离穴之意。总而言之,即中庸不偏、不倚之谓也。

两仪势

两仪者,是太极流行,绵绵不息,分散而生也。太极左伸,则为阳仪;太极右伸,则为阴仪,所谓阳极必生阴,阴极必生阳,生生不息。天为之一大天,人为之一小天,天地相合而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三才之象也。人以三才而生三身。三身者,上、中、下三丹田也。三田往返,阴阳相交,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即道家谓之金丹也。拳术之理亦然,且拳术左分为阳仪,右分为阴仪,阴阳伸缩,生生流行,绵绵不息,即拳内动静、起落、进退、伸缩、开合之玄妙也。所以数不离理,理不离数,数理兼用,方生神化之道,体用一源,动静一理,分而言之为万法,合而言之仍归太极之一气也。形名虽殊,其理则一,正是此意义也。

两仪生三才

将太极之姿势,右足不动,左足向前进步,左手随足进时,往前顺右肱推出,至右手腕时向下翻劲,成半阴半阳拳;右手也同,左手向前推翻时,向里拧劲,拉回至下丹田,成半阴半阳掌,两手大指、虎口圆开,两肱曲伸,似直不直,似曲非曲,目视左手大指稍,两肩松开沉劲,两胯根塌劲,是谓肩与胯合。两肘垂劲,两膝合劲,是谓肘与膝合。两足蹬劲,两手五指伸劲,是谓手与足合,此谓之外三合也。要而言之,是肩催肘,肘催手,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上下合而为一,此时身势不可前栽后仰,左斜右歪,正似斜,斜似正,阴是阳,阳是阴,阴阳相合,内外如一,此谓之六合也。总而言之,六合是内外相合,内外相合即阴阳相合,阴阳相合,三才因斯而生焉。以后无论各拳、各形,皆用三才势为主。熟读拳经,深默温习,法无不中矣。

三才三身非无因,分明配合天地人;三元灵根能妙用,武术之中即超群。

劈拳讲义

劈拳性属金,是阴阳连环一气之起落也。气之一静,故形象太极;气之一动而生物,其名为横。横属土,土生万物,故内包四拳。按其五行循环之理,土生金,故先练劈拳,上下运用,有劈物之意,其形似斧,故名劈拳,所诸身内则为肺,劲顺则肺气和,劲谬则肺气乖。夫人以气为主,气和则体壮,气乖则体弱,故学者不可大意也。

上步初势曰:两手紧握,同变阴拳,左拳落出,肘顺胸前,高不过肩,力垂左肩;右手靠脐,肘至肋边,眼平舌卷,气降丹田。

换步歌:左足既开,右足大进,手足齐落,推挽两迅,左足斜跟,右足仍顺,指开心齐,后手肋近,手足与鼻,列成直阵。

转身歌:起势钻,落势翻,行如槐虫,起如挑担,若遇人多,三摇两旋,正是转身之谓也。

崩拳讲义

崩拳性属木,取之身内属肝,以拳之运用为崩拳。拳之性能是一气循环之往来,势如连珠箭,所谓崩拳似箭属木也。练之拳势顺,则肝舒气平养心神、增劲力,而无目疾、腿病之患;拳势逆,则伤肝,肝伤则两目晕花,两腿痿痛,一身失和,心火不能下降,拳也不得中立地步。然崩拳之势极间单,其练法:左足前进,右足相跟,相离四五寸;此势不换步,出左手进左足,出右手也进左足,学者于此拳中当细研究其妙道焉。

初步歌:左足先开,右足跟进,胫对左踵,腿曲势峻,两掌变拳,后阴前顺,顺者力挽,阴者前奋,两手互易,步法莫紊。

换步歌:左足再进,右足后跟,右手力挽,左拳阴伸,手足齐出,两手力均;后拳成阴,前拳要顺,目视前手,理要齐心。

转身歌:左扣右横,随时转身,右足横提,右拳阴伸;左拳仰抱,推挽力均;手足齐落,两拳半阴,后拳在肋,前拳齐心。

钻拳讲义

钻拳性属水,是一气之流通曲折无微不至也。钻上如龙突然出水,又似涌泉趵突上翻,所诸身内属肾,以拳中为钻拳,其拳快似闪电,形似突泉,所谓属水者是也。拳势顺,则真劲突长,肾足气顺;拳势逆,则拙力横出,肾虚气乖,清气不上升,浊气不下降,真劲不长,拙力不化矣。学者当知此。

初步歌:,左足先开,右足大进,足落拳钻,复拳宜迅,左足斜跟,右足应顺,前拳取鼻,后拳肘进,手足与鼻,列成直阵。

换势歌:右足己开,左足大进,右拳撤回,左拳前奋;右足紧跟,左足仍顺,手足齐落,换势莫紊;前拳取鼻,后拳齐心。

炮拳讲义

炮拳性属火,是一气之开合,如炮之突出,形最猛,性最烈,取诸身内属心,以拳为炮拳,形似烈火炮弹,所谓属火者是也。拳势顺,则身体舒畅,心气虚灵;拳势逆,则四肢若愚,心气也乖,关窍昧闭,学者务于深究此拳也。

初步歌:左足先进,右足随之,右斜左提,眼观一隅,掌变阴拳,右肋左脐,有如丁字,莫亢莫卑,两肘加肋,舌卷气息。

换步歌:右拳顺出,如石之投,左拳外翻,置之眉头,足提者进,与左拳眸,左右互换,勿用他求。

横拳讲义

横拳性属土,是一气团聚而后分散也,取诸身内为脾,脾属土,土旺则脏腑滋和,百疾不生,所为属土者是也,取之于拳为横拳。拳势顺,似土之活,滋生万物,五脏和霭,一气之灌溉;拳势逆,气努力拙,内伤脾土,五脏失调,外似死土,万物不生,故此拳为五拳之要素,学者宜慎思明辨之。拳经云:左足退提,右足孤立,两手成拳,前阴后阳,阴者平肩,阳者肘匿,眼平身正,舌卷屏息,停时虽暂,厚其足力,足进而落,已成剪形,后拳外钻,前拳退形,钻翻小指,退与肘平,下拳横出,故以横名,手足变换,反用则成。

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讲义

连环者,是五行变化合一之势也。五行分演,则谓之五行拳,而为五纲也;合演,则谓之七政,而为连环也。五拳合为一套,悠进悠退,循环连珠,陆离光怪,贯为一气,进退无常,故谓之进退连环拳。

练习连环拳,以五行拳为母,五拳未能习熟,不必学连环拳,此拳共有十六势,进退各法,往返练习范围也小,是亦有引长之法,练习于宽地也不见其短,引长之法,至十六势不转身,仍打崩拳,按前势则往复足六十四势矣。且连环拳法,以应用为主,连环拳可以连环用之,握之则成拳,伸之则成掌,故可变为连环掌,此徒手之运用也。刀、剑、棍、枪、戟、铲、鞭、锏无不可用,有刃者则砍,有锋者则剌,无锋刃者则打,不过手势之变化耳。故器械无论大小、长短、双单皆可包括无疑,苟明变化之功,何往而不应用哉。

十二形讲义

夫十二形者,本诸天地化生而来也,曩昔本为十形,原属天干气数也,后者扩为十二形,原属地支气数也。干数十,地数十二。盖天之中数五,故气原乎天者,无不有五,五气合一,一阴一阳,故倍之成十;地之中数六,故气之原乎地者,无不有六,六合为一,一阴一阳,故倍之成支,此十二形数之由来也。既有其数,而即取所谓动物之特能,成为十二形。十二形者,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鸟、鹰、熊是也。然诸物所具之特长及性能,人以身形物之形,物之意以人意悟之,此形意拳之命名之理源也。练之洁内华外,使人身体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七表八里、九道十二经络,无闭塞之处,而百病也无发生之源,故拳中有四象、五行、六合、七政、八卦、九宫,而化取十二形,以气贯通十二经络是也。夫学者于形意十二形潜心玩索,洞明奇偶之数、阴阳之理,果无悖谬,久之不特强身,且能强种强国,故不可不勉力行之哉!

龙形讲义

龙者水中最灵猛之物,在卦属震,为木,形本属阴,真阳物也。取诸于身而为离,属心,心属火,故道经有言:“龙从火里出,又为云,云从龙。”龙之天性有蛰龙翻浪、升天之势、抖搜之威、游空探爪、缩骨之精,隐现莫测,取之于拳,则为龙形,此形精意,神发于目,威生于爪,劲起于承浆之穴,与虎形之气循环相接,两形一升一降,一前一后,以拳法运用之,外刚猛而内柔顺。形势顺,则心内虚空,而心火下降,心宽而智慧生,即道家火候空空洞洞是也;形势逆,筋络难舒,则身被阴火焚烧矣。故曰:

一波未定一波生,好似神龙水上行,忽而冲空高处跃,声光雄勇令人惊。

学者于此形当深心格致,久则道理自得矣。

虎形讲义

虎者山中猛兽之王,在卦属兑,为金,取之于身而为坎,属水,为肾。坎生风,风从虎,虎之天性有离穴抖毛之威、扑食之勇,故道经有言:“虎向水中生。”此形与龙形之势轮回相属,能通任开督,在丹经谓之水火相交而金木并,四象和合,取之于拳为虎形。此形之威力起于臀尾之劲(督脉),发动涌泉之穴,起落不见形,猛虎坐卧藏洞中。以拳之运用,外猛而内和。形势顺,则虎伏而丹田气足,能起真精补还于脑,道经云:“欲得不老,还精补脑。”正是此形之要义也;形势逆,而灵气不能灌溉三田、流通百脉,反为阴邪所浸,而身重浊不灵空矣。故曰:

猛虎穴伏双抱头,长啸一声令胆惊,翻掀尾剪随风起,跳涧抖搜施威风。

学者最当注意,格务龙虎二形之理,得之身心,则谓之性命双修也。

猴形讲义

猴者最灵巧之物也,性属阴土,取诸身内属脾,为心源,其性能有纵山跳涧飞身之灵,有恍闪变化不测之巧,在拳用形,故取名为猴形。以拳言之,有封猴挂印之精,有偷桃摘果之奇,有上树之巧,有坠枝之力,展转腾挪、神机莫测之妙。以形中最灵巧者,莫过于猴之为物也。故曰:

不是飞仙体自轻,若闪若电令人惊,看他一身无定势,纵山跳涧一片灵。

然练时,其拳形和,则身体轻便,快利旋转如风;拳形不和,则心内凝滞,而身也不能灵通矣。此拳之运用,与各形势不同,手法步法是一阴一阳,一反一正,先练为阴,回演为阳。学者于此形切不可忽略也。

左势封猴挂印,偷桃,献果,上树,顺水推舟,摘果,坠枝,大蹬枝,右挂印,爬杆,掐绳。

马形讲义

马者最仁义之灵兽也,善知人心,有垂缰之义,抖毛之威,有蹟蹄之功,撞山跳涧之勇,取诸身内则为意,出于心源,故道云:名为马,意属脾,为土,土生万物,意变万象。以性情言之,谓之心源,以拳中言之,谓之马形,以拳法用之,有龙之天性,翻江倒海之威。拳外刚猛而内柔和,有心内虚空之妙,有丹田气足之形。拳势顺,则道心生,阴火消灭,腹实而体健;拳形不顺,则心内不能虚灵,而意忘气努,五脏失和,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手足也不能灵巧也。故曰:

人学烈马蹟蹄功,战场之上抖威风,英雄四海扬威名,全凭此势立奇功。

学者于此形尤宜注意而深究之矣。

鼍形讲义

鼍者水中之物,龙之种,身体最有力,而最灵敏者也,有浮水之能,有翻江倒海之力,取之身内为肾,以拳中之性能用其形,外合内顺,练之能消心君之浮火,助命门之相火,满肾水,活泼周身之筋络,化身体之拙气、拙力。拳势顺,丹田气足,而真精补还于脑,身轻如鼍之形,与水相合一气,而能浮于水面也;拳势逆,则手、足、肩、胯之劲必拘束,而全身也必不能灵活也。故曰:

鼍形须知身有灵,拗步之中藏奇精,安不忘危危自解,与人何事须相争。

正此之谓也。学者须加以细心研究,方不错谬也。

鸡形讲义

鸡者最有智谋、性勇、灵性之物也,故晨能报晓,其性虽属禽,而功于陆离,性善斗,斗时皆以智取;口刚而能啄,两腿连环而独立,爪能抓,且能蹬;生威抖翎,能腾空;进退无时,往来无定,全身运用,随时生能。以拳之运用,力量最大,故取名为鸡形,取诸身内为脾,脾健则五脏充足。脾属土,土生万物,故鸡之性能有万法,故曰:

将在谋而不在勇,败中取胜呈英雄,试看鸡斗虚实敏,才知羽化有灵通。

拳势顺,则脾胃活,有羽化之功;拳势逆,则脾衰胃满,五脏失其调和。学者宜虚心诚意格物至致,始得生化之道也。

鹞形讲义

鹞者飞禽中最雄勇、灵敏之物也,其性能有翻身之巧,入林之奇,展翅之威,束身而抓物,且有钻天之勇性,取诸身内能收心脏之气;取之于拳,能舒身缩体,起落翻旋,左右飞腾,外刚内柔,灵巧雄勇,是为鹞子之天性也。形势顺,则能收先天之祖气,而上升于天谷泥丸;形势逆,则心努气乖,身体重浊,而不能轻灵也。故曰:

古来鹞飞有翱翔,两翅居然似凤凰,试观擒捉收放翅,武士才知这势强。

学者于此拳最当注意研究,灵光巧妙,方能有得,而终身用之不尽也。

鹞子回首,入林,入林捉雀,抖翅束身,钻天。

形讲义

燕者,禽之最轻妙、最敏捷者也,性有抄水之巧,钻天之能,飞腾高翔之妙,动转无声之奇,取诸于拳而为燕形,取诸身内则为肝肺。肝主筋,肺主皮毛,且气之机关也,气活则神清,百病不生,气有轻清之象,故拳中燕形能生轻妙之灵。形势顺,则筋络舒展,心内空虚,气顺而有上升、下降之能;形势逆,则气拘筋滞,身体重浊而不灵捷矣。故曰:

一艺求精百倍功,功成之路自然通,扶摇试看燕取水,才知男儿高士风。

学者须细心研究矣。

束翅,燕子反首,右抖翅,回身左抖翎,钻天,抄水,束身,大展翅,束翅。

蛇形讲义

蛇者,最灵活之物也,其性能有拨草之巧,有缠绕之能,伸缩自如,首尾相应,取之身内为脾之阳,用之于拳能活动腰力、通身之骨节,故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身则首尾相应,其身有阴阳相摩之意。因蛇之灵活自如,故拳之命名为蛇形。练之形势顺,能起真精补还于脑,而神经充实,百疾不生;形势逆,则身体也不灵活,心窍也不开朗,反为浊气所束滞矣。故曰:

从来顺理自成章,拨草能行逞刚强,蛇形寄语人学会,水中翻浪细思量。

学者于此形当勉力求之,灵光巧妙得之于心身,则终身用之不尽也。

白蛇吐信,白蛇缩身,白蛇抖身。

(鸟台)形讲义

(鸟台)者,性最直率,而无弯曲灵巧之禽也。天性有竖尾上升、超达云际之势,下落两掌有触物之形,取之于身内,而能平肝益肺,实为肝肺之股弦。故以拳形一起一落,如雷奔电;以尾之能,如迅疾风变。以性情言之,外猛内柔,有不可言喻之巧也。形势顺,则舒肝固气,实腹而生道心;形势逆,不特全身淤滞,而气也不灵通矣。故曰:

(鸟台)形求精百倍明,(鸟台)凭收尾得彻灵,

放他兔走几处远,起落就教性命倾。学者明晰斯理,真道得矣。

鹰形讲义

鹰者,禽中最猛、最狠之物也。其性瞥目能见细微之物,放爪能有擢获之精,其性外阳内阴,取诸身内,能起肾中真阳,穿关透体,补还于脑,形之于拳,能抑心火,滋肾水。形势顺,真精化气,通任开督,流通百脉,灌溉三田,驱逐一身百窍之阴邪,涤荡百脉之浊秽;形势逆,则肾水失调,阴火上升,目生云翳也。故曰:

英雄处世不骄矜,遇便何妨一学鹰,最是九秋鹰得意,擒完狡兔便起升。

学者于此形加意焉。

熊形讲义

熊者,物之最钝笨者也,性直不屈,而力最猛,其形极威,外阴而内阳,取诸身内,能助脾中真阴,消化饮食,透关健体,使阴气下降,补还丹田。形之于拳,有竖项之力,斗虎之猛,如与鹰形相合演之,气之上升而为阳,气之下降而为阴,谓之阴阳相摩,亦谓鹰熊斗志,总之不过一气之伸缩。前龙形、虎形,单演为开,此二形并演为合。故曰:

行行出洞老熊形,为要放心胜不伸,得来只争斯一点,真情寄语有情人。

学者明了十二形开合之理,可以入道修德矣。

五行生克讲义

五拳者,五行也。五行有生有克,而五拳也有生克之理,故有五行生克之谓也。夫五行火生于寅,旺于午,绝于亥,亥属水,故克火;水生于申,旺于子,绝在巳,巳属土,故克水;木生于亥,旺于卯,绝在申,申属金,故克木;金生于巳,旺于酉,绝在丙,丙属火,故克金;盖土旺于戊己,而衰败在卯木。如金能生水,水能生木,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相反者为克,顺者为生。就五行生克讲义,阴阳消长之理,如循环之无端,拳术之运用无穷也。五行拳合一演习,是谓之连环,单习是知致格物,总之在于明明德,在止于至善而已。先哲云:金止于劈,木止于崩,水止于钻,火止于炮,土止于横,五行各用其所当,于是明心见性,至止于至善,故拳明五行生克变化,则进道矣。

,